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我被同學打了」!3位媽媽的不同反應影響孩子一生的「價值觀」:請重視孩子的求助

Advertisements

孩子出生以後,父母就開始對各種各樣的事情操碎了心,尤其是孩子上學之後,和很多的小朋友相處,脫離了父母的懷抱,自然會遇到難題。

其中,讓很多父母最擔心的問題,就是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欺負了怎麼辦?

在《婆婆與媽媽》綜藝中,伊能靜提起女兒被欺負:

「米粒被一男孩子撞了,跑去跟老師說,老師讓男孩子道歉。之後,男孩子總是故意去撞米粒。有次,米粒上舞蹈課,小男孩過來把米粒逼到牆邊,米粒站在牆邊,很堅強地沒有哭,還在很乖巧地跟媽媽打招呼。」

聽到這裡,秦昊哭了。

是啊,當孩子出生後,父母就有了軟肋。

可是,僅有軟肋還不夠,還需要有盔甲:保護孩子的力量、引導孩子的智慧。

弗洛依德的後繼者們認為:

孩子的人格形成是母親與孩子之間不斷內化的結果。

對於孩子的成長,光有愛還不夠,要幫助孩子構建自我。

當孩子被打時,你的態度直接關乎孩子的自我接納度

不知道為人父母後的你,對孩子被欺負時,有哪種反應?

1、當孩子被欺負後

故事一:

前兩天,和朋友在外面吃牛腩粿條。

有一對母子坐在我隔壁,孩子估計讀小學4-5年級。

孩子: 今天XX打我了。

媽媽: 肯定是看你不順眼咯,我也經常看你不順眼。

孩子: 我沒做什麼。

媽媽: 沒做什麼,別人怎麼會打你?肯定是你自己做了什麼的啊。

孩子: 我沒有。

媽媽: 我說了多少次了!你去讀書,是學習,不是去鬧事的,你能不能不給我惹事!

孩子: 我真的沒惹別人,他上次也打我了,你幫我去找他媽說一下好嗎?

媽媽: 他老是要打你,那他就是個不好惹的人咯,那他家長肯定更不好惹啊,我去惹別人幹嘛呀!我跟你說哦,你真要好好反省你自己了,啥事都得從自己身上找問題。

……

牛腩粿條上來了,孩子借著拿勺子,低著頭,發出不滿的砰砰響。

坐在一旁的我們,聽著對話,面面相覷。

故事二:

葉子發現,在讀小學六年級的兒子牛牛被欺負的時候,氣炸了。

她在牛牛微信上看到有一連串辱罵的信息。

當下,葉子就火冒三丈,既氣別人欺負兒子,又氣牛牛不敢求助。

葉子找牛牛了解情況。

原來,是上次考試,牛牛沒讓班上的李同學抄答案,李同學就言語攻擊他。牛牛不服氣,告訴了老師。李同學被老師批評後,更加惱火,對牛牛惡言相向。

牛牛無力反抗,打又打不過,只能沉默。

這個事,找家長、老師沒有用。

葉子想了個辦法,她找來堂弟幫助。

堂弟長得三高五壯的,身上還有大塊紋身。

她讓堂弟放學去學校門口等,找到那個李同學,揮了揮花臂,警告道:不許再欺負牛牛。

堂弟走後,李同學一下子老實了。

葉子「大仇得報」。

故事三:

再說一個故事。

5年級的豆豆在公園被霸凌。

放學後豆豆和同學在公園裡玩,一中學生路過,聽到豆豆在嬉笑,以為在取笑他,發怒:「你笑什麼?!」

豆豆被嚇到,但儘力保持鎮定,說:「哥哥,不是在笑你。」

中學生不由分說,一把拽豆豆進廁所。豆豆求饒、道歉,結果還是被重重打了幾個耳光。

驚慌失措的豆豆哭著回家,豆豆媽心疼極了。

她說:「我們報警。」

豆豆看著媽媽流淚的臉,害怕地說:「要不別報警了,算了,也沒受重傷。」

她告訴豆豆:

「沒事我們不惹事,有事不怕事,媽媽會為你討回公道。」

「被打了,心裡會委屈,會憤怒,有時候小孩處理不了的,大人會跟你一起處理。」

「幸好你當時求饒了,不然,遭受的會是更可怕的……」

「感激你會信任我,告訴我這個事。」

豆豆媽當然知道報警,也可能找不到當事人,只是,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被欺凌後,父母的態度。

2、你的態度影響孩子的未來

態度一: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記得那天,坐在我隔壁桌的男孩,被媽媽否定指責時,眼神裡透露出來的無助,它刺痛了我。

我想起有個來訪者跟我說過的話。

小的時候,住在奶奶家,隔壁男生一直欺負她。

父母回鄉下看她的時候,她哭著說,自己經常被欺負。

爸爸聽了卻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之後,隔壁男生的欺負變本加厲了。

除了被打,還時常被潑水。

因為一點希望也沒有,所以不再求助,而是忍,也只能是忍。

向父母求助,等於被傷害多一次,等於再被羞辱一回。

多年後,長大的她,在諮詢室哭著說,那種無望感,一直殘留到現在。

後來回到父母身邊讀中學了,在同學群中,還是很自卑,融不進群體。

「大家都說我孤僻,但是我知道,這隻不過是我在保護自己,我內心深處覺得自己不配,不斷地自我否定,也不敢表達內心真實的感受。很多年,我夜裡都會做噩夢,本能地叫。」

對孩子來說,求助換來指責否定時,他們往往會選擇獨自忍受。

當忍受成了常態,霸凌者便有了通行證。

一切傷害也變得理所當然。

態度二:你給我打回去!

