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泰國工人搬運3米泥佛,坍塌后被雨淋濕,泥身褪去現出金身

Advertisements

眾所周知,泰國信仰佛教,四千多萬人超過95%的人口是虔誠的佛教徒,整個泰國整整有3萬多所寺廟,佛教在泰國就是國教,擁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

接下來我們再來談談當今黃金市價,國內現在1克黃金大概是368元。

以上兩件事看似毫不相關,可若是一尊高3米,重5.5噸的金佛像在泰國被發現,那將是何等價值、何等地位呢?

單純按照金價換算,這尊金佛估價起碼在20億元人民幣開外,這樣的價值,又是金身佛像,在泰國足夠引起國民“地震”般的轟動。

而這個假設并非憑空捏造,在泰國歷史上,確實真實上演過“泥菩薩搖身一變而成金身佛”的傳奇一幕:一尊近6噸重的泥身大佛被掩埋在泥土里近200年之久,人們每天看著它風吹日曬,竟不知它是遺失已久的國寶——金身大佛。

那么這尊金身佛從哪里來的?它擁有著哪些不為人知的隱秘故事?人們發現它又有怎樣曲折的經歷?它后來去了哪里,結果又如何?

本文,將帶領大家探秘泰國金身佛像的前世今生。

突然出現的泥佛像

據泰國可考歷史,大約在18世紀末,一尊高達近4米、重6噸左右的泥身大佛出現在當時泰國的新國都——曼谷。

大約在1767年左右,泰國的土地上爆發了一場滅國戰爭,緬甸人打敗了泰國的原土著王國暹羅(大城王朝)并侵占了他們的國都大城。

后來在19世紀初,泰王國建立,這里的百姓自古以來便虔誠地信仰佛教。

此前緬甸人侵占時期曾下令大肆破壞佛教建筑與文化,因此很多價值斐然的佛像雕塑都被砸爛。

泰王拉瑪一世上任后,馬上命令把國內所有的佛像運到曼谷,他要把國都曼谷打造成一個世代受佛祖蔭庇的廟宇之都。

在諸多被運抵曼谷的佛像中,人們首次發現有一尊高達近4米,重達6噸左右的泥佛像。

人們不知道它是誰所造,但因為它是泥身的,外部雕工也一般,相比其它鎏金與雕工精美的佛像,它的價值不值一提,也就被人們閑置在了曼谷的一座叫做“帕耶該寺”的破落寺廟里。

后來,該寺廟因為香火凋敝加之年久失修,人們不得不嘗試把這尊大佛搬到別的寺廟去。

但是由于這尊大佛實在太過笨重,人們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難以搬動,因此它便被繼續留在了寺廟的原地,這么一放,就是整整130多年。

時間輪轉一個多世紀,來到1935年。

1935年,英國人大肆在東亞進行貿易擴張,作為它殖民擴張急先鋒的東亞公司看中了泰國的木材行業,想要在帕耶該寺建立一個木材廠。

此時的帕耶該寺,早已經凋敝、廟宇坍塌。

附近寺廟的僧人聽說東亞公司要把這里推倒,便有意將廟里的那尊泥佛像遷到自己寺廟去供奉。

然而不論以何種方式搬運,泥佛像歷經一百多年就像長了根一樣死死地扎在地里,人們甚至無法憑肉眼去辨別它入土幾分。

此時人們覺得肯定是佛像顯靈,不愿意離開這里,否則僅是一尊泥身怎么可能搬不動它?索性就把它留在了原地。

但人們又不忍佛像蒙塵受風吹日曬,只能暫時先給它修建了一個鐵皮棚遮風擋雨。沒想到,這尊泥佛就這樣又被人們遺忘了20年之久。

泥身褪去,竟是金身佛像?

