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卡都河谷:藏在地球最高山脈之間,當地人自稱“小西藏”

Advertisements

按照國際地質科學聯盟的數據顯示,地球上最高大的山脈是位于中巴邊境的喜馬拉雅山脈,也是地球最高峰所在地,由印澳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擠壓而成,全長2450公里、最寬處達350公里;而地球上冰川最發達的卻是喀喇昆侖山脈,由南亞次大陸與歐亞大陸碰撞形成,長約800公里、最寬處為240公里。

那么,生活在這兩條地球最高山脈之間,又是什么樣的感受呢?

登上飛機前,向導在電話中叮囑我“記得找空乘要一份斯卡都手冊”,印象中手冊上的第一段就寫著:歡迎來到雪的故鄉。

在梵語中,喜馬拉雅山脈是“雪域”的意思,藏語則是“雪的故鄉”,看著窗外的層巒起伏的喜馬拉雅山脈,我一頭霧水:斯卡都是巴基斯坦北部邊境城市,而巴基斯坦又是從印度剝離出來的國家,為什么手冊上會用藏語介紹,而不是印度文明創造的梵語呢?

恰巧前座正在討論斯卡都地處喜馬拉雅山脈和喀喇昆侖山脈之間,其中一個是德國游客,另一個則是斯卡都當地向導。于是,我順勢提出了這個比較敏感的問題。

原來,斯卡都早在公元7世紀開始就一直是“西藏吐蕃”屬地,所奉行的也是藏傳密宗文化,此后曾多次被巴爾蒂斯坦、克什米爾以及突厥麥蓬等等土邦占領,但與西藏之間的聯系卻從未斷絕,13世紀隨西藏并入元朝版圖后穩定了近兩百年,直至印度莫臥兒帝國兩次(1586年和1634年)進犯斯卡都。

下飛機后我把問題丟給了向導,得到的回答是:莫臥兒帝國并沒有完全征服斯卡都,幾乎每年都會爆發起義,以致1839年的英殖民克什米爾指揮官辛格(印度人)惱羞成怒實施“屠城”,在數千人面前公開凌辱斯卡都“大汗”卡隆·拉姆希,以致斯卡都人與印度人變成“死敵”。

1841年,辛格嘗試東征未果,退回時遭遇斯卡都軍隊伏擊,結果一名“叛徒”偷偷打開城門,使得斯卡都青壯年死傷殆盡,要塞城堡也在此期間被焚毀破壞。

1947年英屬印度實行印巴分治后,克什米爾7個部落軍隊在辛格指使下多次入侵斯卡都,巴基斯坦聯合罕薩、吉爾吉特等地區的普什圖人趕往支援,雙方在斯卡都至少交鋒5次,僵持一年后辛格宣布加入印度,斯卡都遂即也宣布加入巴基斯坦,從此再無戰事。

斯卡都真的這么重要嗎?

從地理上來看,斯卡都位于喜馬拉雅山脈與喀喇昆侖山脈交匯處,最低海拔2230米(斯卡都機場所在地),因而四周高山林立、冰川密布,是通往兩大山脈4座8000米主峰的主要門戶,離地球第二高的喬戈里峰(8611米)也只有40公里遠。按照現代空戰要求,斯卡都毫無疑問是高原區的天然軍事基地。

從資源角度分析,斯卡都恰巧處在印度河、孜賀河與斯卡都河交匯處,相當于掌握克什米爾1/3的水源,再加上兩條山脈的沉積巖帶來大量貴重金屬礦石,既不缺水也不缺礦,堪稱名副其實的“寶地”。

柯本氣候學把斯卡都列為寒帶半干旱氣候,受山脈影響,4-10月期間降雨極少,最高溫度僅27℃,而12月至來年3月期間的最低溫度可達-24℃。所以,斯卡都的旅游資源也相當豐富,冬季滑雪、夏季登山,慕名而來的游客幾乎全年不斷。

作為軍事重地,巴基斯坦對斯卡都的管控相當嚴格,每天各有一班從伊斯蘭堡與卡拉奇飛往斯卡都的航班,據說每趟航班都有外國人被禁止登機,就連空乘也會開玩笑說:“這是一趟永遠不會滿載的航班”。陸路只能從吉爾吉特沿著N35公路再轉S-1公路,全程200公里,導航卻顯示至少要40個小時。

斯卡都最后一道檢查站的工作人員告訴我:這條路線設有11道檢查站,其中9道是專門針對外國人的。

去過斯卡都的游客都有這么個印象,當地人往往自稱是“小西藏”,要知道,斯卡都每年接待的外國游客至少10萬人,而整個山谷一共也就2萬多居民,還被“藏”在地球最高的兩條山脈之間,種種文化、地域以及生活習俗都體現出與眾不同的獨特之處。

限于篇幅,下一篇重點介紹斯卡都的自然風光、生活文化、飲食習俗等等。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