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布羅馬帝國的浴場背后,是帝國強盛的源泉

Advertisements

文/東逸居士

到了冬天,最舒爽的就是泡澡了。但凡想泡澡,肯定想到的是那種集合餐飲、娛樂、洗浴一體化的大浴場,。

這種浴場出現在10多年前,但是真正做到完全平民化消費只有3-4年。本來在上海,洗浴只有那種“大眾浴室”,了不起也就是一個“混湯”和“搓背”,洗完立馬回家。有了大浴場之后,這才算是享受到了真正的“洗浴樂趣”。

關于大浴場的由來,我本來以為是出自于“海派文化”,因為早在解放前,上海有其專門的“洗浴文化”。但是最近,我查閱了一些早期的資料發現,原來洗浴文化最早還是源自于古羅馬時期。

說到羅馬的浴場,我們首當其沖能想到的就是那些豪門貴族才能享受的頂級服務,但羅馬人的浴場并不是有階級區分的。這個情形,其實和老上海的“澡堂”一樣。

在羅馬,無論什么階級,從王公貴族到販夫走卒,只要付了浴資,都能在浴場里享受洗浴的樂趣。也就是說 “進了浴池,人人平等”。付了什么價位的錢,就會有什么樣的服務。不會存在著:“權貴來了全浴池清場”的情況。

古羅馬人洗澡洗出了特有的文化,放眼望去,這個城市里各種類型的浴場林立。公元3世紀,在光是羅馬的都城,就有容納千人以上的浴場11座,小型浴場800多座。到4世紀初,各類浴場加起來的總數,更是超過1000座。而整個羅馬城的面積才只有20平方公里,把羅馬人比喻成整天泡在澡堂的人也不為過 。

《奧古斯塔史》里有一個這樣的記載,當時的國王哈德良,有一次在浴場里遇到了自己曾經指揮過的退伍老兵。而這個退伍老兵當時正因為沒錢請搓澡工,只能在墻壁上蹭來蹭去。最后哈德良上前給他請了一個搓澡工。

一名沒錢雇搓澡工的退伍士兵和一國之主哈德良皇帝可以同時出入的大浴場,這個場面在當時來說不算稀奇,足見當時羅馬浴場中是完全開放,且不論尊卑,面向每一個客人的。

羅馬洗浴的文化,沒有局限在那些“發達地區”。除了首都之外,偏遠的行政省份也后相當大規模的浴室。

在現在所挖掘出來的遺跡中,還有多達70座城市,包含留存王振的浴場。其中涵蓋了德國、法國、土耳其、意大利、以色列、保加利亞、匈牙利、西班牙等曾經的羅馬行政省份。

當然,在這么羅馬浴場在不同的地區,也因地制宜地變換成不同的洗浴方式。比如說土耳其注重的是利用浴室內的高溫,使人大汗淋漓,再用溫水或冷水淋浴全身,達到清除污垢,舒活筋骨,消除疲勞的目的。

這個方式流行本來流行于土耳其,而羅馬注重搓與泡。當時一些權貴發現,將這兩種不同的洗浴方式結合在一起,會增加更多的洗浴樂趣。于是,一種叫做“三溫暖”的洗浴方式出現了,這種方式更是風靡至今。

后來這些浴場進一步擴大,經營的范圍也不只限于洗浴服務,其中還包括了飯店,會議等等。在面積規模上也開始越來越大。在羅馬城內的卡拉卡拉浴場遺址,小亞細亞半島的安卡拉浴場遺址。英國的巴斯古城,這些古浴場遺址中,差不多都可以一次性容納1600人。

就像前面說的,羅馬人人人喜歡洗澡,作為一種“公共潮流”,不僅是在大城市里,就算是駐守邊疆的軍營,浴室也會作為基礎設施配件。

在位于不列顛地區,出土過一個古羅馬時期軍團要塞遺址,其中就包括了一個專設浴場。按照年份推算,這些地方已經屬于羅馬帝國的“邊陲之地”,可以想象一下在邊疆國界線上出現個吃喝玩樂一體化的“大浴場”是一個多么有意思的事情。

