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教育真的比我們輕松嗎?這部影片顛覆大家的認知

Advertisements

國外教育比較輕松?不用費勁兒就能上大學?你想多了。

近日,隨著電影《銀河補習班》、《哪吒》的熱映,關于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再次引發寶爸寶媽們的關心與熱議。

兩部影片都涉及到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問題。

電影《銀河補習班》中,鄧超飾演了一位另類的爸爸,他不像普通家長一樣督促孩子背書,成績沒達標就打罵。而是采用鼓勵式教育,使孩子樹立自信心,同時,帶領孩子實踐課本上的知識,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點,最終,將原本腦瓜有點“缺弦兒”的孩子培養成了一名航天英雄。

如果你以為影片年頭老,還發生在美國,對我們沒價值,那就錯了。

事實上,它所反映的問題和我們的教育現狀出奇的相似,就連苛刻的豆瓣對這部老片的評分都高達9.0分。

下面就說道說道這部經典影片:

(一)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號稱全美最優秀的高中——威爾頓預備學院,這座高中以教育嚴謹、升學率高而著稱,放在當代中國的話屬于重點高中。

很多人認為外國教育比較輕松,玩玩鬧鬧就能上大學,可事實并非如此,威爾頓預備學院比我們目前大多數重點高中還要嚴格。

這是一所寄宿制的男校。全校只有男生,沒一個女同學。我們的絕大多數高中至少男女混搭,不至于那么壓抑。

紀律嚴格。所有學生必須嚴格遵循學院的校訓:“傳統、榮耀、紀律、優秀”。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嚴格監督,必須像綿羊一樣順從學校與家長,否則,可能面臨開除的危險。

由于學校有名,外國家長也和我們一樣削減腦袋將子女送到這里來,希望他們有個好前途。

更有意思的是外國小孩放假居然也要在家長的監督下上補習班。

而且學校與家長的最終目的居然和我們嫌棄的應試教育一毛一樣:一切為了升學。

是不是顛覆了對國外教育的印象?反正很令我意外。

在這種高壓教育下,孩子們陽奉陰違,私下里吐槽學校教育。這讓我想起大學時一位俄語外教老師說過的話:“全世界的學生都是一樣的。”

(二)

接下來,影片迎來了大轉折,新學期,一個叫基丁的男人成了孩子們新的英語老師,相當于我們的語文老師。

他一上課就把孩子們嚇壞了。

其他老師的風格都是一板一眼,如果學生敢不按時交作業就玩完那種。

可這位老師不同,除了課本知識以外,他教會了孩子很多其他的東西:

教孩子們珍惜時光

別的老師都在教室上課,可基丁的第一堂課卻帶學生們參觀校史館。

正當學生們蒙圈時,他叫大家朗誦英國詩人羅伯特·赫里克的詩歌《勸少女珍惜時光》:“及時采擷你的花蕾,舊時光一去不回,今天尚在微笑的花朵,明天便在風中枯萎。”

然后,他指著墻上歷屆學員的老照片,讓學生們看照片上那一張張曾經稚嫩的臉龐,語重心長地說:“孩子們,千萬別虛度光陰,讓你們的生命非同尋常!因為我們任何一人都會像花蕾凋謝,變成塵土,已經逝去的古人曾經和我們一樣充滿幻想。如果我們用心靈細聽,可以聽到他們在說:抓住光陰,讓生命不同凡響。”

教孩子們不要迷信權威

某堂課上,基丁一本正經地講述某位專家所寫的關于詩歌的評分理論,可正當學生們聽得正入神時,他忽然停下來,大聲斥責:“書上的理論是錯的,我們不是在安水管,是在談論詩歌,詩歌怎么可能用分數來評價?”而后,他叫孩子們撕掉書上的內容。

撕書可是大逆不道的行為,學生們臉色驚變,不知所措,基丁卻堅持讓大家撕,并激動地解釋道:

“撕吧!關于詩歌,是沒有真正標準的。真正的自由只在夢中,不管別人說什么,學會自己思考,語言和思想可以改變世界。我們讀詩歌寫詩歌是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份子,而人類是充滿激情的,浪漫的。醫學、法律、商業、工程固然是社會維持的崇高和必要的追求,但是詩歌、美麗、浪漫和愛情才是我們活著的意義。”

教孩子們獨立思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

剛上課,基丁忽然不顧形象跳到了桌子上,他俯視在座的學生們,打趣地問:“誰知道我為什么站在這里。”孩子們面面相覷,不理解老師的意思。

基丁解釋:“我站在講臺上是想提醒我們要時刻從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如果換個角度看世界,會發現有很多不同,即使這看起來愚蠢或者荒謬。”

教孩子們做自己的主宰

基丁帶孩子們一起踢球,他說:“運動不是誰比誰強,運動的意義是將自己推向極致。”

