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不會傷人肉體,但會毀人心靈】不好好說話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Advertisements

中國式父母不好好說話

說話是人之本能, 但會說話是一門學問。

我們的父母, 對著孩子常常是想到什麼說什麼, 甚至用一些不好聽的話去刺激孩子。

「你怎麼這麼笨, 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做?!」

「就知道吃吃吃, 看到桌子這麼亂不會收拾一下嗎?」

這些難聽刺耳的話, 就像一把利劍插進孩子的心靈, 父母卻從不考慮孩子的感受。

01

在《爸爸去哪兒》第5季裡, 陳小春帶著自己的兒子Jasper來參加。

J是個可愛的萌娃, 一臉的天真柔軟。 但是, 陳小春卻對他擺著一副霸道總裁臉。

J坐汽車時, 好奇地東摸摸, 西看看。 於是陳小春面如寒霜, 用手指著兒子, 斥責道:「坐好, OK?先坐好。 」

J下臺階時, 面對陡峭的石梯, 有些畏怯, 一雙烏溜溜的大眼睛, 看著爸爸, 想要求援。

而陳小春卻對兒子大聲說:「自己下, Go」看上去很不耐煩。

有一次J上床之後, 想要喝水, 於是, 他沒穿鞋子, 就跳下地板。

陳小春看到之後,

對兒子怒吼, 叫他趕緊回床上去。 J聽了十分難過, 抽泣起來, 趴在床沿。

看到這裡, 網友紛紛表示, 陳為啥這麼兇, 是不愛孩子嗎?

可是, 陳其實非常愛自己的孩子, 只是, 父愛如山, 含蓄、端嚴, 他不善於用言語來表達, 只是用行動來體現:

他無論走到哪裡, 都會隨身帶著空氣清新劑。 因為, 兒子對難聞的氣味很敏感。

節目組在海邊拍攝時, 陽光太強烈, 那麼多爸爸當中, 唯獨陳細心地用一張紙, 給兒子做成涼棚擋住光線。

吃飯時, 陳要先嘗一口, 確定好吃才會餵給兒子, 餵的時候還用手接著, 以免飯菜掉到兒子的衣服上面。

這樣暖心的舉止, 還有太多太多。 他是那麼疼愛孩子, 他的心地, 細膩溫暖。 可是, 兒子還是有點怕他, 在他面前, 總是害羞、躲閃。

因為, 兒童並不善於發現行動中的深沉愛意, 卻很關注大人的話語。 語言最直白, 也最淺顯。

心理學告訴我們, 孩子在1歲之後, 就能分辨大人的語氣, 並會受到父母情緒的很大影響。 而且, 在交談時, 比起正面情緒, 孩子可能對強烈的負面情緒更敏感。

孩子的心靈, 嬌嫩如花朵。 無論花朵享受過多少溫柔的雨水陽光, 當它遇到那些冷如冰霜、烈如雷電的情緒, 還是會萎蔫。

更嚴重的是, 孩子在童年所受的消極影響, 可能會一直延續到成年。

就像佛洛德所說的那樣:「我們一生都在跟自己的童年打交道, 都在補償童年的缺憾。 」

02

生活中, 有很多父母, 他們心地善良, 對孩子深情疼愛。

但是, 愛之深, 責之切, 看到孩子不符合自己的預期時, 他們總是控制不住自己, 會使用情緒化的語氣, 批評, 叫喊。 而發飆之後, 又會立刻後悔, 想要改正和彌補。

就像在《爸爸去哪兒》中, 陳小春吼了愛子之後, 十分不安。 他溫柔真摯地說:「我以後儘量不要用那麼大的音量去喊他。 」

可是, 那些已經說出去的話,

卻是收不回來的。 孩子的心裡, 可能已經種下了小小的不安。

世界上最重要的, 從來都不是改正和彌補, 而是防患於未然。

所以, 我們對孩子說話之前, 就要先提醒自己:態度可以堅決, 但情緒要平和, 語氣要婉轉。

教育界常說:

「同樣對孩子說的一句話, 10%是語言, 35%是表情, 55%是情緒。 家長的不同情緒狀態, 說出來的效果千差萬別。 」

對父母的語氣和情緒, 孩子是那麼敏感, 所以, 在生活中, 請儘量不要對孩子帶著壞情緒說話, 而要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軟語溫言。

03

有些父母好像從來不會讚美孩子, 他們覺得那樣會讓孩子驕傲, 只有時刻鞭策他, 他才能不斷進步。 殊不知, 你們看似不經意的一句話, 卻像一隻利劍, 深深刺中孩子脆弱幼小的心上。

其實現實中, 這樣的父母不在少數, 他們將自己的失敗投射到孩子身上, 非常希望通過孩子來破除自己的焦慮, 甚至變相挽救自己的人生:

因為學歷, 導致事業無法進步的, 就指望孩子考到高學歷;因為窮困, 在別人手下忍氣吞聲的, 就盼著孩子發大財;因為當小老百姓處處受挫的, 巴不得孩子早點仕途得意。

父母以為自己這是恨鐵不成鋼,甚至美其名曰「都是為了你好」,卻忽略了這種打擊式教育,只會讓孩子越來越消極。他們沒有接收到父母傳遞過來的愛,反而更多地感受到了嘲笑還有不認同。

04

父母的修養,決定了孩子的教養。

為人父母不需要考試,卻需要一直學習,學習如何好好說話。

1.信任的語氣

父母和孩子是最親近的人,彼此應該互相信任,毫無芥蒂。

應該少一些譏諷,多一些認同,少一些打擊,多一些肯定。

2.尊重的語氣

孩子和父母是平等的,在平時的對話中也要採取平等的態度,任何輕視、命令、控制的語氣都會引起孩子的對抗。

用對待朋友的語氣去說,用平等、尊重的語氣去說,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就會願意接受父母的建議。

3.鼓勵的語氣

在成長過程中,孩子需要被認可、被鼓勵,才有信心表現得越來越好。

多鼓勵,多讚賞,滿足孩子的自信心與成就感,培養孩子面對困難的樂觀與勇氣。

好好說話這一課,希望所有父母都能用心上好。

巴不得孩子早點仕途得意。

父母以為自己這是恨鐵不成鋼,甚至美其名曰「都是為了你好」,卻忽略了這種打擊式教育,只會讓孩子越來越消極。他們沒有接收到父母傳遞過來的愛,反而更多地感受到了嘲笑還有不認同。

04

父母的修養,決定了孩子的教養。

為人父母不需要考試,卻需要一直學習,學習如何好好說話。

1.信任的語氣

父母和孩子是最親近的人,彼此應該互相信任,毫無芥蒂。

應該少一些譏諷,多一些認同,少一些打擊,多一些肯定。

2.尊重的語氣

孩子和父母是平等的,在平時的對話中也要採取平等的態度,任何輕視、命令、控制的語氣都會引起孩子的對抗。

用對待朋友的語氣去說,用平等、尊重的語氣去說,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就會願意接受父母的建議。

3.鼓勵的語氣

在成長過程中,孩子需要被認可、被鼓勵,才有信心表現得越來越好。

多鼓勵,多讚賞,滿足孩子的自信心與成就感,培養孩子面對困難的樂觀與勇氣。

好好說話這一課,希望所有父母都能用心上好。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