那打回去呢?

當孩子被欺負,不管三七二十一,要求他用暴力打回去。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製造條件也得上。

看過一個新聞,說孩子被打,家長跑到幼稚園裡動起手來。

我經常在幼稚園裡,看到孩子與同伴產生衝突。

不管三七二十一,在一旁的媽媽會忍不住出手,替孩子出頭,告訴孩子,打回去。

可是父母要求了,孩子就真的打得回去嗎?

有個媽媽說,兒子總被某個孩子欺負。

她勸告他,一定要打回去。

孩子特別膽小懦弱,她就跑到學校給孩子撐腰,讓孩子當她的面打回去。

孩子居然還是站著不動。

我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孩子不打回去?

因為沒有底氣啊。

為什麼?

如果媽媽事事會跑到孩子的前頭,有個動靜就草木皆兵,孩子是永遠無法學會獨立面對挫折的;

如果父母總是打罵孩子,孩子習慣了被指責、被否定,他們自然會錯誤認為被欺負是生活的常態;

一個人內心強大,是需要安全感作支撐的,而安全感來自於依戀關係。如果親子關係糟糕,孩子會很不自信,受到不公,也不敢為自己發聲。

沒有底氣,孩子自然不敢打回去,當聽到「給我打」而自己做不到時,給孩子帶來的,是更大的不自信。

小編認為,對於受了欺負的孩子,如果情緒還沒有調整好,即使是在家長的要求下打了回去,也不會因此對自己有更多的信心。

我們害怕孩子吃虧,但真正讓孩子不吃虧的前提,是要讓孩子有底氣。

回擊,要先有回擊的力量。

這個力量,不在於拳頭的大小,在於內心力量的大小。

只有當孩子對自身安全和能力有足夠的信心時,反抗才真正有效。

態度三:我懂你,我們在一起。

當豆豆被霸凌後,豆豆媽先共情:

「我知道你一定很委屈了,突然被打。」

「你當時一定很憤怒吧,打又打不過,跑又跑不掉。」

「你求饒了,這是你當時能做的最好的辦法了」

接著,豆豆媽表達了態度:

我會報警,當你需要幫助時,我會保護你。

豆豆媽傳遞出的信息是:我理解你當下的狀態,我接納你現在的無力感和哀傷,我接納你現在的痛。同時,我會跟你在一起。

當孩子被接納時,他的神經化學物質就會發生改變,平靜的神經化學物質會取代壓力激素,痛苦會慢慢消散。

真正能讓事情變好的轉機是關係的聯接,是媽媽對這件事的態度。

你被打了,我接受你的無力,我不會逼著你馬上要強大起來,我用愛滋養你。

孩子可以從態度裡感受到自己是不是被愛和被保護的。

這種接納,可以建構他們的安全感,幫助孩子更加堅定。

人生的路很久,我們給孩子留下的安全感,如明燈,哪怕有一天,他們會身處黑暗,也能給孩子照亮前路,留下溫暖。

3、我們要怎麼做?

孩子被「打」,父母心疼是一定的。那麼,我們再來複盤下,到底該怎麼做?

首先,要去區分,什麼是衝突,什麼是欺負?

如果只是衝突,不會給孩子帶來心理上的傷害,可以讓孩子自己學習處理。

我們需要的,只是傾聽、表示理解:

「哦,聽起來,你挺難過的。」

「你覺得你可以怎麼做呢?」

如果是被欺負了,可以這樣做:

1、傾聽孩子;

2、幫助孩子理解他們的感受;

3、引導孩子對事情做出回應;

4、一起看看作出的回應有沒有效果。

如果上述做法沒有效果,或者是被霸凌了,那麼:

1、對孩子的感受與情緒表示接納;

2、該出手了,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對於幼稚園的寶寶來說:

1、大叫,別碰我;

2、叫沒用,就推開;

3、推不開,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

但無論什麼方式,重要的前提是,要理解與接納孩子。

理解是一種支持,接納是一種涵容,這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滋養。

當一個人被這樣滋養過後,會體驗到愛的流動,會有修復哀傷的能力,會理解自己的情緒,會有能力幫助自己強大起來。

同時,讓孩子知道,他是能得到幫助的,主動權掌握在他們手裡。

「孩子要有不傷人的教養,但也要有不被傷害的氣場。」

意外會不經意地到來,我們能做的是,讓孩子有底氣,這樣才能對抗,才能盡全力保護自己。共勉。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