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增廣賢文》中很多句子給了我深刻的啟示,我的文中常有借鑒,大有“讀千遍,出千意”的指引作用。
但今天看到其中的一句話:“癡人畏婦,賢女敬夫”,我持保留意見。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說:愚蠢的男人才會敬畏妻子,賢惠的女人都要遵從丈夫。
“賢惠”這件事不知從何時成了女人必備的標簽,特別是已婚的女人。
很多女人在婚后可以保持自我,但一旦有了孩子之后,情況就有了大反轉。無奈,不可取。
李阿姨結婚十年,是人見人夸的賢惠妻子,但她活得一點也不開心。因為只有她自己知道,她被賢惠這個詞已經壓得喘不過氣來了。
舉個例子:每當家里團圓,飯桌之上大家開心慶祝大快朵頤的時候,等待李阿姨的只有殘羹冷炙。和那一句句用委屈和心酸換來的:“嫂子真賢惠”、“兒媳婦做的飯真好吃”……
像陀螺一樣忙個不停的女人,換來的賢惠二次,究竟給女人帶來了些什么呢?
在《快本》上佟麗婭的爸爸說:“今天我把女兒交給老陳家,希望你到了陳家后多干些活,給老陳做做飯,到了以后伺候伺候他……”
佟麗婭做到了,而今,我們再回頭看看她曾經的婚姻。
女人結了婚就一定要賢惠嗎?賢惠了,婚姻就會過得好嗎?
胡杏兒嫁給李承德后哪怕生了二胎,仍然活得自我灑脫。她沒有被捆在孩子的身邊,李承德還會抽空帶她去旅游享受二人世界,并坦言家里一切都要以胡杏兒的感受為重。
這一切只是因為胡杏兒嫁對人了嗎?并不是。
而是因為她懂得,想要一個家庭保持在和諧平穩的狀態中,就要學會照顧自己的心情,不要在繁瑣的婚姻生活中失去自我。
婚姻里,妻子和丈夫的關系應該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和義務,都應該對家庭做出相應的犧牲,而不是應該僅僅由女人出演賢惠的角色,委屈自己。
在胡杏兒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人性,也是男人的本性:對你付出越多的男人,越不會選擇離開你。
愛是無形的,但也是有成本的。男人在你身上投入得越多,他自然就會覺得這份感情可貴,不可輕易放棄。
女人“賢惠”,不是婚姻中的理所當然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一句話,太懂事的女孩是要吃苦頭的。這就如同“會哭的孩子有奶吃”,語言淺顯、意義深刻。
當你太賢惠了,成了習慣,別人就不會再珍惜了。當你習慣了打掉牙齒和血吞,自然就不會有人再把你當回事兒了。
當然,我們也可以反向來看。你越賢惠,男人就會覺得你很能干,不需要他的幫忙,也不需要他的擔心。
婚姻是兩個人的,婚姻里的那個男人,難道沒手沒腳嗎?離了你,就生活不能自理了嗎?
曾經有一個離婚的朋友跟我講,原來在家里醬油瓶子倒了都不扶的前夫,再婚后竟然也學會做飯、照顧人了。
女人在婚姻里適當地當當甩手掌柜,其實是在給男人機會。很多事情需要女人去指引,而不是埋頭付出。
女人“賢惠”,要有邊際感、要有回饋
經濟學里有一個“邊際遞減效應”,指的是當投入量達到一定水平后,再去追加,收益反而會減少。
在婚姻里也是如此,如果女人一味地去付出,以犧牲自己來做代價,很容易變成“勞而無功,勞而有過”。這就是相當于我們常說的“做的多,錯的多”。
而付出感說到實處,就是一種補償心理。這類習慣性付出的人,往往是沒有自我認同感的、期待得到別人肯定的人。
她們不懂可以用什么事來作為情感的出口,所以轉而選擇不斷的付出,來獲得相應的肯定用以證明自己。
對此,活得自我一些,便可破局。
婚姻里是要有邊際感的,我們的付出都是要有回饋的,這個回饋必須是好的、正向的。
如此,這個付出才有價值,才會被別人看到。才能以此來引導婚姻家庭中的其他人,共同“賢惠”。
女人“賢惠”,不應該是選擇丟掉自己
蘇菲瑪索曾說:“女人最可悲的不是年華老去,而是在婚姻和平淡生活中的自我迷失。”
最傻的女人就是以自己的委屈,去換男人的坐享其成。你都不愛自己,憑什么讓別人來愛你。
《親愛的自己》中的張芝芝,不可謂不賢惠。為了節省開支精打細算,對婆婆的不合理要求逆來順受,對丈夫的照顧細致入微,就是什么也沒有留給自己。
最后,張芝芝得到的是一個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動不動就沖他發脾氣的丈夫。
女人,如果愛有十分,記得留下三分給自己。對男人是如此,對兒女亦是如此。
有一句話這樣說,一流的母親是榜樣,二流的母親是教練,三流的母親是保姆。如果你想讓自己的婚姻穩定,孩子健康陽光的成長,那么就別去做三流的母親。
別那么懂事,要有自己的底線。
最后把《你那么懂事,一定很辛苦吧》這本書中的一句話,送給在婚姻中彷徨中的你:
所謂成長,就是終于明白了“懂事”與“懂得”的區別。懂得做自己,比懂事更重要。
-END-
世界那么大,感謝你,可以看到我!
【文|唯唯安:筆有溫度、為情發聲,一個熱愛文字的不典型寫作者,邀請你共同感知生活】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心情谁人懂☜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