在今泰國曼谷中國城的耀華力路上有一尊寺廟,據歷史可考,它的前身是由三位華人出資興建的,故稱為“三華寺”、“三友寺”。

早在1955年的時候,這座寺廟就存在了,就建立了那尊泥佛像所在的不遠處。

1955年的時候,三友寺再次擴建修繕,金碧輝煌的廟宇為它帶來了眾多的信徒與鼎盛的香客。

這時候,三友寺的主持突然想到了古寺帕耶該里蒙塵了許久的泥身佛像,遂有意將它運到寺里來供奉它。

由于之前見識過佛像的笨重,所以這次,三友寺特意找來了起重物的吊車、吊環與吊繩,各種準備工作也做得極其充分。

在吊佛像那天,工人們先松動了泥牢了佛像根部的泥土,又用吊環、吊繩把它綁得四平八穩,然后便打算開始用吊車一點一點地把它拉出來,吊到卡車上去運到三友寺。

眾人小心翼翼地折騰了一整天,等到最關鍵的吊運工作時,已經是摸黑時分了。

天色朦朧視野本就模糊,加上一入夜,人們的心情不免急躁,意外也就在此時發生。

就在人們看著佛像終于四平八穩地從泥土里吊出來時,無不歡欣鼓舞。

此時的工人因為心情激動急躁,導致操縱吊桿的速度過快,就在佛像剛起地懸在空中的瞬間,強大的慣性與吊桿的拉扯力一下子把吊繩崩斷,整尊佛像轟然坍塌在地。

恰逢此時竟雷雨大作,人們紛紛驚擾,以為是大家摔壞了佛像惹佛祖慍怒顯靈,因此竟一時沒有人再敢動它分毫。

三友寺的僧人更是誠惶誠恐地匍匐在地,不停地向摔在地上的佛像祈禱懺悔。

此時雨越下越大,夜也越來越深,加之雷聲大作,想要再繼續搬動被淋濕的佛像,顯然已是不可為之事,于是人們只能相繼悻悻退去,相約第二天再作打算。

第二天清晨,三友寺的主持懷著虔誠的懺悔之心第一個來到了佛像前。

正當他準備再次匍匐懺悔念誦佛號時,低眉間突然發現佛像多處竟然被摔出了好幾處肉眼可見的裂縫,有的地方的泥胎外殼甚至意外脫落,“皮開肉綻”。

這一下,主持更加誠惶誠恐不知如何是好。

正在他準備走近一步仔細地端詳破損的佛像是否有修補的可能時,一縷朝陽映下,不經意處,主持的眼睛似乎被佛像裂縫里的某種東西所發出的光芒給晃了一眼。

他尋光而去,只見某道裂縫深處在陽光的輝耀下竟發出了金閃閃的亮光。

至此,主持更加生疑,難道這里面還藏了什么東西?

于是他開始走近貼臉端詳,又嘗試用東西去扒拉裂縫里的泥土與灰塵。

隨著觀察越來越細致,老和尚整個人表現得越來越亢奮,僅憑肉眼觀察便斷定在佛像的內部藏著一大坨金光閃閃的東西,弄不好它就是傳說中的金身佛像。

這時候人們已相繼而來,當老和尚把這一驚人的發現告訴大家時,所有人都震驚了。這時大家透過更多的裂縫果然發現這泥胎之下藏著一大坨金光閃閃的東西。

那么人們接下來該怎么辦呢?

