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名在國際頂刊發封面文章的本科生曾高考失利,教授稱他能“成就導師”

Advertisements

歲末年終,正值大學期末,南方科技大學本科生柳皓宇成為最近教育領域頗受關注的話題人物。

南方科技大學新聞網 圖

據中國青年網2021年12月31日介紹,柳皓宇為第一作者的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并被選為“編輯推薦”。《物理評論快報》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學頂級學術周刊,主要發表重要的物理研究成果。

南科大博士生王志備、南科大-香港理工聯培博士生高立豪、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黃永安以及香港理工大學教授唐輝為共同作者。南科大前沿與交叉研究院的教授趙新彥和鄧巍巍為共同通訊作者。他們的研究發現了連續激光誘發液體射流共振的新現象。

教授鄧巍巍這樣評價他:“在給柳皓宇寫的推薦信里,我寫道:優秀的學生只需要一個就可以成就一個助理教授(tenure-track assistant professor)的終身教職(tenure),柳皓宇就是那種可以成就tenure的學生。”

力航系招生宣講會上,柳皓宇與鄧巍巍教授的第一次合影

去年7月本科畢業后,柳皓宇赴耶魯大學就讀博士。這篇封面論文,在他從南科大本科畢業前就已被接收。他認為自己對科研的道路是堅定的,“好好做研究,爭取以后能繼續留在學術界。”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南方科技大學新聞網上,去年6月曾刊文《柳皓宇:著迷于思考的快樂工程師》介紹了本科生柳皓宇的科研路。

文章一開篇就用排比句寫出了這名本科生的成就:他獲得耶魯大學、密歇根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明尼蘇達大學共六所學校“直博”offer(錄取通知書),且這些學校都給出了全額獎學金;他代表南科大參加國際遺傳工程機器大賽(iGEM),所在團隊獲金獎以及三個單項獎提名,位列內地高校前三;他發現全新流體力學現象,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向物理學頂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投稿科研論文;他是導師眼中“天道酬勤,功不唐捐”的學生,被評價為“可以成就tenure的學生”。

在波士頓參加iGEM

柳皓宇所在的iGEM團隊

柳皓宇是南科大致誠書院2017級工學院力學與航空航天工程系(簡稱“力航系”)本科生。而在四年前,他高考發揮失常,“壓線”進入南科大。回望在南科大的四年,他說,這是他的“南科一夢”。

柳皓宇高中畢業于長沙市一中,作為尖子生,高考發揮失常,差點與南科大“擦肩而過”。“我媽媽說南科大是個好學校,我就來了!”他說,他對大學做了很多了解和規劃,最終打動他報考南科大的,是面試時教授們的親切和魅力。“南科大的631招生模式,‘拯救’了我。”

“壓線”進入南科大,拿到最低一檔的新生獎學金,柳皓宇稱自己獲得了一個“重生”的機會。后來他的導師鄧巍巍教授了解他進入南科大的過程后,以“挽救高考志愿的一個真實案例”在網上發文表示,南科大自主招生綜合錄取模式,為高考暫時失利的“好苗子”,提供了選擇和成長的機會。

高考前與父母在長沙市一中校門口合影

入學后,柳皓宇還不明確自己的專業方向。但是他并不焦慮,因為第一年不分專業,他有充分時間獲取信息之后再做決定。同時,柳皓宇花了大量時間參加在學校里舉行的各個專業的學術講座,其中一個關于空氣動力學研究的講座深深打動了他,“我覺得力學是一門迷人的學科”。

堅定他選擇的,是大一下學期參加的專業介紹會。每年暑期前,全校各院系會召開專業介紹會,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柳皓宇回憶起參加力學與航空航天工程系的專業介紹會的場景,會場分成幾十張小桌,力航系教授悉數到場,每個教授主持一桌。柳皓宇被力航系強悍的師資震驚了:三個專業方向都由院士領銜,尤其是流體力學方向的十個教授,全是有國際一流大學學習和工作經驗的知名老師。

柳皓宇發現和自己坐在一桌的教授很眼熟,馬上認出他就是南科大的“網紅教授”鄧巍巍。鄧巍巍在《知社學術圈》和《知識分子》發表的文章“美國終身教授海歸記”,傳播甚廣,在學術圈引起熱議。柳皓宇還看過鄧巍巍接受央視《面對面》年終特別節目的專訪,非常認同他說的“在美國成熟的大學,我只是螺絲釘;但是在南科大,我們可以做DNA”。這種做DNA的精神深深打動了他。與鄧教授交流之后,柳皓宇對他在微納流體方面的研究非常感興趣,恨不得馬上進他的課題組,但也有點擔心會不會太早。當時鄧巍巍對他說:“一定要早進實驗室,這是對大學資源的充分利用。你會立刻結識一群師兄師姐,會早日邁向成功或及時試錯糾錯。”