雖然之后的中世紀歐洲,在歷史上,因為衛生問題被很多歷史學家所詬病。但羅馬帝國卻是“反其道而行之”,這些分布于帝國各個地區的大浴場,真正做到了“人人有澡洗”。這一點直到現代,可以說也沒有幾個國家完全做到的。

日本電影中的羅馬浴場

這些大大小小的浴場,不僅是洗浴,還容納了其他的場所。現在那些集合了餐飲、娛樂的大浴場,對古羅馬人來說,還只是“小兒科”,那時候的“洗浴生活”才是真正的享受,因為那個時候的“洗浴衍生場所”比起現在更多,也更全面。

早在共和時期,

羅馬城市里的浴場就整合了運動場、圖書館、音樂廳、演講廳、商店等設施。大家可以在里面洗完了,然后披著浴袍穿行于各個區域。

到了帝國時期,隨著建筑技術的發展。那些鍋爐房之類的“恒溫設備間”被安排到了地下。這樣又騰出了更多的空間作為服務性場所,而這些場所則以對稱的方式布置在浴池的周圍,使入浴的人更為便捷的享受服務。

也就是這種概念,使得浴場的功能性更為廣泛,就像我們現在的“購物中心”一樣,在搓背的時候可以看一場演唱會,或者邊泡澡,邊吃飯,或者處理一下明天早上的公務。只要身處浴場中,能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

古羅馬的戴克里先浴場,它的主體部分在建筑群的中央,排列著冷水浴、溫水浴和熱水浴三個大廳。在這三個大廳的兩側則對稱的布置著更衣室、按摩室、蒸汽室和散步小庭院。這種配置的浴場屬于是最“基礎”的,這也和現在我們所看到的現代“汗蒸館”十分相似。

卡拉卡拉浴場更為“先進”,其兩側是是各種小商品店和餐館,兩側商店之后的是演講廳和圖書館。后面是運動場,運動場的看臺后面則是水庫。完全做到了洗澡、商務、購物、娛樂一體化。這種類型的配置,就是放到現在來看,仍然是十分“先進”的。頗有那種超越時代的感覺。

在卡拉卡拉浴場中,不僅可以讓搓澡工提供各式按摩,出浴后還可以在運動場、演講廳打發時間,還與龐大的圖書館提供“精神食糧”。在頒布“分浴令”之前,浴場還是男女混浴的,活色生香的美女出浴場景就在浴池里不斷上演,也是一種不一樣的體驗。

羅馬人喜歡洗澡,其實除了人為的服務享受之外,還有就是為了“保暖”。當時,因為當時沒有空調這項“高科技”,所以浴場成為了真正的“暖場”。

就像上海這里,雖然說是身處“江南地區”,但是一到了冬天,還是經不住那“濕冷”的感覺。長時間待在空調間吧,也不適合,這時候浴場的能力也凸顯出了優勢。

換到古羅馬時期,歐洲地區的冬天,也絕對不是“人過的日子”,浴場本身作為一種特殊的公共設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畢竟,作為浴場,“保暖”是最為主要的。而且在那個時代,沒有現在的空調或者電力地暖。所以,只有在建筑結構上下大功夫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羅馬人制作了一種“空心磚”,作為將墻體和屋頂的專用材料。地板下面用大理石架空,這樣的設計可以使得鍋爐房的蒸汽可以保持流通,形成天然的“地暖”,這個設計就像是“熱水汀”系統一樣。由于墻體、屋頂本身不屬于全封閉結構,所以保證了浴場內部不會過于燜熱。

在保暖之外,浴場還必須要保證一定的采光和通風。為此,設計師在采用雙層窗戶設計,在大廳墻壁以及穹頂部開鑿了雙層式的窗戶,一面保證了正常的采光和空氣流通,另一方面配合流通的“暖氣”設施,保證了室內的溫度。

功能性完善之后,接下來考慮藝術性了。就像在上海,很多的浴場命名為“XX羅馬”為的都是向那時候的“文藝范”看齊。也確實如此,將實用性與藝術性相結合,古羅馬確實做得十分出色。