隨后,他讓孩子們輪流射門,并在射門時大聲用詩歌喊出心中的理想。

教孩子們克服心理障礙

有個叫托德的學生性格自卑,郁郁寡歡,基丁點名讓他當著大家的面作詩,鼓勵他勇敢喊出內心的想法。

在基丁的循循誘導下托德終于克服了心理障礙,吼出了內心的想法。

教孩子們不要盲從,要堅持自己的信仰

室外課,基丁老師讓學生們齊步走,學生們不太明白他的意思。走完后,基丁解釋道:“我想告訴你們的是順從問題,堅持與眾不同的信仰很難,我們都有一種被人接受的需要。但是你必須堅持自己的信仰是獨特的,是你自己的,哪怕別人認為它們很怪,或者很討厭,哪怕一群人都說,那太差了。”

在基丁的引導下,孩子們變得不再整齊劃一,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個性與主張。

然而,基丁的教育方式和傳統教育方式太過對立,悲劇還是發生了。

尼爾發現自己的理想是當一名演員,但他知道父親不會同意自己干這行,于是,他決定追隨自己的想法,偷偷瞞著父親報了戲劇班——這也是他首次違背父親的意志。

父親聽說后勃然大怒,命令尼爾馬上離開戲劇班。走投無路的尼爾請教基丁該怎么做,基丁讓他用真誠和實力打動父親。

在尼爾的懇求下,父親終于同意他參加戲劇班的一次重要演出。

演出當天,父親居然也來了。

e

可沒想到演出結束后,頑固的父親硬是把尼爾帶回家,命令他放棄演員夢,強迫他遵從父母為他安排的路,考哈佛,當一名醫生。

影片中父母同孩子的對話和我們的父母很像。

父親表情痛苦,恨鐵不成鋼地說:“家里本來就不富裕,花那么多學費供你上好高中就是為了有朝一日你能出人頭地。”

一旁的母親則流著淚,用失望的眼神望著自己的孩子。

看來美國家長和我們并沒不同,都有一顆望子成龍之心。

結果,絕望的尼爾為了表達抗議,在深夜開槍自殺,釀成了巨大的悲劇。事件曝出后,學校追究了基丁的責任,將他開除。

基丁離開時,學生們用“站在課桌上”的行為表達對他深深的感激與謝意。

影片中,校方領導同基丁對于教育問題的爭論讓我記憶猶新。

校方領導告訴基丁:“一切為了升學率,其他的都不用管。”基丁卻辯解道:“我始終認為教育的根本在于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三)

“讓孩子們學會獨立思考”這也是影片的最終主題。其實,缺乏獨立思考能力也是當今很多學生面臨的問題。

我們心中的大學生應該是一群志向遠大,知識淵博,積極上進的精英。

更令人驚訝的是他們連學習能力也喪失了,考試之前必須找老師劃重點,劃完重點之后也懶得整理,復印別人整理好的要點,照搬照背,才勉強通過考試。

就連優秀的高考狀元在上大學后也好不到哪兒去。

就在去年,某江西高考狀元以570分的好成績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錄取,結果,上學期間以飛行設計專業沒意思、沒前途的奇葩理由瞞著父母退學,與家里失聯九年,以貸款度日。

我上大學時也認識一個文科狀元,考上大學后,徹底放飛自我,拿家里的錢天天泡網吧,結果掛科留級。

為什么一路寒窗苦讀,費盡心思考上大學,最后卻淪為這個樣子呢?

我覺得和缺少獨立思考的能力有關。

我們的學生普遍缺少獨立思考的能力,而只有學會獨立思考才能樹立目標與理想,知道自己未來要從事什么類型的職業,成為什么樣的人。這樣才能有所規劃,在面對困難時,才有披荊斬棘,一往無前的勇氣。

英國著名教育家懷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說道:“學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和引導他們的自我發展之路。”

家庭與學校以考大學為目標的教育是導致學生缺少獨立思考能力的主因。

一方面,家長認為只要考上好大學就萬事大吉。所以,給孩子報一堆補習班,逼迫他們學習,卻從不關心孩子真正的興趣所在,也不引導他們樹立理想。無論家長和孩子都天真的以為只要考上好大學就萬事大吉,其實這是錯誤的。

另一方面,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老師只關心孩子的成績與升學率,對孩子的興趣、理想不聞不問,這也導致孩子認為考上大學就是人生的“終點”。

曾有個轟動一時的新聞,某清華博士參加節目,一上場居然向嘉賓求教,讓他們告訴自己未來適合干什么工作。

這讓高曉松十分氣憤,他失望地說:一個讀到博士的人一沒有胸懷天下,二沒有改造國家的欲望,連自己未來干什么都不清楚,令人失望。

高曉松一番話切中了要點。

回想民國時代,我們的大學培養出了多少才華橫溢、有思想、有抱負的科學家、建筑家、企業家,可在這個物質富饒的時代,為什么卻很少培養出這樣的人杰呢?

歸根結底,是現在的學生都像綿羊一樣被驅趕著前行,缺少獨立思考的能力,沒有理想,也沒有目標。若想改變這一點,我覺得需要從以下兩點入手:

一方面:家長要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引導孩子樹立理想,多加傾聽并支持孩子正確的想法,鼓勵孩子追求自己熱愛的職業與人生。

另一方面:學校要重視理想教育,老師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讓學生知道學習不僅僅是為了考大學,而是為實現自身的理想與價值。

看似簡單,但想實現卻任重道遠。

最后,祝福每個學子都學會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找到自己的理想,享受有追求、有趣味、有意義的一生。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