Advertisements
母親與孩子,與生俱來就伴隨著各種生理、心理的聯結。
而一個男性,幾乎不需要經歷生理上的煎熬與疼痛,便可獲得父親的身份和權威。
所以,很多父親可能從未意識到:
要成為真正的父親,並不那麼輕易;
但如果你願意學習,其實就是 2 件事。
01父親的忽視:情感聯結的缺失
前幾天,我去一個父子沙龍的機構當助理,其中的真心話環節裡,有一對父子的互動令我印象特別深刻。
一位大約11、12歲的小男孩,回憶起他去年發燒,被爸爸送去醫院打點滴的場景:
“當時我頭痛欲裂,昏睡了過去,直到被疼痛驚醒之後,我才發現:點滴早已打完了,但針頭一直沒拆,血液已經開始回流了。
而爸爸當時正在走廊打電話,徹底把我忘了,這事讓我感到很難過。”
小男孩說完,擡起頭來怯生生地看了爸爸一眼,似乎在期待著爸爸的回應。
同時坐在對面的爸爸,也迫不及待地開始解釋:
“那個時候我公司項目出問題,忙得焦頭爛額的,哪有心思管這些瑣事;
聽著爸爸振振有詞的說辭,小男孩失望地垂下了眼簾。
顯然,這樣的回應並不是他所期待的。
在現實生活中,這樣隔空付出的父親,並不少見。
一方面,他們為了家庭終日勞碌,很有責任和擔當;
但另一方面,他們常常以此作為理由,忽視孩子的情感需求。
那麼問題來了,豐富的物質、淡薄的情感,這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嗎?
我想起了日本電影《如父如子》,它給出了答案。
02父親的關注:從疏離到聯結
這是由日本著名導演是枝裕和,以自己的成長經歷為藍本,創造出的一個引人深省的影片。
電影主要講述了成長於富裕家庭的5歲孩子慶多,和成長於貧困家庭的5歲孩子琉晴,在出生時意外抱錯了,需要重新調換回來的故事。
富爸爸家境優渥,精明能幹,能為孩子提供了優質的物質基礎和成長環境。
而中川雅野扮演的窮爸爸,胸無鬥志,愛貪小便宜。
但沒想到,兩個孩子分別在兩個家庭體驗生活以後,都更加願意跟隨鄉下的窮爸爸,不願回歸富有的家庭。
這個結果,既是意料之外,卻也是情理之中。
窮爸爸雖然家裡很窮很擠,但他擁有著一個厲害的本事:幫孩子把破玩具修理好,陪著孩子一起瘋玩。
從外在成就來看,他固然遠遠落後於富爸爸。但他提供了孩子最需要的東西:情感聯結。
影片裡有一個場景,令人動容:
5歲的慶多剛被送回貧困的父母身邊時,帶著被富爸爸拋棄的傷感,心裡很失落。
當天晚上,雄大與兩個兒子擠在浴缸裡一起泡澡,他注意到慶多有些悶悶不樂。
於是他把水含在嘴裡,一遍遍地給慶多表演噴泉噴水,把慶多逗得哈哈大笑。
與此同時,父子兩人隔離了整整5年的情感,也便自然而然地交融在一起,並流動了起來。
從小,慶多就被富爸爸按精英的模式去培養,從來不曾與父親一起心無旁騖地玩耍。
忌憚於富爸爸的權威,他很乖很聽話,但卻也時常感到孤單和憂郁,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悅、與父親的聯結。
如今,在狹小的浴室裡,他感觸到了窮爸爸真切的關注,體會到了“有個爸爸愛我”的愉悅。
內心逐漸被幸福感所填充。
而這,就是一個父親與孩子從疏離走向聯結,真正產生“父子之愛”的過程。
當一個父親,努力修通與孩子內在情感的聯結,讓孩子的情感得到滿足,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愛的存在。
並且這份存在,最終會在孩子心裡形成沈甸甸的情感基石,支撐著他們探索未知、走向自由。
03父親的允許:從聯結到超越
從長遠來講,父愛的存在,不僅是滿足情感需求,同時也是為了孩子實現更好的成長與超越。
當父子之間有了深厚而堅實的情感聯結,孩子就會擁有足夠的安全感去發展自我,並發展出「超越」父親的力量與勇氣,走向更加光明的未來。
在是枝裕和的另一部作品《小偷家族》裡,就完整地呈現了孩子對父親從聯結到超越的過程。
影片中的窮爸爸,依舊由中川雅野扮演。
只是這一回,他不僅窮,而且還特別無能,只能靠偷東西來維持家庭的生計。
11歲的兒子祥太與他並不存在血緣關系,所以一直不願意開口管他叫爸爸。
但這並不影響兩人情感的聯結。
在生活中,父子兩人關系親密、配合默契、無話不談。
然而,隨著慢慢長大,祥太心中的道德良知逐漸覺醒,他的認知與想法逐漸超越父親。
當祥太不想繼續像父親一樣「以偷為生」的時候,一場面向父親的「超越」,也便自然而然地發生了。
他故意失足被警察抓住,並在警察的審問下,供出了一家人的種種罪行。
整個家庭開始土崩瓦解,而祥太自己,也被送進了孤兒院,但同時也獲得了“以後不用做小偷”的自由。
其實對一個孩子來說,要超越父親,並不容易。
因為在一個家庭裡,當父子之間缺乏情感聯結時,父親往往只是一個權力和權威的象徵。
因此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缺乏父愛的孩子,即便已經成長成人,也不一定有勇氣去超越父親,打破權威。
那麼,祥太的勇氣和力量,究竟來自哪裡呢?
在影片最後,我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有一天夜晚,父子兩人背對背躺在出租屋的床上,毫無保留地聊起自己最心底的話。
第二天早上,在公車站前,祥太鼓起勇氣坦誠了自己當初故意讓警察抓獲的真相。
柴田治平靜地聽完,然後拍了拍祥太的肩膀,簡單地回應了一句:
“原來是這樣啊”。
全程既沒有訓斥,也沒有責備。
離別之際,祥太透過車窗看著底下的柴田治,默默地叫了一聲:
“爸爸。”
正是因為父子兩人有著深厚的情感聯結,祥太才敢“背叛”父親,繼而鼓起勇氣向父親坦誠。
因為在這份聯結裡,他能感受到父親會允許他去自由探索、自由成長,同時也會支持他成為任何人。
同時來自父親的原諒,又進一步確認了這份「允許」,令他徹底卸下內心的愧疚和自責。
至此,他才可以真正心無旁騖地超越父親,獨立走向自己想要的方向,追逐屬於自己的人生。
而這,就是父愛的聯結,對一個孩子成長的終極意義。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