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7歲臺灣人,和法國丈夫在上海創業,用5年時間找到廣西老家

Advertisements

我,37歲臺灣人,和法國丈夫在上海創業,用5年時間找到廣西老家

講述:秦沛

整理:肖寒先生

我叫秦沛,來自臺灣,今年37歲,我的丈夫是法國人,結婚已經13年了。 13年前,我和丈夫度蜜月選擇了上海,自此,我徹底地愛上了上海這座城市,而對于我的前世今生,一直處于很迷茫的階段,為了搞清楚,9年前,我和丈夫來到上海創業。

小時候的我生活得相對順利,爸爸媽媽經營一家米粉店,雖然算不上大富大貴,但溫飽完全可以照顧到。

后來通過努力學習,我來到法國留學,在法國上學期間,認識的丈夫,當時我們決定做丁克,這點得到了我們兩個人的共識,24歲那年,我和丈夫回到臺灣,在臺灣舉辦了婚禮。

因為一直以來,爸爸都在講關于米粉起源的故事,但說的并不是很清楚,后來在度蜜月期間,看到大陸有很多米粉店,而在大陸,我才知道,米粉是源于桂林,而這次度蜜月,我和丈夫做了一個重大決定,那就是在大陸創業。

其實剛開始,我并不會做米粉,去了五次桂林,拜訪了很多米粉店老板,最后答應教我我怎么做。

學會了做米飯,就和丈夫在上海創業,但在小時候,模糊地記得,我的祖籍是廣西,可具體是哪里并不曉得。從2014年開始,便按照爺爺之前給我講的地方,去找我的廣西老家。

但因為平時忙于工作,并不能一心一意地去找祖籍地,所以,每次去廣西,都是抽空,頂多呆四五天便要返回上海,期間在上海,認識了很多廣西的朋友,通過和他們的交談,再加上爺爺當年從軍的經歷,一步步的找,終于在2019年的時候,我找到了祖籍地。

我的祖籍地是在廣西南寧良慶區那馬鎮的一個小村莊,爺爺在1943年的時候從這里出發,來到臺灣。

對于我找到祖籍地這件事,父親感到很自豪,并且一同來到大陸,和我們去了老家尋根問祖,并且還有本家人在世,經過幾十年的變遷,我們的親情依舊顯得很深厚,這也是我第一次找到自己的根在哪兒。

和老家的人在一起相聚了五天時間,吃了當地的美食,然后拜祭了祖墳。

其實這五年來,真的很不容易,每次都感覺要找到祖籍地了,可是每次去,卻發現,全村沒有一個人姓秦,問一些年紀大的爺爺,也沒有人聽說這里有秦姓人家出現過。

2019年的時候,在上海的店里,來了一位很普通的廣西人,而得知他也姓秦之后,莫名感到幾分親切,然后通過和他交談了幾次,發現和我爺爺講的地方幾乎一致,而且一些家庭傳統習慣也一樣。

而他后來問了家里的老人,方才知道,原來祖上卻是有人當兵,后來去了臺灣。

就這樣,經過多次比對,甚至還做了DNA鑒定,發現我們就是一家人,當時別提有多高興了,我第一次去到老家的時候,就備受待見,不僅是族里人,很多村民也都前來圍觀,并且給我們送來各家各戶的做的小吃。

自從找到廣西老家后,我幾乎每年休息的時候就會回去拜訪族里的老人。我們家只有爸爸媽媽兩個親人了,現在又多了三十多個親人,感覺很榮幸。

在大陸上海9年時間,普通話也越來越好,也簡單地學會了幾句上海話,很多時候,我更愿意學習廣西話,只不過有些難懂,學的并不是很好,而當初那個來店里吃米粉的老家親戚,現在也住在我們家,畢竟在上海打工很不容易,想自己租房,價格太高。

每年過年前,都會有老家的人給我們寄來很多家鄉的特色美食,有時候感覺到,有親人的地方,總是那么幸福。而一向對親情很淡薄的法國丈夫,現在也是顯得非常熱情,只要是廣西人來店里,每次都會滔滔不絕地去聊天,甚至都忘記自己在工作。

這幾年,我在廣西南寧認識了很多臺灣的老鄉,有時候覺得,這種回到家鄉的感覺很棒,更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意識到,自己的祖先是在哪里,能夠用心去找到,去崇拜。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情感驿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