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孩子是每一位母親心尖上的寶貝,很多媽媽回憶起孩子第一次呼喚自己時,那含混不清的一聲“媽媽”,現在想來依然會非常幸福。
從小到大,孩子們奶聲奶氣地呼喚, 就像是媽媽沖鋒的號角,讓她們一直不僅不計回報地付出著,而還要照顧孩子的生活,還要教導孩子的成長。
可是,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稱呼從“媽媽”變成了“媽”,孩子也好像一下子跟自己有了距離, 就像是風箏突然掙斷了線,讓很多母親都猝不及防。
那么僅僅一字之差,就可以讓母親們有這么大的心理落差嗎?到底是媽媽”玻璃心,還是細心的母親確實感知到了其他的變化呢?
“媽媽”與“媽”到底有何不同呢?
小雪作為一個母親,內心一直是驕傲的,因為兒子會說話的時候喊得第一個人就是自己,到現在她還記得聽見那聲“媽媽”時的激動。
兒子小時候很粘著小雪,不管到哪里去,嘴里都是:“媽媽、媽媽”喊個不停, 家里人都調侃說這孩子像個小“跟屁蟲”。
可是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小雪卻發現兒子跟自己越來越疏遠了。
先是起床自己穿衣,自己吃飯,小雪還高興孩子終于懂事了,自己可以不那么累了,但隨著 兒子獨立做的事越來越多,小雪卻開始有些失落了起來。
后來小雪的兒子在上學以后,在不知不覺間就將稱呼從暖心的“媽媽”變成了“媽”,這下小雪更是苦惱到失眠,她不明白:孩子怎么就和自己生分了呢?
從疊字“媽媽”到“媽”,小孩子對你稱呼上的改變,不止只有這一字之差
有些人會覺得“媽媽”與“媽”,稱呼的同樣都是母親,老母親們完全不用在意,但其實家長對稱呼的注重 ,并非是因為媽媽們“玻璃心”。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雖然看上去只有一字之差, 但也反映了孩子們成長的變化,所以媽媽們才會對稱呼的改變這么敏感。
那么真的像小雪想的那樣,孩子是跟家長生分了才會有這樣的改變嗎?
事實上,孩子對家長稱呼上的改變,暗藏了孩子心境的變化
▲預示著他們心理上的獨立
孩子總是在一天天的成長,隨著他們年齡的變化, 雛鷹總會翱翔于天際,所以稱呼的改變代表了孩子心理上的成熟。
孩子們自然而然的改變了稱呼, 代表他們已經不再是躲在父母羽翼下的小孩子,而是可以獨立奮斗的“小大人”了。
▲入學后自尊心變強,有了從眾意識
很多孩子稱呼的改變都發生在進入學校之后, 這是因為孩子來到了一個新的環境,有了自己的“小社會”,自然會有心態上的改變。
進入學校后, 孩子的自尊心會變強,看到周圍的同齡人都開始以成熟的方式來要求自己,孩子自然不會繼續撒嬌地喊“媽媽”了。
▲希望可以獲得家長的尊重
孩子長大后, 其實非常渴望與父母的平等交流,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孩子長大后再聽到自己童年的“糗事”會非常懊惱。
聽到稱呼從“媽媽”到“媽”的轉變,家長們也要開始改變自己的心態, 不再把孩子當成什么都不懂的寶寶,而是一個平等交流的人,給予他們尊重。
從某種角度來說,稱呼簡化也預示著孩子“心理強大”,家長不用太難過
雖然,看著自己一手養大的孩子開始獨立,跟自己的距離變遠, 確實會讓很多家長有些傷感。但是孩子終究還是會成熟,看著自己培養的孩子一天天變得優秀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而且稱呼的改變并不代表孩子真的跟家長疏遠了, 只是孩子的心理成熟后,會把更多的感情藏在心里,他們對于父母的愛還是一樣的深沉的。
所以面對這樣的改變,家長們不需要太難過。家長們可以轉變思想, 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尊重他們,繼續陪伴孩子們的成長。
互動小問題:你家孩子的稱呼發生轉變了嗎?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