此時人們經過一段縝密的商談,最終作出決定,“一不做二不休”把整具佛像砸開看看。

佛像既已毀,徒留無益,倘若真如主持老和尚所說在泥身之下藏著一尊金身佛,那對舉國來說都是一個驚天的發現,說它是國寶都不為過。

最終人們找來工具,躡手躡腳地沿著佛像裂縫開始摳動佛像的泥身。

隨著工作的深入,一具金閃閃的東西的輪廓逐漸展現在人們眼前。

隨著后續處理工作的進一步細致,所有人都被驚得目瞪口呆,這哪里是什么泥佛,那竟是一尊人們從來不曾看到過的純金佛像。

這尊金身大佛就藏在泥胎之下,褪去泥身,它仍高達3米多,佛像呈“悲憫像”盤膝而坐,左右膝距達3.3米,重量不知凡幾。

除此之外,它的雕工紋理之精致,做工之精細,也是眾人生平之僅見。

在陽光的輝映下,金身大佛金光大作,頭頂似有佛光萬丈照耀著世人,一下子就惹得在場所有信徒匍匐跪拜。

很快在帕耶該寺發現了金身佛像的消息便不脛而走,引起了泰國政府乃至王室的高度重視,更是在民間引起了地震般的轟動。

各大報紙頭版頭條刊載“帕耶該寺發現國寶金身佛像!”之類的文章,惹得無數人從四面八方趕來擠往帕耶該寺這一曾經門可羅雀之地。

然而爭相趕來的人們無不掃興而歸,因為人們在帕耶該寺除了泥土,什么也沒發現,連佛像泥胎的痕跡也沒留下。

原來泰國政府有感于金身佛像的“國寶級”價值,早已把金身佛運走做妥善的護理與保存,連它脫落的泥胎,乃至吊斷的吊繩都一起被視為伴金身佛現世的佛門圣物被妥善的保存起來。

對于金身佛何去何從,泰國官方與最先發現它的三友寺有著不為外人知道的縝密安排。

金身佛價值幾何?

不久,泰國官方便針對金身佛給出了權威消息與數據。

本次現世的金身佛像采用素可泰風格設計鑄造,全身高近3米,左右膝距3.3米,重5.5噸。

佛首從下巴至頭頂為純金打造,其他部位為黃金與其它金屬混合灌注而成,整尊佛像黃金含量達60%以上,為泰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金身佛。

那么這金身佛的估價到底如何呢?

70多年前泰國的金價我們已無處可尋,但倘若我們按照今天的金價換算,6成以上的含金量,這尊金身佛的價值少說也在20億人民幣開外。

在這之前,它不過是一具幾乎被所有人遺棄的泥身佛。

不過如此“國寶”,自然不能單純地以金錢來衡量,潛藏在金身佛之內的人文價值與歷史價值絕對是無法衡量的。

比如我們從泰國官方披露的消息可知,它是采用素可泰風格設計鑄造的,素可泰王朝至今已有700多年,單論這一點,這一尊金身佛便有足夠的資格躋身泰國國寶之列。

那么這尊金身佛到底是從哪來的?為什么被藏在了泥身里,它的前世到底是怎樣的呢?

追尋“國寶”前世

金身佛被發現之后,通過泰國專家研究發現它的外表不僅嚴格地采用素可泰風格雕刻,連佛身都可以拆解成9塊,是典型的素可泰風格,故斷定,此金身佛的前世應是距今700多年前的素可泰王朝的產物。

歷史上,佛教誕生于公元前6世紀至5世紀的古印度,而實際上在13世紀的泰國素可泰王朝誕生之前,泰國便已是佛教文化鼎盛的地域。

13世紀中葉,泰國素可泰王朝建立,由于他的首任國王篤信佛教,佛教逐漸成為了國教。

整個王國佛教文化璀璨,廟宇林落,工匠鑄造了大量雕工精美的佛像供人們參拜供奉。

為了追本溯源地挖掘出金身佛的前世,專家們又對照它的特征與風格,在泰國歷史記載上逐個比對,最終在一段關于素可泰王朝第三任國王蘭甘杏王的記載里找到了蛛絲馬跡。

在泰國的歷史記載里,蘭甘杏王大約在13世紀末創立了泰國文字,今天的泰國文字雖有演化,但大體上與蘭甘杏時期大同小異。在蘭甘杏王留下的諸多泰國文字里,有一段石碑文字曾這樣記載:

素可泰城中,建有寶剎,供有佛像,有黃金佛像,有帕安塔羅立像,有佛像偉岸,有佛像莊嚴。

根據這段文字記載,專家幾乎已經斷定蘭甘杏王所提到的黃金佛像就是今天發現的這尊金身佛。

論據有二:

1.金身佛通體是素可泰風格鑄造,說明它必定產自素可泰王朝時期。

2.如此費財費力費時的鑄造,按照當時素可泰王朝的國力與留存的各種文物來看,它不太可能鑄有第二尊。一般這種象征性的佛像,以稀為貴,一尊便夠了。

最終專家得出結論,這尊金身佛誕生已經整整700多年了,它應該是素可泰王朝的第三任國王蘭甘杏王為了弘揚國教文化,斥重金打造的一尊獨一無二的金身佛,目的就是為了借助金佛像樹立素可泰王室神圣不可侵犯的威望。

可話又說回來,那么它后來為什么又被藏在了泥胎里呢?

