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中國行(14)1909年張柏林拍攝的四川蓬溪、射洪老照片

Advertisements

引子

1909年1月,美國芝加哥大學派遣東方教育考察團來華,地質系教授托馬斯·張柏林與其子羅林·張柏林同為成員,28歲的羅林負責攝影,他以詳實的文字回憶、極高清的照片,留下了百年前中國的影像,由于時光久遠,很多照片不知出處,圖游華夏網經過查閱大量資料,嚴謹考證,總體按照拍攝的時間順序進行還原,與讀者朋友們共同回顧。

第14篇行程

清末中國行(14)1909年張柏林拍攝的四川蓬溪、射洪老照片

1909年3月29日,考察團一行從順慶(今四川南充市)出發,當日抵達蓬溪(今屬四川遂寧市),3月30日到達太和鎮(今射洪市)。

清末中國行(14)1909年張柏林拍攝的四川蓬溪、射洪老照片

我們找到清朝時期繪制的地圖,再根據羅林的回憶,大致還原了考察團在遂寧地區的行程路線,3月29日7時10分從順慶出發,下午1點30分,到達Chia Feng Chang吉鳳場(今南充集鳳鎮),傍晚6時45分抵達蓬溪縣,3月30日早上7時出發,下午1點45分在Chiao-tien pa(未能考證出今址)歇腳,5點多翻下山來到平原并過河,于6點50分到達太和鎮(今射洪市區)。

一、蓬溪境內

清末中國行(14)1909年張柏林拍攝的四川蓬溪、射洪老照片

1、1909年3月29日,考察團一行來到蓬溪縣東北部的一處區域,羅林拍下了這張高低錯落的梯田風光,除了地里的莊稼,田埂的護坡的樹木,樹形大多很修長。

清末中國行(14)1909年張柏林拍攝的四川蓬溪、射洪老照片

2、站在高處,山坡上的梯田層層疊疊,谷底的梯田蓄滿了水,應該快到插秧的時節了,仿佛一塊塊玻璃鑲嵌在大地上。

清末中國行(14)1909年張柏林拍攝的四川蓬溪、射洪老照片

對上圖的局部進行放大細觀,可見幾幢農家房屋。

清末中國行(14)1909年張柏林拍攝的四川蓬溪、射洪老照片

3、在前往蓬溪的山道旁,羅林看到了一座寺廟改建的學堂,他遠遠地拍下了師生們站在門口的瞬間。

清末中國行(14)1909年張柏林拍攝的四川蓬溪、射洪老照片

對上圖進行局部放大,孩子們很好奇地看著對面來客。

清末中國行(14)1909年張柏林拍攝的四川蓬溪、射洪老照片

4、在官道的一處山頂埡口,轎夫們停下來歇息,轎子停放在路邊,羅林大約是想去山坡上拍照。

清末中國行(14)1909年張柏林拍攝的四川蓬溪、射洪老照片

上圖局部放大,轎子前方可以看到一處高大的石碑,不知道是何用途。

清末中國行(14)1909年張柏林拍攝的四川蓬溪、射洪老照片

5、這一處的山頂極平,上面是一大塊的梯田相連,種滿了莊稼,隨著天色漸暗,考察團傍晚抵達蓬溪縣后,也許他們只在城外官道上的某處客棧落腳,直到次日清晨出發,羅林并沒有拍下蓬溪縣城的景觀。

清末中國行(14)1909年張柏林拍攝的四川蓬溪、射洪老照片

6、3月30日的清晨,晨光灑下,依稀有些霧氣彌漫,當考察團走到蓬溪縣的西部地區,仍然是羅林熟悉的山地梯田風光。

清末中國行(14)1909年張柏林拍攝的四川蓬溪、射洪老照片

7、路旁的幾株油菜花在早晨的陽光下,光影愈加迷人,遠處群山連綿,梯田密布,景色極美。

清末中國行(14)1909年張柏林拍攝的四川蓬溪、射洪老照片

8、考察團一行來到了槐花鋪(今蓬溪縣槐花鎮),羅林拍下了一群當地百姓在交易小豬仔的場景,人們的頭上大多盤著頭巾,各自牽著小豬供人挑選。

清末中國行(14)1909年張柏林拍攝的四川蓬溪、射洪老照片

上圖局部放大,蹲著的一男子留著長辮子,正在仔細看著走來走去的小豬。

清末中國行(14)1909年張柏林拍攝的四川蓬溪、射洪老照片

9、槐花鋪的道路上,鄉下人背著柴火來集市上銷售,旁邊的路人還打著油紙傘回頭看著拍攝中的羅林。

清末中國行(14)1909年張柏林拍攝的四川蓬溪、射洪老照片

10、槐花鋪的小河石橋上,一個穿著棉襖的小男孩正走在上面,如果他還在世,應該是110多歲了,當然這種可能性極小,不過他的后人們還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清末中國行(14)1909年張柏林拍攝的四川蓬溪、射洪老照片

