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現10種表現,暗示著你的教育出現了問題,給家長的忠告

Advertisements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是大多數人要經歷的三個教育階段,而家庭教育又是這三大教育中最不容忽視的。當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問題時,家長不妨多找找深層原因,重新審視一下家庭教育是否得當,從而真正解決困惱著您和孩子的問題。

尤其是當孩子出現以下這10種表現時,您的家庭教育極有可能存在著大問題:

1.缺乏主見

孩子在小的時候只有吃、睡、玩這些基本需求,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開始逐漸形成自我意識,渴望被人認可,對事物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見解和選擇,然而遺憾的是很多父母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對於孩子能夠處理的事情依然包辦代替。

還有一些家長喜歡憑藉多年的生活和學習經驗指導孩子做事情,比如:孩子挑選了一件自己喜歡的衣服,家長馬上勸說:「這個顏色不適合你,我覺得旁邊那件更漂亮。」

甚至有些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過於嚴厲,只要孩子稍不遵從就大聲斥責。這樣做很容易讓孩子產生恐懼心理,長此以往孩子就會習慣自我否定,放棄主動思考,變得缺乏主見。

家長可以嘗試著多將命令式語句轉換成啟發式語句,多徵求孩子意見,鼓勵孩子說出真實想法,大膽表達自己意願,尊重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從而培養孩子的自主性。

2.蠻橫任性

在商場的玩具區6歲的果果看上了一個湯瑪斯小火車,他轉過頭對一旁的媽媽說:「我想要這個。」媽媽表示家裡已經有好幾輛類似的小火車了,他頓時大哭起來,邊哭邊喊到:「不行,我就要,我就要。」媽媽試圖和他講道理,可果果完全不吃這一套,索性躺在地上打起滾來,引得路人紛紛圍觀,媽媽尷尬地說道:「好吧,快起來,真是拿你沒辦法。」果果的「小把戲」又一次得逞了。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以孩子為中心,家長往往只重視孩子的智力培養,而忽視了對孩子行為上的約束,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一味順從滿足,久而久之孩子會認為無論他要幹什麼父母都會滿足,變得隨心所欲、蠻橫任性,一個不如意他們就用哭鬧、發脾氣來表達自己的立場。

孩子小小的惹人疼愛,家長都擔心他們受委屈,想給他們最好的,可過分的縱容就會導致不良行為的養成。

所以 當孩子有過分要求時,家長要有勇敢說「不」的勇氣,並讓孩子意識到胡攪蠻纏是不起作用的。當孩子冷靜後,家長可以明確告訴孩子,什麼樣的要求是合理的,可以滿足,什麼樣的要求是不合理的,會遭到拒絕。

3.沒自信

孩子做事情的時候往往因為缺乏相關經驗而容易遇到困難,這個時候身為家長的你總是忍不住伸手幫忙,告訴孩子應該這樣那樣去處理,過度的擔心和保護將孩子嘗試的勇氣打壓下去,讓孩子變得很容易氣餒。

還有家長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做比較,用一套極高的標準要求孩子,因為難度過大,孩子頻繁地遭受失敗的打擊,缺乏成功的體驗,漸漸養成了遇事畏懼退縮的毛病。

身為家長,我們應當清楚孩子的能力極限在哪裡,既不低估也不高估。比起過多建議,在充分瞭解狀況後,給予孩子真誠鼓勵更為有效。

4.愛撒謊

對於孩子愛撒謊的原因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經探討過,有如下幾種最為典型的:分不清現實和想像;逃避懲罰和不想做的事情;為了取悅家中比較有權威的人。

其中 為了逃避懲罰和不想做的事情是大多數孩子撒謊的原因,尤其是一些家長在孩子做錯事時會反應過激,還會採取過重的責罰,這使得孩子十分恐懼,再犯錯或者沒達到父母要求標準時就會選擇撒謊。

比如:很多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為了避免被父母打罵,他們會偷偷修改試捲成績。

其實批評和責罰通常起不到促進作用,有時候還會破壞親子關係,當孩子犯錯時,充分的溝通、堅定的態度、合理的引導才是最為重要的。

5.膽子小

膽子小的人做事畏畏縮縮,害怕失敗,不願意與人交流傾訴,有著很強的自我保護意識。這多與幼年時父母對他們投射過高期望和要求,有著很多失敗經歷有關。

過多的失敗體驗容易讓孩子產生「我不行」的自我認知,變得消極,不願意接受新事物。另外家長也會因為孩子的失敗而感到失望,然後批評和斥責孩子,孩子害怕在家長面前再出醜,因此啟動消極的心理防禦機制。

當孩子失敗或犯錯時家長應當轉變一下態度,嘗試著將抱怨和批評換成溝通和鼓勵,幫助孩子建立起自信心,並讓孩子清楚失敗和成功都是有價值的,我們可以從失敗的經歷中總結經驗,從而變得更強大。

6.講髒話,沒禮貌

現在一些孩子髒話連篇,不懂得尊重別人,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吵鬧,十分沒有禮貌。其實孩子的這些壞習慣多是從最親近的人身上學到的。

孩子在小的時候善於觀察和學習,爸爸媽媽或者親近的人就成了他們最先模仿的對象,而有些家長在孩子面前絲毫不約束自己的行為和說話方式,這就導致了孩子有樣學樣,養成了一些壞習慣。

所以家長不要忽視榜樣的力量,在平時的生活中嚴於律己,起到表率作用。

7、不守規則

有一次帶兒子去排隊坐公車,後來一個鄰居奶奶也來坐車,奶奶在排隊,卻示意孫子直接鑽過人群跑到最前面去了,那時候兒子很小,看見平時一起玩的小哥哥跑到前面去了,也想跟過去,我說:不好,我們要排隊上車。其實,數了數排隊的人群,都會有座位,根本沒必要先鑽到前面去。

總讓孩子不守規則,時間長了,孩子養成不良習慣,可能就帶到學校中去,也會影響老師對他的看法。

8、自私

以前參加過一次結婚宴席,桌子上有一個胖胖的小男孩,顯然很喜歡吃一道叫糖醋裡脊的菜,就直接把轉盤轉到他自己那裡,一個勁地吃,旁邊的奶奶解釋說,他呀,就喜歡吃這種甜口,大家都不好意思和一個小孩子計較,後來有兩個男賓客直接沒吃就走了。

9、不肯認錯

前幾天帶兒子去圖書館時,遇見一個小男孩正在大發脾氣,誰勸都沒用,雙手環抱在胸前,當時是爺爺奶奶帶著他去的,他一直在館裡瘋跑吵鬧,工作人員制止時,他很生氣,根本意識不到自己是錯誤的。

爺爺嚇唬他說,你這樣就回家吧。他還不肯,搶爺爺電話,要給媽媽打電話,說別人都欺負他。現在很多家庭多半是讚美式教育,所以孩子認為別人說不得自己,自己也永遠沒錯,即便是意識到錯誤了,也不肯認錯,最後就變成強詞奪理了。

10、故意打攪你

若小孩常故意打攪你的話,可能是你們之間缺少親子互動導致的,所以他想通過這種行為讓你多關注他,多花時間陪陪他!

上面這10種孩子的表現不單單是由一種原因造成的,八歲孩子的行為和兩三歲孩子的行為解釋也是明顯不同的,每個家庭都希望能培養出一個性格健全、成績優秀的孩子,這就需要家長在實際生活中多觀察、多與孩子溝通交流,不斷修正和升級家庭教育的方法。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