羅馬的藝術方式承襲了古希臘,所以,那些雕刻藝術在歐洲都是頂級的存在。現在我們看到的那些古羅馬浴場遺跡,首先就是那些高質量的雕塑,其次還有墻壁上的馬賽克畫,這些設計不僅美觀, 還可以保證這些藝術品即使經過多年的蒸汽和水的沖刷下“歷久如新”。

憑借著這兩大特色,使整個浴場的格調完全提升,,配合傳統的羅馬柱,讓這些大廳變得更為寬闊恢弘,呈現出一種極盡奢華的感覺。即使是那些在當時規模并不大的浴場,都有了“高級場所”的感覺。

在當今的浴場,主要的設施依靠的是強大的電力系統,有了空調,地暖這類設備的加持,我們得以在里面洗得舒舒服服。而在古羅馬時代,是沒有那么多先進的科技來調控浴場的環境的。所以,在我們看來的那些“古代黑科技”都是建筑技術中的小技巧。

除此之外,還有一項技術至關重要,那便是水的供應。當今因為科技的發展,浴場中水的運作已經不是問題了,然而在古羅馬并沒有現代的運輸能力和發達的供應體系,所以水的供應也就成為了當時十分主要的問題。

在古羅馬,取水的方向一般是用兩種,一個是地下水,一個是河流水。地下水的汲取主要通過挖井再用腳踏泵帶動水斗將水通過以壓力帶出的。

河流水汲取最常見的是引流。當水被提取出來以后面臨的就是儲存的問題,這也是整個供水中最難解決的。特別是河水,當中的運送環節上需要很大的成本。

因為作為洗浴的水,必須是干凈的。在當時的年代,沒有發達的水源過濾裝置,所以那些經常有排放生活垃圾的河水也是不能被使用的。為了保證干凈的水源就必須從相距甚遠的上游引水,這個操作所需要的路程相對較長,如果采用傳統的容器乘裝再運輸的方式的話這個成本會很高,洗浴就成為了奢侈活動。

但是,井水因為十分有限,而且提取的量也很少,所以沒有辦法完全滿足那么多的大型浴場運作,如何能穩定地將河水運往城里,這就成為了急需解決的問題。

這似乎,水流的高低落差給了羅馬人靈感。他們選取相比目的地地勢高的水源,再用水槽連接,然后將這些鏈接好的水渠以平緩的不斷降低的坡度修建,這樣上游的水就能依照重力原理自然流到低處的蓄水池了。

但還有一和問題,就是很多地方地勢高低不平,在崎嶇的山路上會影響水流順利進入蓄水池。這是羅馬工匠想到一個辦法,他們開鑿了一種專門的穿山管道來避免那些高聳的山峰,另外還運用高架水渠來填平一些溝壑。這樣一個操作,解決了水流進入蓄水池的問題。

羅馬引水渠曾經遍布整個帝國

在河水引入蓄水池中,經過那些專門開鑿的“溝壑”中進行初步的雜質沉淀,在由不同的水道進行分流。這些大小各異的蓄水池由多個管道連接,管道本身由陶或者鉛制作,也保證了水的質量,最后將水直接運到浴場等需要的地方。

就是這樣的水利工程,得以讓再大的城市都可以擁有充足的水資源,也帶動了周圍的農業發展。那些猶如今天高架橋版的水渠遍布整個歐洲大陸

,直到現在這些巨大的“高架遺址”還遍布于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國。除了建造,水渠的后續維護也有專門的團隊來做,以確保正常的運行。

羅馬人對洗澡的癡迷源自于對生活的享受,為了享受而費勁心機讓科技,基建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這不得不說也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我個人覺得,所有的一切,不管是科技、經濟、娛樂等等,都是圍繞著生活來展開的。就好比這個洗澡文化,它是生活的附屬品,然后將這個附屬品付出于“匠心”,給做成到了“極致”。那么它也就帶動了周圍其他功能的發展,這就是“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生命的真諦亦是如此。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