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撒馬爾罕:一座廢墟上的天堂之城,細說它的前世今生!

Advertisements

一、導言

“撒馬爾罕”在烏茲別克語中的意思是“肥沃的土地”,這座古城現在是烏茲別克斯坦的第二大城市,曾經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座重要樞紐城市,向東迎接著中國及西域的使臣商旅,向西送走了強大波斯帝國的教士富賈,向南迎來送往的又是印度的僧侶行者。

而這里曾經的主人是因善于經商而 舉世聞名 的粟特人,曾經,他們把絲路重鎮建設的美輪美奐,就連征戰四方的馬其頓帝國亞歷山大大帝攻入這座城市時都不禁贊嘆道:“ 我所聽說到的一切都是真實的,只是撒馬爾罕要比我想象中的更為壯觀。

二、興起的撒馬爾罕

如果要問中亞大地上最古老的城市是哪個,撒馬爾罕是當之無愧。這里人類活動的痕跡可追溯到公元前70萬年到公元前1萬年間,相當于史前文明的舊石器時代。

直到公元8世紀到公元前7世紀時,撒馬爾罕的土地曾經相繼被巴克特利亞、花喇子模、索格狄亞那、安息等古國所統治。

在希羅多德的《歷史》中記載,公元前6世紀,波斯大軍在國王居魯士的率領下向東征伐, 一路跨過伊朗高原東部,經過阿富汗北部,渡過阿姆河來到了索格狄亞那,建立了馬拉干達,即今天的撒馬爾罕。

而后,在公元前4世紀,隨著馬其頓帝國的逐漸強大,亞歷山大也沿著波斯國王居魯士的腳步東征,占領了北非、西亞、中亞、南亞的大片土地,帝國疆土急劇擴大。

此時的波斯帝國卻在大流士三世統治下內政腐敗、危機四伏、積重難返。在一系列的大勝之后,公元前329年,亞歷山大大帝率領馬其頓軍翻過興都庫什山,鐵騎踏入了阿姆河南岸的巴克特利亞平原,攻占巴克特拉和阿爾諾斯之后渡過阿姆河,直取已經是粟特帝國國際化都市的撒馬爾罕。

公元前3世紀到 公元前2世紀,撒馬爾罕地區又陸續在塞琉古王國、巴克特利亞王國、大月氏人的統治之下。當時正是中原的西漢王朝派遣張騫通使西域,以求聯合大月氏,達到“斷匈奴右臂”的戰略。

也就是說直到絲綢之路暢通之后,撒馬爾罕作為必經之地,才迎來了大力迅速的發展,可見漢武大帝“鑿空西域”的決策是何等英明,為東西方的文化、藝術、經濟交流打開了一條得天獨厚的通道。

隨著中原王朝的更迭,公元1世紀到公元2世紀,撒馬爾罕地區又被崛起的貴霜帝國羈縻統治,這是一個崇信佛教的帝國,所以此時的撒馬爾罕也是一片佛國。因為中亞的很多重要城市如布哈拉、費爾干納等這些古城也都在貴霜帝國的統治之下。所以,撒馬爾罕的地位略有下降。但它卻還是絲綢之路上的繁榮驛站。

二、走向繁榮

由以上的記載可以看出此時的撒馬爾罕已經成為了繁榮異常的都市,各式各樣的貨物在這里頻繁交易,商業氛圍濃厚,而貴霜帝國已經被波斯薩珊王朝取代。

在公元5世紀,嚈噠人也就是史學上所稱的白匈奴人,撒馬爾罕、布哈拉、費爾干納等中亞城市盡在他們控制之下,在他們統治期間,各地上貢的貢金是其主要經濟來源之一,而各地貿易的繁榮程度又直接影響著貢金的多少。

白匈奴政權想出許多辦法來鼓勵絲路沿線的城鎮加強國際貿易,以提高各地的繁榮程度,也就是這一時期,錢幣開始在撒馬爾罕、布哈拉等城市流通。

可見白匈奴統治下的撒馬爾罕不僅經濟發展較快,成為了中亞地區數一數二的商貿重鎮,在政治影響力方面也占據了相當的位置,逐步成為中亞地區的政治文化中心。

8世紀中期,阿拉伯帝國的第二個王朝阿巴斯王朝崛起,大唐帝國也已在東方屹立,并且控制著西域的大部分土地。

阿拔斯王朝處于極盛時期,撒馬爾罕也被納入版圖之內,伊斯蘭教開始代替佛教及其他宗教在這里蔓延。到9世紀時,又一個阿拉伯政權薩珊王朝定都布哈拉,成為了撒馬爾罕的主人。

