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不知道是不是巴塞羅那、龍達、格拉納達搶去了太多的風頭,西班牙東部的瓦倫西亞大區一直默默無聞。西班牙動人的小鎮太多,官方選出來的也只有50個。瓦倫西亞大區的 莫雷利亞(Morella)就是其中之一。這里既沒有旅游團的喧囂,也沒有過度商業化的開發。陽光,山巒,教堂,高低起伏的石板路,綿延不絕的古城墻與引水渠,在美食美酒的襯托下,莫雷利亞滿足了我對于西班牙小鎮的一切想象……
作為藏身于群山中的藝術古鎮,來到莫雷利亞仿佛置身于峰林之中,風光秀麗,空氣清新。當人們不滿足于打卡式的游覽之后,就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更傾向于回歸自然,追求返璞歸真。所以深度游的游客格外喜歡莫雷利亞小鎮帶給他們的那一份質樸,來到這里度假修養身心。
從西班牙第三大城市瓦倫西亞出發,沿N-232國道驅車約2小時,遠遠地便望見了莫雷利亞,如同雄踞于山巔的一位王者,俯瞰蕓蕓眾生。小城距離地中海岸約70公里,比較適合和海濱度假城市佩尼斯科拉一起一日或兩日游。
莫雷利亞與佩尼斯科拉在瓦倫西亞大區的位置
遠遠望去,白色的房屋層層疊疊依山而建,一道古城墻盤旋而上直通山頂城堡。布滿歲月痕跡的城門固若金湯,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有點像意大利的阿西西,兩者不同的是阿西西因一座大教堂而生,莫雷利亞多了幾分人間煙火氣。
還記得我曾經說過瓦倫西亞曾被特洛伊人命名為“羅馬(Roma)”的事嗎?那可是古希臘和特洛伊人作戰的年代。莫雷利亞的歷史最早同樣也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由于其藏于深山之間,古希臘人在這里建造了金庫用于藏匿戰利品。但后來在布匿戰爭中,這一地區成了迦太基人和古羅馬人的戰場,最終落到了古羅馬人手里。此后的數百年間,西哥特人、摩爾人都先后統治過這一地區,公元714年,摩爾人占領這座小山城,命名為“Maurela”,成了莫雷利亞命名的由來。
由于莫雷利亞地處連接加泰羅尼亞大區、阿拉貢和瓦倫西亞的交通要道,小鎮在中世紀迅速繁榮起來。無論是西班牙人與摩爾人爭奪地盤的“拉鋸戰”,還是18世紀初腓力五世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再到拿破侖戰爭和西班牙內戰,小鎮無一例外被卷入其中。直到1956年擺脫了佛朗哥將軍的控制,小鎮才恢復了平靜。
幸運的是,一波又一波的戰爭并未給小鎮帶來太多的創傷,莫雷利亞的建筑是典型的哥特式風格,漫步于街巷之中,中世紀的遺風撲面而來,每一個細節都體現著年代感。小鎮鮮見游人,自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許多當地年輕人也離開這里前往大城市,因為那里有更多的工作機會。今天的小鎮人口只有兩千余人,留在小鎮里的除了老年人,也只剩下古舊的店招和銅像,向我這樣的訪客展示著那一份靜謐安寧。
瓦倫西亞大區是西班牙的“魚米之鄉”,別看莫雷利亞小,卻有一樣特產名聞天下,就是被稱為世界三大頂級美食之一的松露。松露是一種菌根真菌,與魚子醬、鵝肝并稱為“世界三大珍饈”,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氨基酸,因產量少,對生長環境要求苛刻,無法人工培育,香氣特殊令許多人為之著迷。2017年曾有一顆1公斤左右的白松露被拍賣出60萬元的“天價”。每年9月至次年2月是小鎮采收黑松露的季節,這里還專門為游客推出了采收松露的旅游線路。
不過,需要提示一點的是,有不少“中國胃”并不適應松露特殊的氣味,吐槽它有一股大蒜味、硫磺味,甚至有人說有臭味。既然不習慣,那就先逛逛小鎮吧。
城中的地標性建筑就是 圣瑪麗大教堂(The Church of Saint Mary),建于1265-1343年間,后來又陸陸續續修了兩百多年,直到1593年才完工。建筑融合了不同時代的風格,主要為瓦倫西亞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哥特式風格,還帶點巴洛克和新古典主義的元素。教堂唯一的入口“使徒門”位于右邊,建于14世紀的雕像層疊遞進,聚于頂部山墻,忠實地遵循哥特式風格,頂端雕刻有圣烏蘇拉的雕像。光看這透著滿滿歲月痕跡的大門,不由得令人對教堂內部多了幾分懷疑:小鎮都沒多少人了,教堂內部得有多年久失修啊?