這一番話徹底明確了柳皓宇的大學規劃方向。大一暑假前,他給鄧巍巍發了一條微信,開始正式加入鄧巍巍教授課題組,并獲得了豐富的實驗室資源:自己有一個光學臺,上面高速相機、激光器、示波器等設備,可供他這個大一將過、大二未始的本科生驅策。

鄧巍巍期望學生每周花100個小時在學業上,包括課業、英語和科研。柳皓宇算了算,這等于一周七日無休并且每天需要投入14個多小時,雖然不輕松,但也不是什么難事。鄧巍巍說:“柳皓宇是為數不多的達到這個標準的學生。他來得比我早,走得比我晚,要么泡在實驗室里,要么沉浸在文獻里,樂此不疲。我很高興他的成績證明我的100小時理論是有道理的:天道酬勤,功不唐捐。”

在實驗室工作

課題組對本科生與研究生標準一樣:每周要交一份正式的研究進展報告,每個月全組開一個 mini conference(小型學術會議),大家在規定時間內講一個月內的工作,而且要深入淺出;聽眾會毫不客氣地“吊打”臺上同伴的漏洞,也會為同伴的精彩表現喝彩鼓掌。鄧巍巍認為,這是在千錘百煉同學們的科技表達和有效溝通能力。柳皓宇逐漸擺脫青澀成熟起來,還從博士研究生的師兄師姐那里“搶”過兩次最佳報告獎。

“這極大提高了我作學術報告的信心,也讓我一次次走出舒適區,從此不再害怕在臺上作報告。”大學四年里,柳皓宇在大大小小的講臺作報告,信心十足。在全國流體力學大會上,他作為為數不多的本科生上臺作學術報告,得到師生的贊許。

“鄧老師是大學四年對我影響最深的人,我很早地就進入了準研究生的狀態。”柳皓宇說,“不僅是科研,鄧老師也想方設法幫助我們的英語學習,比如有段時間他每天會在上午跟我們分享華爾街日報側欄的新聞內容,這讓我養成了讀英文報紙的習慣,我將每天早上看報紙當成我開啟一天的方式,而且報紙語言表達精煉,還會制作精美嚴謹的圖表,這極像學術文章的構成。”

除了科研和英語學習,柳皓宇還從導師那里學到了為人做學問的熏陶和啟迪。他通讀了導師推薦的費孝通《江村經濟》一書。“我們初涉科研的學生很容易不踏實,書中的研究方式非常嚴謹細致,讓我明白了把日常工作做扎實做細致的重要性。鄧老師給我的教導是一輩子的財富。”

“在實驗室,我提前感受到了當研究占據生活的大部分是什么樣的感覺,在學好課程的同時把大把大把的時間投入進了心愛的研究中。”畢業前,柳皓宇作為唯一第一作者向頂級期刊投稿的學術論文已被接收,目前正在修改。“柳皓宇進入實驗室不久就嶄露頭角,成為實驗室主力。”鄧巍巍說。

談到大學里最重要的一段經歷,柳皓宇認為,2019年底代表南科大參加在MIT舉行的iGEM(國際遺傳工程機器比賽)最難忘。在這個比賽中,他作為團隊一員斬獲金牌和三個單項獎,創造了南科大參賽以來的最好成績。

大學跨學科學習的經歷,還為他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有趣的是,在我和教授表明了我對生物也非常感興趣時,他說他也同樣覺得生物學的很多問題十分迷人,還給我推薦了他也兼任項目導師的耶魯Physical and Engineering Biology(PEB)項目。這個項目把科學和工程糅合在一起,讓諸如力學、物理、生物等不同背景的學者在一起合作研究一些重要的生物學問題。我之后一定會加入這個項目,去做更多讓我興奮的研究!”

談到自己最大的特點,柳皓宇用“快樂的液滴工程師”來形容自己。鄧巍巍實驗室名為液滴工程實驗室,而他就是實驗室里快樂的工程師。鄧巍巍這樣評價柳皓宇:“在給柳皓宇寫出國申請推薦信里,我寫道:優秀的學生只需要一個就可以成就一個助理教授(tenure-track assistant professor)的終身教職(tenure),柳皓宇就是那種可以成就tenure的學生。”

對于未來的規劃,柳皓宇認為自己對科研的道路是堅定的,“好好做研究,爭取以后能繼續留在學術界,最好是努力回到南科大。”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