一座座華美的清真寺和宗教學校在布哈拉、鐵爾梅茲、撒馬爾罕等城市拔地而起,撒馬爾罕成為中亞版圖上極負盛名的文化與科學中心。

在玄奘的《大唐西域記》和法顯的《經行記》中對撒馬爾罕都有記載,稱之為 “颯秣建國”,居住于此的粟特人具有經商的天賦, “大抵貪求,父子計利”,“男子年二十,即遠之旁國,來適中夏,利之所在,無所不到”,就是這樣的粟特人將撒馬爾罕建造成了經濟繁榮。

文化興盛的河中第一大城,在面積和人口方面都超過了薩曼王朝的都城布哈拉。 成吉思汗攻破撒馬爾罕之后的情況是: 城中常十萬余戶,國破以來,存者四之一。

看過《射雕英雄傳》的人都知道,大俠郭靖曾經用“傘兵空降”的方式率領丐幫弟子和蒙古 兵幫助成吉思汗攻下了撒馬爾罕,而這個計謀是黃蓉得到歐陽鋒的啟發想出來的。

當然這只是虛構的小說,但是在真實的史料中,成吉思汗攻破撒馬爾罕只用了一天時間。

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的蒙古鐵騎兵臨城下,花喇子模固若金湯的天堂之城中摩訶末卻采用了愚蠢的御敵戰略,沒用用重兵防守撒馬爾罕,而是將兵力分散在國中的各個城市,結果重鎮不花剌(布哈拉)、撒馬爾罕都沒有逃過蒙古大軍的踐踏。

一直到14世紀下半葉,撒馬爾罕褪去往日殘破的衣裝,換上了新顏,而這都歸功于一個叫阿木爾·帖木兒的偉大帝王,他所建立的帖木兒帝國地跨中西亞、南亞大部分地區,征戰時從各地搶奪來的奇珍異寶都裝點在撒馬爾罕城的而每一個角落,撒馬爾罕重新散發著光芒,升為了一座恢宏壯觀、華美異常的明珠。

同時,一個包容的君主會成就一個包容的國度,也會塑造一個全新的文化政治環境。

在帖木兒的孫子兀魯伯統治期間,因為他自己是一個精通天文、建筑、數學等學科的文化人,對文化事業的發展格外重視,注重學術和科學的發展,在撒馬爾罕修建了烏魯別克神學院和兀魯伯天文臺,使當時的撒馬爾罕成為了整個中亞地區的文化中心。

16世紀烏茲別克昔班尼王朝將都城遷到了布哈拉,繁盛的撒馬爾罕開始走向衰落。

19世紀被俄國占領,1888年里海鐵路修到了撒馬爾罕,這里的經濟又得到了發展,雖然在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在1930年間首都從撒馬爾罕遷到了塔什干,但是撒馬爾罕一直是中亞地區十分重要的城市之一。

三、撒馬爾罕與中原

在中國的古籍中撒馬爾罕常常以“康國”或者“康居國”出現,現在有些康姓人的祖先就是以前的撒馬爾罕的粟特人,而在文化政治及經濟方面的交流上也與這座中亞古城有著千絲萬縷割舍不掉的關系,造紙術也正是從這里傳往中西亞及歐洲大陸。

在656年的粟特國王拂呼縵“大使廳”壁畫上描繪有來撒馬爾罕的各國使節和衛士的形象,背面的墻壁上就有唐朝皇帝和皇后的形象。另外在西安博物院館藏的史君墓和安伽墓中都有撒馬爾罕粟特人留下的痕跡。

在撒馬爾罕的周邊考古還發現很多粟特文和漢文雙語“開元通寶”古錢、塞琉古安條克一世時期的希臘貨幣、薩珊波斯銀幣等,更能說明這里是多元文化交流的前沿陣地,為世界文明的進程貢獻了動力。

四、結語

一座城池跟一個人的一生一樣,在繁盛和衰落中循環,雖然他飽經滄桑,但卻在世界名城中依然燦若明珠。

在2001年撒馬爾罕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聯合國發力進行了保護修繕,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這座中亞古城又迎來了新的機遇,它將繼續成為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和中心之城。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