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媽媽一起旅行,真的很丟人嗎?

Advertisements

不懂事的我們:“和媽媽一起旅行,真的很low”

前些天在宿舍里聊天,聊著聊著就說起了出去旅行這件事。

大家七嘴八舌的討論著自己的旅行計劃,有人想要跟男朋友一起刷遍地圖的每一個角落,有人想要自己一個人做義工窮游全世界。我說:“我打算在實習前跟媽媽一起好好玩玩,找個安靜又舒適的地方,多呆上幾天。”就是這句話引來了室友的一頓吐槽。

“為什么要跟媽媽一起呢?”

“因為我媽媽也是個喜歡旅游的人,她也想出去看看啊。”

“可是我總覺得,跟父母一起出去玩,有點丟人啊,就感覺好像自己還沒長大,到哪里還要父母陪著……”

這句話聽的我著實有點懵了。跟父母一起旅行,真的是件很low的事情嗎?

我也想不明白,從什么時候開始,人們開始用這種事情去衡量別人是否獨立?

好像自從上了大學以后,離開父母的懷抱,我們都不約而同的,不愿讓他們頻繁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甚至不愿在眾人面前坦然接受他們給予的愛,生怕這樣會顯得我們不夠獨立。

我記得之前有外地的學妹告訴我,她家在很遠的地方,家里就她一個獨生女。剛上大學那陣子,媽媽因為太想她,又怕她在學校吃不好,特意坐了八個多小時的火車,帶著她最愛吃的飯菜來學校,只為見上日思夜想的女兒一面。

在宿舍樓下的接待室里,許久沒有見面的母女倆相擁而泣,媽媽緊握著她就是不愿意松手,像怕她隨時會離自己遠去,還拿出千里迢迢帶來的食物,小心叮囑了許久。

但是誰會想到這個原本充滿溫情的畫面,被剛進宿舍樓的同班同學看到后,變成了茶余飯后的談資和笑柄。

從此她就成了別人口中那個上了大學都離不開父母懷抱的,不獨立的嬌嬌女。

最令我難過的是,她說從那以后就再也沒有讓媽媽來學校看過她了。

其實有些時候不是我們不想去接受父母的愛,而是缺乏擁抱愛的勇氣,我們懼怕招之即來揮之不去的誤解,而無法坦然去面對這份愛。

獨立這個詞匯,被很多人用錯誤的方式去理解了。

對于他們來說,把愛給予我們,就是最幸福的事了。

常常看到許多同齡人,在我們還在為期末作業怎么完成而發愁的時候,就已經背著背包一個人走遍大半個中國了。

這些人活成了我們眼中20幾歲最好的模樣,當我看到他們發的旅行照時,我是真的很羨慕。

但這并不是適合所有人的生活方式。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一條專屬于自己的軌跡,別人無法復制,也模仿不來。

你只看到了她日行千里的灑脫,所以你不顧父母的擔憂,僅憑著一腔沖動,在沒有安全防范意識,沒有任何應對突發狀況的準備下,就匆匆踏上旅途,卻不知她有強大的內心和獨自打理生活的能力。

而你的決定并不能證明你已經獨立了,即使你也走在路上。

獨立是能夠獨自處理突發狀況的沉著,能夠笑對失敗的淡然,還有一顆能獨自直面挑戰,敢于迎難而上的強大心臟。

在旅途中經歷過未知事物的磨煉以后,才能夠擁有獨當一面的能力,逐漸學會真正的獨立。

在知乎上看到有人提過一個問題——旅行的意義是什么?

本以為下面會是滿屏的無病呻吟,沒想到卻出乎意料,被最高贊的回答感動的一塌糊涂。

這位答主環游世界,實現了很多人做夢都想實現的夢想,他在吳哥窟看過如油畫般的日出,也感受過墨西哥雪山下的黃昏。

可最讓我感動的卻不是這些,而是他為了完成媽媽的夢想,決定帶著媽媽一起旅行。

他寫道:“可以讓她對信仰有個交代,也可以鼓勵她撒點野。”

照片中那個可愛的奶奶,站在莎士比亞故居前臉上滿是藏不住的喜悅,也伸出雙臂,雙腳離地感受放肆撒野的暢快。

我沒有想到的是,我的媽媽曾經也是個心中充滿情懷的文藝少女,她向往著詩和遠方的田野。

有一次我偶然說起自己要去哪里玩的時候,看到她眼睛里閃爍著渴望。

世界那么大,她也想去看看,只是為了家庭,她暫時放下了這些念頭,一頭扎進茶米油鹽,一干就是好多年。

人什么時候去追求自己想要的,都不晚。在我們還可以陪伴爸媽的越來越少的日子里,不妨在旅途中和他們一起制造美好的回憶。

懂得愛與人生,才是旅行最大的意義。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