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孫女不配享受資源」,婆婆重男輕女,老來卻自食惡果
導語:
不管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情感上都是相互的,如果你對我好,那我自然也會對你好。熱臉貼冷屁股的事情,有了第一次就不會再有第二次。大家都是獨立的個體,何必將自己看得那麼高高在上。而對於養育自己的父母而言,如果能真正地盡到做父母的責任,疼愛和教育自己的孩子,那等父母老了,孩子肯定會好好孝順他們。但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經常看到一些「生而不養」的例子,把孩子生下來卻沒有盡到父母的責任,偏心一個孩子,對另一個孩子不管不顧,這讓子女從小就會形成一種對父母的排斥,導致最後與父母生疏如路人。
中國人都是很講究孝道的,子女長大之後孝順自己的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畢竟父母養我們長大不容易,所以我們儘量讓父母晚年幸福也是我們對他們的一種回報。但下面故事中的李阿姨,雖說每個月都給婆婆1000元的生活費,但還是一直被指責不孝,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讓我們一起來看。
自述人:李阿姨
我今年53歲了,28歲跟老公結婚,一轉眼就過去了二十多年,孩子現在上了大學,我再有兩年就退休了,這樣的日子本該是很有盼頭、很開心的。但我嫁過去的這些年,頭上一直頂著「不孝」的帽子,剛開始我委屈得想哭,但現在我只是笑笑就過了,要說不難過是假的,但我問心無愧,自然不在意別人怎麼罵我。
我和老公是大學的同學,也是老鄉。畢業後我們一起回到家鄉,工作穩定有起色之後才結婚。當時父母一直阻止我,因為他們對老公的家庭也是有所了解的,父母擔心我嫁過去之後會受委屈,因為老公的母親是出了名的疼愛小兒子,對我老公是一直都放任不管的。
但那時候的我畢竟年輕,認為愛情高於一切,所以母親勸我的那些話,我都是左耳進右耳出,壓根就沒認真聽。而且當時我和老公商量好了,如果婆婆還能照顧自己的話,我們就讓她待在老家生活,這樣也可以避免近距離接觸產生的一些矛盾。
父母看我心意已決,實在是勸不動,他們也沒再說什麼。結婚那會,老公家一分錢彩禮都沒給,我知道老公的難處,也不在意這些身外之物,但婚後的我們確實是過得很艱難,租了5年的房子,我父母看我們不容易,偶爾會給我一點錢用,婆家卻一點忙也沒幫過。後來我們靠著自己的努力存了首付,這才敢計劃懷孕的事,畢竟總不能讓孩子生出來跟著我們受苦吧。
孩子生下來的那天,我清晰地記得產房外,當婆婆知道我生的是女孩的時候,她那副失望的表情。她看我生女兒,就不願意來照顧我,我只好麻煩我媽媽。算起來,我女兒從小到大被婆婆抱的次數也許也沒有百次吧。
生下女兒的第一年過年,我們一家人大包小包的回婆家,周圍的親戚看見我女兒都紛紛過來表示祝賀,但婆婆卻說:就生個女兒有什麼好開心的,孫子也沒見給我生一個。
從那年開始,我就再也不喜歡回婆家了。我受委屈沒關係,但我不能讓女兒也跟著受委屈。過了幾年,小叔子也結婚了,我到現在還記得小叔子結婚的時候,給了對方10萬的彩禮,我心裡想:這個時候婆婆倒是有錢了。等小叔子妻子懷孕的時候,婆婆二話沒說就馬上過去幫忙照顧,而且是從懷孕初期一直照顧到了孩子一歲戒奶的時候。這樣的待遇我怕是這輩子都不會享有的了。但我也沒覺得難過,我早就看透了婆婆的為人。而老公從小就在家裡不受待見,雖說是自己的母親,但確實沒什麼感情,所以老公也不會要求我要跟婆婆建立良好關係。
女兒上小學之後,我開始給她報一些跳舞和書法的興趣班,婆婆知道之後就給我打電話來一頓劈頭蓋臉地罵,婆婆說:「給她學這麼多幹什麼,培養的再好以後還不是別人家的人?有這麼多錢浪費,還不如多給我孫子買幾套衣服呢。」
我忍著掛電話的衝動對婆婆說:「媽,弟媳孩子的衣服我會買,但是我女兒我也會繼續培養。她是我女兒,我怎麼教導是我的事情;錢也是我掙的,使用的決定權在我,就不勞您費心了。」
後來婆婆年紀大了,我就和老公商量著每個月給她1000塊的生活費,也算是盡我們的孝心。
有一年回家過年的時候,恰逢我女兒的生日,我們就順便買了個蛋糕回去一起慶祝。隔壁的鄰居送了女兒一套玩具,但是小叔子的兒子見到了,馬上就過來搶。兩個人誰都不肯放手,婆婆看到之後立馬跑過去推開我女兒說:「這是我孫子的,你別碰。」女兒坐在地上哭了起來,我當時氣不打一處來,扶起女兒帶著老公就回了家,也不管這是什麼過年團聚的日子了,在我看來,這樣的家人不要也罷。
從那以後我們就再也沒回過婆家過年,但每年過年的年貨都會準備好然後託人寄回去,該有的東西我們一樣不少地給婆家準備了。但婆婆不滿意,她四處跟別人說我們不孝順,不盡贍養她的責任。
起初我聽了特別生氣,她居然能昧著良心說這些話,但後來我也看淡了,隨便別人怎麼說。
女兒很努力,順利地考上了大學並找到了一份好工作,我總算是輕鬆了不少。但小叔子的兒子,從小被寵溺長大,養成了很多不良的習性,上學的時候天天翹課去外面玩,導致現在輟學在家只知道拿手機玩,無所事事變成了典型的啃老族。
婆婆看我女兒現在有出息了,就想讓我女兒也在大城市裡給她孫子找份工作,但她孫子一直拒絕,還說:要是再想讓他出去工作,他就再也不回這個家了。
後來,女兒嫁了人,也在大城市裡買了房,把我和老公接到那邊生活,我們除了定期給婆婆匯款之外,其他的聯繫是徹底斷了。多年後聽同村人提起,婆婆的孫子因為沉迷網絡,現在還一直待在家不肯工作。而小叔子和妻子因為一些事情也離婚了,婆婆老了身邊沒人照顧,他們只好將婆婆送進了養老院生活。
最後:
我聽到最後的這些事情,心裡其實是悲涼的。要不是婆婆的做事方法不對,對小叔子偏愛,對孫子溺愛,又怎麼會有現在的事情發生呢。為人父母,對子女講究的是平等,這樣才能給孩子好的成長環境。一味的寵溺只會讓他們喪失求生的本能,變得懶惰,長大後必然無法在社會上生存下去。
長輩對孩子的成長是最具有影響力的,小時候孩子什麼都不懂的情況下,都是學著父母的言行舉止,因此長輩的習性其實很大程度上也會影響著孩子性格的養成。像故事中李女士的婆婆這樣,偏愛自己的小兒子和孫子,既讓他們生活在婆婆的保護傘下,又讓李女士的丈夫對母親失去了感情,簡直就是得不償失,老來一個孩子無所作為沒能力,一個孩子跟她不親近沒感情,晚年生活如何度過,自然是可想而知。
作為父母,給孩子公平的愛是第一步。這是基礎,也是關鍵,還是決定父母未來人生的重要一步。偏袒或者重男輕女這些行為,實在是應該杜絕。就像李女士婆婆一樣,如果她對待每一個孩子都一視同仁,那她的晚年肯定不會落到在養老院度過的地步。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心情谁人懂☜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