這里,不得不再講到泰國的另一段歷史。

歷史上,泰國的素可泰王朝并非江山永固,僅到14世紀中葉開始便沒落了,進入了400年的大城王朝時代。

按照蘭甘杏王留下的文字,當時的金身佛本應在素可泰城。

可按照19世紀初泰國王朝拉瑪一世的相關記載,這時候的他已經下令把所有佛像從大城運到了國都曼谷。

那么也就是說,在這之前,金身佛極有可能輾轉到了大城。

至此專家推斷,素可泰王朝滅亡后,由大城王朝繼承了這尊金身佛,把它再次作為皇室權威的象征運到了國都大城。

然而在18世紀60年代,一場突如其來的人禍給大城王朝帶來了滅頂之災,來自緬甸的軍隊入侵暹羅,滅掉了大城王朝。

專家推斷,為了不讓國寶金身佛流失被賊子掠奪,大城王室特意下令工匠給它粉飾上了一層厚厚的泥胎以掩人耳目。

一番粉飾,緬甸人果然沒有發現這尊泥佛的廬山真面目,因此也就沒有看上它使得它得以幸存。

然而不幸的是塑上了泥胎的金身佛從此流落民間,大城王朝滅亡后,連了解金身佛真實身份的工匠也相繼在戰亂中死去,這便導致這尊金身佛從此杳無蹤跡,隱匿蒙塵民間。

后來泰王朝建立,拉瑪一世國王下令把所有在舊都大城的佛像都運到曼谷,人們這才后知后覺地把它運到了帕耶該寺,被人們冷落了近200年之久。

如果不是三友寺老主持的一顆禮佛之心,它的現世恐怕仍將遙遙無期。

金身佛最終何去何從?

在今泰國曼谷的中國城耀華力路上,有一處稍顯靜謐卻無比莊嚴的寺廟。

這座寺廟,極易以它的外表欺騙世人,因為遠遠一看它的規模并不是很大。

然而走進去一看你才會發現,整尊寺廟可謂是金碧輝煌、佛光萬丈,怎一個“驚艷”了得。

它的一樓是關于寺廟與大佛的介紹和香客的供奉處,沿著富麗堂皇的樓梯往二樓三樓則是小形的博物館,陳列柜里供人們參觀的展物則略顯異態,竟然是一些崩塌的佛像泥胎,再往上,甚至是一些怪奇奇怪怪的諸如吊環、麻繩之類。

倘若游客不曾了解泰國佛教的一些隱秘歷史,絕對會被眼前的一幕搞得一頭霧水。

可若是對它有大概了解的人再往上一層到四樓,絕對都會是恍然大悟,露出目瞪口呆的驚訝表情,因為四樓供奉的儼然就是一尊高3米,重5.5噸的金身佛像。

它栩栩如生,周身紋理精致入微,以悲憫像面向世人,看起來是那樣神圣不可侵犯。

不錯,這便是此前現世的素可泰金身大佛,二樓三樓所展的都是當初人們在帕耶該寺敲去的泥胎和曾吊它出土的麻繩和吊環。

原來,當初金身大佛現世之后又突然杳無蹤跡,并非被泰國官方藏了起來,而是有感于三友寺老主持與它有無盡的佛緣和他有一顆禮佛之心,最終決定把它供奉在三友寺,供萬人膜拜。

“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云便化龍”,原本三友寺在泰國可謂名不見經傳,可有這尊金身大佛加持,馬上一躍成為了泰國三大國寶級寺廟之列。

由于泰國官方把這尊金身佛定義為泰國國寶,因此三友寺搖身一變成了與玉佛寺、臥佛寺齊名的寺廟,改名“金佛寺”。

這里雖看起來人氣稍微,但只有當地人才知道這座“金佛寺”早已成為了泰國商人大賈乃至普通百姓求錢財、福祿的圣地,它的香火緣極其深厚。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