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長假,你需要的真是旅行嗎?

Advertisements

【一】

朋友瀟瀟對我說:“最近我總在想,要是有時間,我真想來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把工作、生活中的這些煩惱全部趕走,那該多好!”

瀟瀟說這句話的時候,我看到她一臉燦爛的笑容和期待。

然而,下一秒,她的笑容就開始慢慢收斂起來。“可惜我既沒有時間,又沒有積蓄,還是想想就好。”

瀟瀟的話,讓我想起了很早之前在微博上看到的一個互動話題:你一直想去做,而至今沒能夠完成的事情是什么?

我們都如此渴望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二】

五一,難得比平常多放了一天假,我們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樣。似乎只有備好行囊來到遠方,才能不辜負這自由時光。

觀察身邊的人,我發現越來越多的人把旅行當成是一場逃離:

覺得壓力太大、生活太苦逼,就去旅行;

人生已經如此艱難,不如給自己放個假;

迷茫,渴望遇到未知的自己,就去遠行......

很多人想去旅行,是因為生活讓自己煩惱、憂傷,總幻想著出去旅行能改變現在的心情或狀況。試圖以這樣的方式,去創造一種新的生活。

可是,生活卻一切如舊,什么都沒有改變。最終所有的感受就只剩下累。

作家盧思浩曾說:“旅行不是你逃離的借口,它應該是尋找的過程,它更像對自己辛苦工作的獎勵。”

如果一場旅行便能消解艱難、治愈痛苦、找到自己,那生活豈不是太過容易?

旅行,從來不應該是生活的救贖。

你說你是熱愛旅行,可你就算是做遍你熱愛的所有事,也依然無法消解現實中的所有恐懼。

而你,是否問過自己,你真正需要的,是一場旅行嗎?

三【】】【三】關于“為什么要旅行”的問題,最常見的答案有兩種:放松自己、遇見未知的自己。

但這2點,你非得要通過旅行才能實現嗎?

①放松自己

自我放松,其實更重要的,是我們在生活中能覺察自己的情緒狀態,做好情緒管理。

②遇見未知的自己

這個問題,其實是我們需要通過一生的時間去修行的主題。

外部的世界本身就是一面鏡子,能夠讓我們看清自己,不論在哪,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夠勇于去探索、發現、面對與接納。

簡單來說,這個問題絕不是一場簡單的旅行就能解決的。

畢淑敏的“人生有三件事不可儉省”,其中一件便是旅行。她說:

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是蝌蚪,長大了都變作井底之蛙。這不是你的過錯,只是你的局限,但你要想法彌補。要了解世界,必須到遠方去。

于是,還有一種人,他害怕被人嘲笑坐井觀天,因此遠行。

最終,什么也沒有改變。

這是為什么呢?說到底,好壞都由思維決定。

【四】曾看過一個TED視頻,演講者是一位知名的旅行作家——PicoIyer。

他說,旅行的美好之處在于,它讓你在這莽撞與躁動的世界之中,保有沉靜之心。

當旅行時,你學到的第一件事情應該是,以正確的視角看世界,否則大地依然黯淡無光。你帶一個易怒的男人爬喜馬拉雅山,他只會抱怨那兒的食物。

而讓自己可以培養更專注、更珍惜世界的視角的訣竅,就是靜下心來與自己獨處,哪里也不去。只有當自己處于并享受這個狀態時,我們才會發現遠行有時只是一個幌子。

如果你真的想遇見未知的自己、改變自己,最高效的方法,是從改變自己的思維開始。

【五】知乎上有人問:去過100個以上的國家是種什么體驗?

有一個深刻的回答是:懂得了這世界上沒有所謂天然正確,和絕對政治正確。能夠接受別人有不同的三觀,以及衍生出來的思考方式。

試想,根據你當下的旅行思維,假如你也去過100個以上的國家,你又會有著怎樣的體驗呢?

下次,當你渴望著一場旅行時,請看到那份渴望以及背后的心理需求。

當你明確了自己真正的心理需求,也許你會發現,你所需要的并非是一場旅行。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