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歐洲黑死病爆發,這個英國小村莊的壯舉對后世影響深遠

Advertisements

文/石建房

01 英倫小村

埃姆村(Eyam),即使對于熟悉歐洲史或英國史的人而言,都算不上是印象深刻的地方,既沒有風景名勝也沒有知名特產,如果翻開英倫三島的地圖仔仔細細查找,也僅能看得到離它最近的大城市謝菲爾德,但就是這樣一個不知名的村落,卻在世界防疫史上做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踐行了現代防疫隔離制度。

(埃姆村位于德比郡(Derby)東北部,謝菲爾德是距離其最近的大城市)

時間撥回到1687年的英國,這一年44歲的數學教授艾薩克·牛頓發表了他的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在這本書發表的前后,他的好友——天文學家埃德蒙·哈雷記錄下了他和牛頓的對話,牛頓告訴他,事實上這本書中主要的內容,是他在22歲到24歲時因無所事事所以才思考研究得出來的。

1665年的英國,此時的牛頓剛從劍橋大學畢業,成績優異的他本該留校大展拳腳一番,卻不得不離開大學回到老家林肯郡,開始他“無所事事”的閑暇時光,這一年的英國,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倫敦大瘟疫,兇險的鼠疫疫情感染了幾十萬英國人,而在擁有四十萬人口的倫敦,疫情就奪去了至少八萬人的生命,以至于連英王查理二世都不得不拖家帶口棄宮流亡,而埃姆村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致命的1665年。

(1665年的倫敦已經是世界聞名的大城市之一了)

02 肆虐的黑死病

1665年秋天,鼠疫疫情依然在倫敦城中肆虐,和倫敦城相鄰的牛津郡、肯特郡等地區也不斷爆發出新的感染病例,一時間人人自危,但所幸由于交通的不便利,英格蘭中部的德比郡和林肯郡等地依然籠罩在一片寧靜和祥和之中。直到,一塊來自倫敦的夾帶著跳蚤的布料,徹底打破了埃姆村的平靜——年輕健壯的裁縫助手George突然暴病身亡,尸首上所浮現的證據都指向了和倫敦城內那數萬人相同的死因——鼠疫,令人談虎色變黑死病。

從那一天起,村里不斷出現著新的病例和死亡病例,對于缺醫少藥的埃姆村而言,這無異于是滅頂之災。幾個月過去了,面對著這樣極端絕望的境況,村民們紛紛打起了流亡他鄉的念頭,他們找到了德高望重的William牧師,希望他能帶領著村民們尋找到一條求生之路。

03 艱難抉擇的牧師

William牧師給到村民們的建議卻令他們感到震驚,他希望村民們不要離開村子,反而應該將村子封鎖起來,村子里的人不要出去,村子外面的人也不要進來——“既然黑死病是無藥可醫的,那上帝一定不會希望我們將這一病魔帶到更多人身邊去,而我所能保證的是只要我一息尚存,就會一直和你們在一起,為你們中不幸離世的人舉行告別儀式。”

(黑死病的慘況)

只要隔離了傳染源,一定不會把鼠疫帶往其他的地方,William牧師將這一樸實的想法傳遞給了村民們,面對著不間斷的死亡和無法救治的黑死病,幸存的村民們唯一能做的只剩痛苦地點了點頭,接受William牧師的提議,1666年6月24日,埃姆村正式“封村”,里面的人不出去,也不允許外面的人進來——現代醫學還沒有建立起的十七世紀,往往牧師就是那個扮演醫生的角色。

William牧師踐行著他的諾言,他送走了一位又一位不幸離世的村民,記載資料的缺失讓人無法得知這位牧師是否堅持到了最后。所幸的是,主疫區倫敦的疫情隨著當年9月的那場大火宣告結束,而在埃姆村,最后一名被埋葬掉的死者也讓村子重新打開了大門,而此時的村子,至少有260人已經陸陸續續死在了病魔的手中,幸存的村民僅80余人。

William牧師是偉大的,面對病情肆虐的村民和不幸罹難的村民們也是偉大的,不僅是因為在他們的努力下,更多人免于了染上鼠疫的風險,也因為他們的自律,為現代防疫學建立起了最重要的基礎——隔離制度,從任何角度講,這樣的事情我們都應該銘記并繼續實踐下去。

(如今的德比郡)

參考文獻:

[1]丹尼爾·狄福《大疫年紀事》

[2]艾薩克·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