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轉眼已經迎來了2022年,剛剛過去的2021年,神都洛陽在文旅方面可謂存在感十足,頻頻“出圈”。從唐宮夜宴到洛神水賦,再到龍門金剛,洛陽這座古老的城市,憑借這些文化元素再一次成為人們眼中的焦點,還被外交天團里的“堅叔”推薦到了國外。
其實,作為十三朝古都,洛陽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博物館之都,目前已經有超過100家博物館、紀念館。這其中除了熱門的洛陽博物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外,還有許多相對小眾、冷門的博物館。這些展館的藏品同樣豐富,同樣值得參觀,甚至讓人大開眼界,比如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洛陽民俗博物館。
洛陽民俗博物館位于洛陽老城東關新街南,是在清代建筑群潞澤會館的基礎上建立的,而它最早的名字叫關帝廟。是由山西潞安府、澤州府(現在的長治、晉城)商人集資建立,原是祭拜關公關二爺和鄉黨聚會的地方,路澤會館這個名字是在民國時期才有的。
許多游客不知道的是,這里在1981年就已經是博物館了,只不過當時的名字是叫作豫西博物館,后來才改為民俗博物館,并沿用至今。民俗博物館里展示的是洛陽或者說是豫西地區的民俗風情,主要由婚俗廳、壽俗廳、民間藝術廳、刺繡廳等部分組成。展覽主要分布在廂房和后殿,通過實物、圖片、文字等內容形式,比較詳實地介紹了不同民俗的場景。
這里我曾經去過三次,一次是慕名而去,再后來是路過正好有時間,就又進去轉了轉,主要奔著古建筑去的。之所以說洛陽民俗博物館是當地最值得推薦的小眾博物館,除了古建筑本身外,還因為這座民俗博物館由一變三,在民俗博物館兩側又多了兩個博物館。西側是匾額博物館,東為契約文書博物館,由一變三,豐富了文物種類的同時,增加了知識性和趣味性。
尤其是在東側的契約文書博物館,開放于2018年,匾額由曾經的中書協主席蘇士澍題寫,是我國第一家契約文書博物館。收藏的文物超過6萬件,文物年代從明洪武初期到新中國成立初期,時間跨越600年,內容豐富,類別多樣。展品主要有族譜、房契、婚書、合同、金蘭譜、人契、科舉試卷等等。
這些藏品分為五個展廳,分布在博物館。契約文書博物館里的藏品,有些看著讓人莞爾一笑,比如在精品廳里的清代科舉試卷和“夾帶”。所謂“夾帶”,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小抄兒”。清代的考生也真不容易,那么大一張“夾帶”,全部是用蠅頭小楷書寫而成,雖然密密麻麻,卻字字工整清晰可辨。
看到這里,不禁想起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李衛帶兵沖入考場抓捕作弊考生的情節,讓人捧腹。而另一件藏品則是清代科舉考試的卷子,十年寒窗,名落孫山還是金榜題名,就在這幾百字的文章中。
在整個展廳里看著最讓人觸目驚心的就是“人契”這一單元。許多內容都是賣兒鬻女、賣妻抵債的文書。比如這張光緒三年的人契: “荒年之季,只因家境貧寒,將其次女王明艷賣于李家坡李本善,合銀錢十三元正,此后兩家無針線瓜葛”,看著讓人痛心。
還有這張民國年間的,更讓人哭笑不得。 “裴忠立因不幸遭官司業產消沒,眼下過年無資和長工清賬。經人說合,情愿把三房妾給長工頂賬,原欠工資、今年工資全部兩清,此外再無償干二年活,此約雙方同意,各無異說。定于本月十九日一更鼓鑼響后,一方送人,一方鳴鞭迎回。此事告終,若有他人糾葛,立字人一面承認,孔口不憑,立字存照”。
不得不說,現在看來這張人契內容讓人不適,而之前有不少網友調侃,這張文書中的雇主誠信、實在,寧可拿媳婦抵賬,也不賴賬,難能可貴。而諸如此類的賣妻賣子文書,無不顯示出舊社會婦女地位的低下和普通人生活的艱難。
婚事文書展廳,是整個燈光暗淡的博物館里少有的略帶“溫暖”的展廳。雖然封建社會婚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看到新中國成立初期這張由鄭州市頒發的結婚證,雖然紙張有點大,不太便于攜帶,但看起來比現在的結婚證還有美觀大氣。 兩個人結婚,證書上的簽發人是一正三副四位市長,是不是瞬間感覺高大上了!
而民俗博物館西側的匾額博物館,也是全國第一家匾額專題博物館,館藏匾額1700余塊,其中展出的有500余塊。如果你喜歡書法、木刻等藝術形式,這里也是一個很好的打卡地,后期會寫一篇專門的文字介紹給大家。
圖文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商用。更多原創旅行圖文,歡迎關注我,帶你看不一樣的風景。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