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去年九月初去了一趟廣東,那個時候北方的夜晚已經漸涼,而廣東的天氣一整天下來都是熱感超標。
外婆習慣去住處不遠的早市買菜,大概步行十分鐘就能走到。那幾天,我會拉著一輛放菜的小車,陪著外婆一起去逛早市。
市場上的喧鬧,給這座城市增添了許多煙火氣。因為聽不懂廣東話,倒是感覺少了幾分滋味。
溜達的時候,我注意到一個門店前賣東西的小哥,熟練地用刀為顧客整理肉品,動作一氣呵成。
看他的面貌,我想應該是二十多歲,觀察了好一會他的攤位,和來往的顧客有說有笑,生意還很不錯。也許他在自己的工作中很充實,自洽。
那一刻我在想,什么樣狀態的自己才是自己喜歡的樣子?答案只有在自己的內心里。
01
。
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這本書中,咨詢師蒼鷺對蛤蟆說過這樣一段話:
我們看到的自己,并不一定總是我們喜歡的樣子。
從當下的你,變成你想成為的自己,必定要經歷行為和態度的轉變,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需要勇氣和決心。
曾經有過很長一段時間,我會反復地思考,自己想要成為什么樣子的人,應該怎么做才能向著心中所向的那個自己靠近?
從想要到成為,這是一個蛻變的過程。
這中間的路有多遠,一路上會遇到什么艱難坎坷或許都是未知,想要實現,可能需要跨越很多道障礙。
而首先是自己態度上的改變。
你真的愿意為了這個目標拼一把嗎?
這個過程可能會不得不舍棄一些東西,會有不可避免的困難,也會不斷地與自己內心的另一面做斗爭。
在反復出現的焦慮或者挑戰中,自己還有沒有堅定的勇氣和決心呢?
這一點真的很重要。而態度決定了自己要不要為后面的行動付出時間和精力。
02
。
有了堅定的態度,接下來就是行動起來。
知行合一,知在前行在后,先有了認知的改變,接著行動就要跟上來。思維上發生了轉變,有了想要改變自己的想法,目標明確后就可以行動起來。
有知也有行,將看不見摸不著的想法落實到行動中,兩者合二為一,兩條腿走路才會踏實,才能實現真正的成長。
在這一點上,我想到了夏天的蟬。
大概在六月份,金銀花開,特別是在下了一場雨后,一種叫做蟬的東西會大量出現。
蟬是它的學名,在我們老家那邊,土話稱它為“爬蚱”。
聽說從一顆卵到發育成型,到了能重見天日的那一刻,它會“蟄伏”在地下好幾年的時間。
它們的目標很明確,或者說它用盡一生的時間,就是有一天能夠蛻變出屬于自己的翅膀,從爬行模式變成飛行模式。
它們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么,也清楚自己想要變成的樣子,為了實現蛻變,它們面對艱難甘之如飴。
03
。
等到時機成熟,它們便會破土而出,樹木、建筑,或者是其他物體,是它們攀爬的對象。
爬到了一定的位置,就會牢牢地抓住外物,像是以王者的姿態,開始它們的蛻變。
隨著外殼一點點褪去,一個嶄新的形態從原先的軀殼中誕生。它們長出了翅膀,變成了會飛的蟬。
第二天,走在鄉村的小路上,就會聽見絡繹不絕的蟬叫聲,像是在慶祝勝利,又似乎帶有一絲悲愴。
它們也會遇到很多挑戰,環境,自然界的天敵,以及人類的捕捉......
它們還是一往直前,無懼困難。
從破土而出到走完生命的旅程,它們的生命是短暫的。而這短暫的時光,卻又是絢爛的。
當別人看到它會飛的樣子時,或許不會想到在這之前,它們一直在忍受著漫無天日的孤獨,在蓄積著自己的力量,迎接一個時機的到來。
拋開生命法則,知行合一,它們正是堅定不移地踐行了這一點。
寫在后面:
做到知行合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知道和做到之間,有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
但想要攀登高山的人,即使荊棘遍布,也會開出一條路。站在山腳下永遠無法看到頂峰的風景。
生命應該是自己主宰的,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去書寫。沒有人能阻攔自己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困住自己的往往是猶豫不定。
我不喜歡當下的自己,但我開始喜歡現在慢慢去改變的狀態。
在成為自己的路上,孤獨是常態,秉著雖敗猶榮的勇氣和決心,和夏蟬一樣的精神,去慢慢改變就好。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