走進教堂,眼前豁然開朗。沒想到如此偏僻的小鎮竟然有這樣一座華麗的教堂,比瓦倫西亞主教座堂要精致許多。教堂為三中殿式,高聳的束柱支撐起十字形的拱頂。
一側在厚扶壁間有小教堂,供奉圣母像,另一側為教堂大門。
教堂中殿盡頭是金碧輝煌的主祭壇,今天看到的巴洛克風格的祭壇雕刻為1657-1677年間重修,主要描繪有耶穌的誕生和東方三博士來朝,以及《圣經》中描述的摩西在西奈山獻上木十字架的情景。
教堂中殿倒數第二根柱子上的樓梯吸引了我的視線,雕刻精美的樓梯螺旋上升。浮雕于1470年由西班牙藝術家安東尼奧·桑丘(Antonio Sancho)和意大利雕刻家朱塞夫·貝利(Juseph Beli)所作。
沿著樓梯登上二樓,才發現這里是管風琴和唱詩班的席位。或許是因為面積所限,這可能是世界上唯一在教堂高處的唱詩班。哥特風格的唱詩班最早可以追溯到1406年,古老的壁畫與現代化的大提琴交相輝映。
別看教堂不大,卻擁有一座3000余根風管的巨大管風琴,由弗朗西斯科·圖魯爾(Francisco Turull)設計制作,每年夏季都會在這里舉辦國家管風琴音樂節。
金碧輝煌的主祭壇,優美的門廊浮雕,再加上保存完好的油畫,難怪歷史學家馬科斯·德·洛索亞(marques de Lozoya)稱贊這里是瓦倫西亞最美的哥特式教堂。
小鎮很小,通往山頂城堡的入口處有一座 圣方濟各修道院(Convent de Sant Francesc),同樣也為哥特風格,始建于1272年5月,直到14世紀才完工。與剛才金碧輝煌的教堂相比,修道院內部明顯樸素了很多。
修道院的回廊倒是一處幽靜之所,哥特式拱門圍起的花園里,鮮花嬌艷欲滴。抬頭仰望,山頂的城堡屹立于藍天之下。
前面說了,既然是軍事要地,防御性的城堡與城墻才是小鎮的重中之重。莫雷利亞城堡坐落于海拔1072米的山巔,從史前文明到伊比利亞人,從古羅馬人到摩爾人,一代又一代人在這塊高地留下了自己的痕跡,每塊石頭仿佛都在訴說著無盡的故事。公元950-960年間,摩爾人在古羅馬人建造的防御工事基礎上修建城堡,又經過18-19世紀歷次戰爭中不斷修葺,成了今天看到的樣子。長達3.5公里的古城墻依山而建,一直通往山頂城堡,共有14座塔樓,6座城門,蔚為壯觀。
沿著狹窄的街巷緩緩上行,可以遠眺曠野,俯瞰整座城市;穿梭于小城的門廊街道、莊園住宅,在眾多工藝品小店和特色餐廳尋找到自己的心頭所好。
接下來,該說說這里的美食了。西班牙的美食從來不會讓人失望,找到一家餐廳,小小的門臉極不起眼,里面別有洞天。莫雷利亞典型的美食之一是一種被稱為“Flaons”的甜品,其歷史同樣也可以追溯至中世紀。揉面時加入油、糖和八角,再用奶酪混合杏仁粉、蛋黃和少許肉桂,加一勺蜂蜜攪拌均勻調制餡料;把面團搟成直徑10厘米的面片,把餡料包在里面,就像“大餃子”,外面涂上蛋清,灑上糖和肉桂,烤箱烤制金黃。
頭盤和主菜分別為伊比利亞火腿和烤羊排,搭配瓦倫西亞大區的紅酒,絕對是一日游途中的“加油站”。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