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惱人的救命警訊:出現這一種耳鳴要立即就醫,可能是鼻咽癌

Advertisements

嗡嗡嗡、嘶嘶嘶、咻咻咻、唧唧唧,窸窸窣窣不絕於耳的雜音,持續在耳邊迴盪,連睡覺時,都無法安歇。一想到「耳鳴一輩子不會好,只能學著和平共處。」心情又更加鬱卒。

耳鳴不是病,而是一種大腦的生理現象,甚至可能是救命的警訊。
只要診斷正確,耳鳴是有可能根除的。
國外長期追蹤的大型研究顯示,耳鳴患者在追蹤五年後,約有兩成的人耳鳴會完全消失,三成到五成的人耳鳴也會改善,只有1/5的患者會困擾到需要治療。
本期由專攻耳神經科學的郭錦龍醫師,分享正視耳鳴的關鍵養生之道。

主因腦神經受損,異常放電
耳鳴是很常見的生理困擾,約10到15%的成年人有耳鳴的問題,在耳科門診也有10到30%的患者是因耳鳴而就醫。
即使是正常成年人,偶爾也會在壓力過大或睡眠不足時,出現耳鳴的癥狀。
且有七成的耳鳴患者會同時有聽力方面的損傷,因此只要有耳鳴,都建議要馬上接受聽力檢查。

美國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2014年發表的耳鳴治療指引指出,讓病患了解耳鳴的機轉和治療的策略,重建病患治療信心的「認知行為療法」以及「聲音治療」,可有效治療耳鳴。

很多人誤以為耳鳴是耳朵發出的異常聲音,實際上,耳鳴是大腦聽覺中樞的異常放電。
主因是第八對腦神經(即聽神經)受損,導致聲音的神經訊號無法由耳朵傳遞到大腦的聽覺中樞,使得大腦聽覺中樞代償性的過度活化而出現異常的放電現象,有如大腦裡有鳴響,讓人誤以為是雜音。

所以耳鳴有時又稱為腦鳴。

大腦聽覺中樞的異常放電,也會刺激掌管情緒、睡眠的邊緣系統,並導致交感神經興奮,引發一連串生理及情緒的負面反應,包括疲倦、壓力、焦慮、易怒、注意力無法集中、記憶變差、憂鬱、恐懼及失眠等,都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聲音治療能降低身心異常
而利用音樂光碟、耳鳴遮蔽器、助聽器等的「聲音治療」,係利用背景音(如蟲鳴、鳥叫、海濤和瀑布聲),讓耳鳴夾雜在這些背景音裡,可使大腦逐漸適應耳鳴,並減少大腦聽覺中樞的代償性興奮,讓邊緣系統及交感神經恢復正常,降低負面情緒或異常生理反應的發生。

耳鳴患者不建議暴露在噪音的環境中,例如:使用耳機或是參加高分貝的演唱會,避免聽神經受到更多損害,加重後續的耳鳴問題。

另外,若預期將遇到大分貝的噪音,要適當的遮避,像是放鞭炮時,把耳朵摀起來或配戴耳塞。

除了聽神經受損會導致耳鳴,還有許多因素會間接造成耳鳴,這類次發性耳鳴只要找到原因、對癥下藥,耳鳴就有機會痊癒。
例如:高血壓、血脂異常和高血糖等「三高」疾病控制不良、抽菸、飲酒,都會傷害血管壁,讓血管有亂流聲而出現耳鳴。

此外,胃酸造成的咽喉逆流,患者除了有慢性咳嗽、喉痛聲啞,早上醒來後喉嚨很乾、會苦外,也會出現耳鳴情形。
只要戒掉咖啡、茶、太油、太甜、太辣等刺激性的食物,並注意吃完飯後兩小時內不要躺下睡覺,透過飲食習慣的調整,除了不再有咽喉逆流問題,也不會再為耳鳴所苦。
當因貧血、甲狀腺功能異常、服用耳毒性的藥物(如某些抗生素、利尿劑等)出現耳鳴問題時,只要能矯正生理異常或停用藥物,耳鳴也會消失。

單側耳鳴也是鼻咽癌癥狀
耳鳴常是雙側性,從大腦深處發出的腦鳴,但如果只有單側耳鳴,宜提高警覺。
造成單側耳鳴的原因,可能只是外耳道有異物或耳垢阻塞,只要找耳鼻喉科醫師把耳垢、異物去除,就可不藥而癒。
耳膜破裂、慢性中耳炎或聽小骨鏈異常等中耳疾病,也可能造成單側耳鳴。

若聽神經沒有受損,手術是可以改善或治癒耳鳴的。

但單側耳鳴有時候也是重要的救命警訊,卻經常被忽略。
鼻咽癌在臺灣不算少見,好發於40至50歲的壯年期。
臨床上有時候會以單側耳鳴為癥狀表現,一定要立即就醫,排除罹癌的可能性。

除了鼻咽癌,還有其他的頭頸部腫瘤或血管病變也會造成單側的耳鳴,如:聽神經瘤、頸靜脈竇瘤、動脈瘤或動靜脈畸形等。

倘若單側耳鳴的聲響是跟心跳聲一樣有脈動性,更要提高警覺,這有可能是腦內有動靜脈畸形或瘻管,一旦發生破裂會導致顱內出血等嚴重後果,絕對不能輕忽。

【延伸閱讀】減輕耳鳴3秘訣
耳鳴,並非無可救藥,甚至可能治癒。
臨床上僅有1/5的患者會需要治療。
做好減輕耳鳴三要訣,降低耳鳴之苦。

1.無論任何原因造成的耳鳴,建議要做聽力檢查,了解聽力是否有受損的情況。

2.常聽蟲鳴、鳥叫、海濤的音樂,讓耳鳴夾雜在背景的樂聲中,可以降低耳鳴困擾。

3.避免使用藍牙耳機、耳機及暴露在嘈雜環境中,可避免噪音導致的聽力受損及耳鳴。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