11、離開槐花鋪的時候,羅林站在隊伍的前面,拍下了百姓們夾道看熱鬧的場景,人們對遠道而來的外國人,總體應該感覺很好奇,不過從照片中看,他們的神態顯得彬彬有禮,沒有那種一哄而上的亂象。

清末中國行(14)1909年張柏林拍攝的四川蓬溪、射洪老照片

12、也許是一路走來看過太多的梯田山地風光,羅林在回憶中,認為當天在蓬溪縣西部遇到的鹽井最有趣,照片中是考察團的其他成員正在鹽井旁,研究采集鹽鹵水和熬制鹽巴的方法,鹵水來自紅壤地層深處,通過鉆孔600-800英尺深度,每口鹽井上方設有大竹輪,用竹條編成的繩子將窄長的水桶投放井內,水桶底部有閥門,沉入水里后,井水的壓力沖開閥門灌水,水滿后閥門自動關閉即可提升上來。

二、射洪境內

清末中國行(14)1909年張柏林拍攝的四川蓬溪、射洪老照片

13、這張照片中的地點,目前網絡上分析的五花八門,一直存疑,筆者經過地圖、照片注釋、羅林回憶,最終判斷是射洪市境內的官升鎮。片中的一座石拱橋橫跨水中,正是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致,橋上與橋頭聚集著很多當地百姓,前方一人剛剛從河中擔水而歸。

清末中國行(14)1909年張柏林拍攝的四川蓬溪、射洪老照片

這張民國時期的射洪地圖,在蓬溪到太和鎮的沿途路線上,清晰注明了官升店的地點。

清末中國行(14)1909年張柏林拍攝的四川蓬溪、射洪老照片

14、從官升鎮繼續前行,考察團來到了一處名為tang-chia pan的地點歇息,然后1點45分繼續出發,羅林回憶到,在當日下午,他們看到路旁的小溪邊有兩個水車,上面分別站了兩人正在踩著水車,好奇的羅林通過翻譯了解到水車的價格大約折算是15美元,大家可以放大圖片,迎面的兩人是一男一女,可能是夫妻二人,兩人邊踩邊聊著,笑意盎然。

清末中國行(14)1909年張柏林拍攝的四川蓬溪、射洪老照片

15、這是tang-chia附近的一處官道,沿著山坡修建的石階路,彎彎曲曲極有美感,考察團一行剛剛從上面的山坡下來,前面幾個轎夫已經將轎子停下,并坐在路旁休息。

清末中國行(14)1909年張柏林拍攝的四川蓬溪、射洪老照片

16、羅林先行一步,站在高處拍下了轎夫們抬轎子上坡的場景,自從考察團一行從萬縣上岸,一路上都是轎夫們抬著他們前行,每日奔波足見川人的幸苦。此處仍然是tang-chia附近,筆者翻閱了大量地圖與資料,均未找到今址的所在,還是期望射洪的讀者朋友們明示。唯一的線索是此處位于官升鎮與太和鎮之間,另外從行程來看離官升鎮極近。

清末中國行(14)1909年張柏林拍攝的四川蓬溪、射洪老照片

17、這是羅林在tang-chia附近的一處路旁學堂,他給師生們拍下了合影,我們從照片中可以看到孩子們大多目清眉秀,如今我們無法知道他們的身份,但是他們的子孫正生活在如今的四川大地上。

清末中國行(14)1909年張柏林拍攝的四川蓬溪、射洪老照片

18、快到太和鎮,這里是射洪東界的界碑牌坊,按圖片順序,從第13圖已經進入射洪的官升鎮境內,為何這張第18圖,才到射洪與蓬溪的分界處,筆者有些百思不得其解,期待熟悉射洪與蓬溪歷史變遷的讀者朋友們解惑了。

清末中國行(14)1909年張柏林拍攝的四川蓬溪、射洪老照片

19、根據羅林的回憶,3月30日下午5點多,他們從山上下來,來到遂寧河寬闊的平原上,這片平原開墾得很好,看起來很繁榮,照片中是太和鎮區域的一處大戶人家住宅。

清末中國行(14)1909年張柏林拍攝的四川蓬溪、射洪老照片

20、位于太和鎮附近的一處水田風光,田埂上還種著莊稼。

清末中國行(14)1909年張柏林拍攝的四川蓬溪、射洪老照片

21、3月30日下午6時50分,考察團渡過河到達了太和鎮,這是太和鎮東邊河流上一座巨大的水車,這種高大的水車利用水流的力量,可以把河水提升到數米高的田地里,見證了四川先輩們的聰明才智。我們在查閱資料得知,羅林所到時的射洪縣城是在金華鎮,在1950年遷入了太和鎮。

1909年3月31日,考察團離開太和鎮(今射洪市區),歡迎您關注下一期《前往三臺、中江》,因水平有限,文中如有錯漏之處,還望讀者朋友們指正!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