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在意大利有兩個國中之國,一個是梵蒂岡,另一個就是東部靠近亞得里亞海的圣馬力諾。
梵蒂岡能撐到現在好理解,那里是天主教中心,教皇住的地方,作為全世界六億天主教徒的精神領袖,是意大利也不能輕易得罪的存在。況且梵蒂岡國土不過0.44平方公里,沒必要為這么點地大動干戈。
那圣馬力諾什么情況?沒聽說該國有可以倚仗的強硬后臺,國土不過61平方公里,相當于邊長不到8公里的正方形,人口僅3萬余人,真正是“小國寡民”。要是意大利稍微動點心思,拿下應該不費多大力氣,然而該國卻能歷經千年,一直堅挺至今,難道其中有何不為人知的秘密嗎?
公元四世紀初,有位名叫馬力諾的克羅地亞石匠,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因為當時的意大利是天主教中心,于是便漂洋過海來到異國,自此同上帝的距離又近了一步。
然而馬力諾運氣實在不佳,沒兩年趕上了羅馬皇帝迫害天主教徒,誰敢不放棄天主教轉信羅馬諸神,就會被處以極刑。
為了逃過一劫,馬力諾無奈之下來到蒂塔諾山,沒多久另一些受到迫害的教眾相繼逃到此處。于是馬力諾便憑著手藝,修建了石頭房屋和修道院供眾人棲身,隨著規模擴大逐漸形成了石頭公社,為感念石匠馬力諾,此地被命名為“圣馬力諾”。石匠封圣,也夠他后人吹一輩子了。
當然,這種公社的形式在法律上仍隸屬于羅馬帝國。直到十三世紀,圣馬力諾確立憲法,并選出兩位執政官聯合執政,成立世界上第一個共和國。從這一點看來,圣馬力諾的歷史,甚至比意大利還要悠久的多。
在意大利統一之前,整個亞平寧半島滿是歐洲強國的身影,奧地利帝國、法國、西班牙明里暗里占領或操縱著該地區,連奧斯曼帝國也有牽涉其間。
統一前的意大利
撒丁王國占據著撒丁島和半島西北部;北部及中部的幾個小公國,由奧地利控制;最大的兩西西里王國,占據著西西里島和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國,背后由西班牙波旁王朝支持。
十九世紀初拿破侖雄起后,將意大利半島也納入勢力范圍。當他發現此處竟然還有個微型國,能異常堅挺的存活于夾縫中,不禁大為感動。不僅承認圣馬力諾主權,還提議把周邊土地贈予該國。對于法國皇帝的好意,圣馬力諾予以回復:鄙國對如今疆域已十分滿足,不能接受陛下的贈予。
面對飛來橫財,圣馬力諾非常清醒,外面這么多大國斗來斗去,誰都難保一路長紅,要是拿破侖倒了,別家上門找后賬怎么辦?
在隨后的意大利統一戰爭中,圣馬力諾有如神助,再得貴人相助。
時值意大利國父加里波第撤出羅馬,以躲避法國大軍的兵鋒。當他來到圣馬力諾時,受到接納以及提供大量錢糧資助。一次的雪中送炭勝過百次錦上添花,加里波第對此感恩戴德,在取得勝利后,承認圣馬力諾為獨立主權國家,此后意大利再沒動過兼并的心思。
1862年,圣意兩國簽訂友好條約。
加里波第和紅衫軍
由于國家太小,圣馬力諾從不撩閑惹事,兩次世界大戰始終秉承中立。
不惹事并不意味這個國家好惹,1944年6月,英國認為其境內藏有德軍,派飛機轟炸了圣馬力諾,造成數十名民眾死亡。英軍的蠻橫徹底激怒了這個國家,宣布對盟國陣營宣戰。但為了撇清自己并未站在軸心國一方,也順便對德日及其盟友宣戰,以此表明自己的正義立場。
這等于圣馬力諾宣戰了全世界。既然撕破了臉,德軍也就沒客氣,不久攻入圣馬力諾,并在此與英軍激戰,最終不敵敗退,該國被英國占領。兩個月后,英圣簽訂和平協議,英軍撤出。
戰后圣馬力諾向英國提出賠償,慘遭拒絕。
1992年,圣馬力諾加入聯合國,進一步確立其主權獨立地位。該國雖小,但經濟狀況很好,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接近五萬美元,妥妥的富有之鄉。單是旅游和郵票,每年就有大筆進賬。
能憑著一己之力獨立至今,圣馬力諾有兩大秘訣:一、與鄰為善不惹事,二、誰都比不上的好運氣。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