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本文由白茶大課堂原創撰寫,未經允許,任何人和媒體不得轉載
《1》
曾經有個朋友,屬于憤青類型。
看見什么都要說一嘴,比如別人發了個飛機頭等艙的照片,他就會說,“炫富啊,頭等艙了不起誒。”
或者,人家分享自己喝了一泡好茶,價格不菲,他也會說,“一般人可喝不起呀,你真厲害。”
我想,他也不是故意的,不過是嘴快罷了。
但是,確確實實讓大家感受到了他的語言“暴力”,不僅心里不舒服,還有可能影響人家一天的好心情。
后來,也就漸漸不聯系了。
可能,人對暴力的崇尚來自天性。
在弱肉強食的叢林世界,武力是最有效的方式,倚強凌弱,成為動物屬性的自然選擇。
但人經由教育,日趨文明,后天的社會屬性抑制了先天的性格。
不過如今,從肢體暴力,漸漸轉為了語言暴力。
司馬遷在《史記》中曾說“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可無論是哪一種暴力,都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最近,有一位茶友分享了自己的撬白茶餅心得。
原話是,“我試過了剪刀、菜刀、西瓜刀,感覺都不是很順手,差點就要直接咬了,你有沒有好的工具推薦?”
難不成想要撬成一塊白茶餅,還需要請出屠龍寶刀?
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
《2》
撬餅,也有自己專屬的工具。
茶刀和茶針,是市面上比較常見的。
二者之間的區別,大抵就是在外形上,前者與“刀”相像,較為扁平,后者呈“針”狀,比較尖銳。
然而,市面上選擇很多,價格從幾十元到數千元差異很大,材料和工藝也千差萬別,到底如何才能選到一把好的茶刀或茶針呢?
這時,“外貌協會”可能會跳出來說:
“當然是用料奢華的、貴的、漂亮的,擺在茶桌上才更顯檔次。”
人都是視覺動物,注重外表也無可厚非。
但是,遠不止如此。
在挑選工具的過程中,外表是次要,最主要的,是當你拿到一塊白茶餅,需要進一步進行撬茶時,是否實用。
因為壓餅技術的差異,白茶餅有松有緊,故而撬餅的難度,也有高有低。
所以,在工具的選擇上,也就不盡相同了。
普通的白茶餅,松緊得當,容易撬開,那么我們可選的工具就多了,茶刀、茶針,甚至鈍一些的茶刀也無妨。
由于內部層次分明,輕輕一撬,就能撬下一塊形狀完整的茶餅。
但是,鐵餅就不同了。
在茶圈里,大家把那些壓得又硬又緊,幾乎沒有縫隙的白茶餅,戲稱為鐵餅。
這種鐵餅,則需要用尖銳的茶針,才能更有力量地前進,突破重重障礙。
直直地扎進去,就會出現一個小洞,再繼續用力,就能突破一小塊區域。
而表面略寬、略扁平的茶刀,針對這一類白茶餅,就顯得有些吃力了。
不過,想要一次性成功,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但一次不行,那就多撬幾次,三五次下來,總歸能湊夠一泡茶的量。
大多數情況下,壓得特別緊的餅,撬出大量碎茶在所難免。
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后續的沖泡、喝茶體驗。
因此,我們平時在買白茶餅時,不建議買這種鐵餅,因為這代表了工藝的缺陷。
不僅不利于未來的良好陳化,也影響了茶湯的口感。
至于茶刀和茶針的材質,到沒有太大的講究,只要干凈,衛生,無雜味和異味,就可以。
《3》
撬白茶餅,不應該用蠻力,而是巧勁。
當然,這里不包括前面提到的“鐵餅”,因為不用蠻力很難把它撬開,畢竟壓得很緊。
正常來說,優質的白茶餅不會過緊,也不至于過松。
打開外層的白綿紙后,把它拿起來,從側面看過去,能明顯看到堆疊的痕跡。
就像一塊千層餅,芽葉們以一種不成文的規律,規則地疊在一起。
厚薄適中,還有大小適宜的縫隙,這才是一塊白茶餅正常的模樣。
那么,撬的時候也就簡單多了。
通常情況下,我們選擇從白茶餅的側面入刀,難度指數更低。
以壽眉餅為例,在側面找到一個有明顯空隙的地方,直直插入,再輕松地往上抬起。
不出幾秒鐘的時間,就能得到一塊較為完整的白茶餅。
對于新人而言,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的開始。
因此,一開始總是撬得不完美、不完整,這也無可厚非。
老茶客的行云流水,不過是熟能生巧罷了。
多加練習,假以時日,人人都可以做到。
就像賣油翁說的那一句,“無他,唯手熟爾。”
雖然看起來像句廢話,卻是至理名言,蘊含著深刻道理。
《4》
撬餅結束后,就該沖泡了。
老規矩,110毫升左右的標準蓋碗,投茶5克足矣。
如果平時習慣喝散茶的茶友,看到白茶餅可能會不自覺感到驚訝:“才這么點,就已經夠5克了?”
是的,散茶蓬松,所以占地面積更大,肉眼看上去也更多。
餅茶經過壓餅后,葉片與葉片間的空隙變小,因為視覺的差異看起來比散茶少。
這就像1公斤棉花,和1公斤鐵塊放在一起對比。
雖然重量相同,但很顯然,一個體積大,一個體積小。
所以,不論沖泡散茶還是餅茶,茶水比例都是不變的。
光靠肉眼或手感來判斷投茶量,并不準確,很容易發生投茶量過多的情況,造成茶湯滋味過于濃郁、苦澀。
同樣的,用沸水沖泡白茶餅,才能盡可能多地釋放出滋味物質。
到了出湯的時候,面對一款優質的老白茶餅,可以稍微延長幾秒鐘再出湯,讓物質均勻析出。
由于壓餅以后,果膠物質含量溢出到表面,給茶葉帶來了更甜潤的口感,而經過了歲月的陳化,那些苦澀物質的含量也降低了。
因此,對于平常喝茶口味較重的茶友來說,遇到了老白茶餅,可真是太合適不過了。
但是,仍然不能悶泡得太久,否則喝起來依然會苦會澀。
另外,出湯口大小的掌握,也大有學問。
不能太大,太大碎茶就流下去了,也不能太小,否則出湯時間慢了,就會讓茶葉悶泡。
在沖泡較為完整的白茶餅時,自然不用擔心有太多的碎茶跑出來,掉到公道杯里影響喝茶體驗。
不過,總有一些撬得比較碎的茶葉,不聽話,老想往公道杯里鉆。
正常情況下,待這少許的碎茶沉淀以后,就可以品飲了,對茶湯滋味也不會產生太大影響。
可對于撬得很碎的茶餅,則需要請出茶濾的幫助。
泡茶之前,把它架在公道杯上,出湯時碎茶便會被隔絕在茶濾上,而湯水順利流到公道杯里,沒有多余的茶渣。
多練習幾次,找到手感,自然就能操作自如了。
《5》
很多人說,喝白茶餅太不容易了。
又得撬,還得收拾殘局,最后還可能滿杯都是碎茶。
對比之下,散茶只需要取茶、投茶、注水,輕松不少。
理論上來說,的確如此。
可白茶餅,自然有它存在的意義。
因為占地空間小,方便儲存;因為風味獨特,濃郁飽滿;因為存老了后,極有可能生出一股棗香……
這么多個優點集結,使得白茶餅愈發深入人心。
其實,喝白茶餅一點都不麻煩。
掌握了技巧以后,泡起來不比散茶困難多少。
相反地,我們還能感受到散茶與餅茶中,兩種截然不同的風味。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趣味視頻吹水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