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大蝦1米多長,泛濫成災,中國吃貨為什么不敢下嘴?

Advertisements

中國元朝時期,周達觀寫的一本《真臘風土記》記載了吳哥文明,吳哥文明的發源地便是東南半島。而“湄公河”作為中南半島最主要的河流,也就成為了孕育吳哥文明的核心。“湄公河”這一名字源自于古代居住在湄公河流域的泰人,也就是高棉人,因此“湄公河”是高棉人對其的稱呼,意思是“高棉人之河”。

湄公河流經東南半島各國,其中越南更是享有著湄公河三角洲的便利優勢。隨著與各國在商業上的往來,越南借由自己獨有特點吸引著國外游客,而湄公河也漸漸成為吸引國外游客的一個特色名片。雖然曾經的湄公河因為種種原因有些風波,但是隨著東南半島國家的努力,湄公河也逐漸有些許的平靜。

如今的湄公河不僅是一道能夠吸引游客的風景線,也因其近年來的平靜而孕育了豐富的水產品,其中最為津津樂道的便是湄公河大蝦。因為生長環境的優越,湄公河大蝦在越南有著“淡水蝦王”的美名,無論招待客人還是貴賓,它都是能夠體現誠意的一道菜肴。越南還利用它開展釣蝦的旅游活動,并且利用它增加國民收入。

湄公河大蝦由于生長環境良好,沒有天敵,其繁殖速度非常之快。《論語》曾曰“過猶不及”,湄公河大蝦雖然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并帶動了旅游業,但由于其環境導致湄公河大蝦泛濫成災。許多中國人得知越南湄公河大蝦泛濫,加上越南有釣蝦的活動,都想去越南湄公河體驗釣蝦,嘗試一下其中的樂趣。

中國由于是占據了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大國,因此吃貨遍及全球,而對于吃貨最難抵擋的就是美食的誘惑。湄公河大蝦因為其美名而受到各國吃貨的喜愛,不少人都為了吃到一次正宗的湄公河大蝦而來到越南。但是對于我國的吃貨,面對湄公河大蝦這等美味,他們只釣而不愿意吃,這又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由于湄公河大蝦的生長環境過于良好,其外貌與我們平常所見到的蝦類相差巨大,其顏色也和我們平常所食用的蝦類有很大的不同。久而久之我國的吃貨就認為大蝦可能存在變異的情況,或是由于水體環境污染所導致的。加之以往在湄公河所發生的的一些事件,湄公河在享有美名的同時,也隱約給人一種不安全感。

其次中國人自古有“病從口入”的說法,在食物上面不僅注重來源,還很在意是否干凈安全。同時越南對于環境的治理和保護意識并不像我國那么強大,因此湄公河的生態環境治理是否對湄公河大蝦產生了影響也是我國吃貨擔心的問題。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了水產品質量的好壞,如果環境治理不夠好,那么對于湄公河大蝦我國的吃貨自然是不放心的。

再有就是湄公河的地理環境,湄公河流經中南半島眾多國家的交界地帶,由于各國工業化的發展,不少工廠在過程中產生的工業污水都會直接排放到湄公河當中。眾所周知工業生產中排放出的廢水具有很多的有毒重金屬物質,加之當地也有部分人說湄公河大蝦和以前有些許區別,這更加讓中國的吃貨對湄公河大蝦的食用安全產生擔憂。

越南作為發展中國家,其國家的經濟水平還有待提高,經濟水平的提升必然會面臨與環境問題之間的矛盾沖突。無論是哪一個國家都會面臨經濟水平和生活質量提高時與環境的必然對立點,因此越南在得益于湄公河所帶來的的經濟便利時必須考慮如何去兼容環境的保護情況,所以越南對于湄公河的治理情況也成為我國一些人士的關注的焦點。

湄公河的風景和湄公河所帶來的水產品產業鏈為越南帶來了高額的利潤,也是越南經濟的重要產業支柱之一。曾經深受無數吃貨喜愛的湄公河大蝦如今中國吃貨不吃,其根本原因無疑是環境問題,環境的治理除了個人的環境意識,國家的力度才是最為關鍵。如果國家政府沒有強而有力的環境治理態度和措施,僅靠個人意識是很難起到作用的。

湄公河大蝦的過量促進了國家經濟產業鏈的寬度,但也證明了越南對于環境治理問題得不到位。想要緩解湄公河大蝦嚴重泛濫的情況,讓外國游客放心品嘗大蝦,還需要政府付出最大的力度。國家的發展固然離不開經濟的基礎,但是協調發展和環境之間的平衡,尋求合適的中間值才能更好地促進國家和經濟的發展,為國家和環境提供良性循環。

參考資料:

《真臘風土記》

《論語》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