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卡梅隆,昨日的電影救世主

Advertisements

多年后,詹姆斯-卡梅隆看著自己的《阿凡達:水之道》的票房超越自己的《泰坦尼克號》,位列電影歷史第三,或許會想起自己沖向山火的那個下午。

1

洛杉磯西部有一個城市名叫馬里布,這里最引人注意的有三樣東西。

陽光、沙灘以及有錢人的豪宅。

有一年,馬里布附近的山上燒起了大火,洶涌大火向富人區燒來,無數明星富豪一邊喊著“oh my god”一邊開車潤。

在人群中有一個臭著臉的老男人沒有動作,他先看了看遠處的山火,然后淡定的走進水泵房,拿出噴頭,用防火泡沫噴滿了自己的豪宅。

接著,他換上防火外套和呼吸器,坐在自己的院子里,專注地看著遠處洶涌的山火蔓延而來。

“當這些山丘被一堵100英尺高的火墻從山頂照亮時,你會覺得這就是世界末日。”

這個喜歡拿命看末日的老朋克,叫做詹姆斯·卡梅隆。

他曾經點燃了三把火,為電影業開了二十年的路。

然后又吐了口痰。

這是真正的老魔幻。

2

卡梅隆和末日的緣分要追溯到他的童年時期。

1962年的夏天,世界比較混亂。

作為美國的編外州,加拿大也響應美國的動作,開始進行各種戰爭動員,給民眾分發各種宣傳傳單。

傳單上詳細寫著如何在核戰后的廢土上建立避難所,普通家庭應該囤點什么物資才能在核冬天里活下來。

一般人家在收到這種傳單后,要不然嚇得半死,要不然無動于衷,沒誰會真的去考慮怎么建工事。

而卡梅隆家有那么億點點不同——老卡梅隆是一個電子工程師,硬核理工男,行動派,他在評估了傳單上的避難所設計方案后,迅速得出了一個結論:

還有改進的空間!

于是他自己動手制訂了一份計劃,然后帶上老婆出門采購應急物資,準備在核戰后的廢土上大干一場。

而他的老婆雪莉·卡梅隆有億點點不同意見,她覺得避難所要修,但是生存計劃還還有改進的空間。

有道是“鄰居屯糧我囤槍,鄰居就是我糧倉”,我們得囤槍!

于是她帶回了一批軍火,并現場給老公和兒子表演了一下蒙眼組槍。

這套技術我們一般稱之為。

美式居合。

8歲的詹姆斯·卡梅隆目睹了父母為應對末日危機做的各種準備,然后被他們口中的末日景象直接嚇出了心理陰影。

他發現自己所習慣的和平和繁榮都是虛假的,可能只需要一天,甚至幾分鐘,他所習慣的一切就會分崩離析。

這次沖擊到底讓小卡梅隆的世界觀發生了劇烈的震蕩,后來的很多年里,他都沉迷于讓大家看看末日長啥樣。

3

有這樣一對朋克的父母,卡梅隆自然也不會是個安分的人,他小小年紀就展現了自己的朋克本質,在作死的道路上一去不返。

12歲時,他手搓了一套潛水設備,打算潛到湖底去找找有沒有水怪,結果因為技術不過關差點直接變水鬼。

還有一次在家附近的山里釣魚,突發奇想想要往山谷里走走,結果踩到一塊長滿藻類的薄板,差點直接掉下懸崖,好在年紀小體重輕,抓住了根藤蔓才爬上來。

這些事擱一般人身上,不說英年早逝吧,高低會成熟穩重一點。

結果卡梅隆不但沒有變的小心謹慎,反而變本加厲地作死。

有一段時間他還試圖自己手搓一架飛機,想要直接飛上天與太陽肩并肩。

對這個熊孩子的教育路線,卡梅隆的父母產生了分歧。

卡梅隆的媽咪雖然是個受過軍事訓練的硬核朋克,但她的主業其實是個畫家,正經的藝術生。

雖然我們都知道藝術生如果畫賣不出去可能會發動戰爭,但她老媽的畫,賣的還行。

她敏銳地發現卡梅隆全身上下都是藝術細菌,于是一直鼓勵卡梅隆往藝術領域發展。

而卡梅隆的老爹作為一個工程師,認為理工科才是人類的終極答案,想要讓卡梅隆認真學習物理,將來也做個工程師,說不定就混進通遼宇宙了呢。

兩個比較硬核的父母進行了一番不太友好的物理交流之后,達成了一致:那就兩個一起教吧!

然后卡梅隆就輟學了。

雖然在很多公開的資料里說卡梅隆大學輟學是因為想要搞電影,但看一下他在這階段的職業生涯,很難認為他這個時候就有專門搞電影的想法。

他在這段時間四處打零工,當卡車司機,給學校送餐,還娶了一個酒吧服務員做老婆,怎么看都是一個幻想自己是作家的平成廢物。

唯一和電影沾邊的事,就是在喝完酒吹牛的時候和別人說自己要拍一部在宇宙飛船里干架的電影。

這么混到了1977年,《星球大戰》上映,故事的主要劇情就是在一群人在宇宙飛船和宇宙其他地方干架。

據說,那天走出電影院的卡梅隆在路邊吐了半天。

我上,我也行。

4

一個和影視圈半毛錢關系都沒有的新丁想要進好萊塢并沒有那么容易。

卡梅隆在好萊塢外圍邊緣OB了好長時間,但是完全沒有人理他。

于是他惡向膽邊生,決定去搞詐騙。

他找到了一個有錢的牙醫協會,對著牙醫們一通忽悠,表示,你不想擁有一部自己的《星球大戰》嗎?你出錢我就把你的名字寫進電影里哦!

最后成功從牙醫手里騙來了兩萬美元。

拿到錢之后,他一邊自學特效,一邊手搓道具,成功制作了一個十二分鐘的短片。

不愧是從牙醫手里搞來錢拍的片子。

這個片子,讓好萊塢覺得牙疼。

但也不是毫無效果,好萊塢的B級片之王羅杰科爾曼看到了卡梅隆的短片后表示:雖然這個短片拍的跟個短片似的,但是這個道具,他真的很道具啊!

他看中了卡梅隆手搓道具的能力,決定把卡梅隆招來自己的電影公司做道具師。

作為一個腦洞奇大的朋克,卡梅隆經常能弄出一些離譜的騷操作,

有一次拍科幻片,導演表示需要一些怪物幼蟲,卡梅隆想了想,覺得經費有點不夠,于是直接找來了一些蒼蠅寶寶,把他們丟到了鐵板上。

當時有兩個制片人在片場參觀,他們發現這些蒼蠅寶寶非常聽話,導演一喊開始就開始瘋狂扭動,一喊停就立刻躺在原地裝死,感到非常神奇,于是專門找卡梅隆,問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卡梅隆給兩位制片人展示了自己的裝置:只要導演喊開始,自己就給鐵板通電,電到它們瘋狂扭動,等到電停了,它們哪還有力氣扭了。

這件事給制片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制片人覺得,這個電蛆的小伙子,是個狼滅。

木魚都不夠他敲的。

后來,當一部電影需要一個導演的時候,他便想起了卡梅隆。

這對新人來說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不幸的是,那部電影叫《食人魚2》。

5

很多年輕人剛入職場時候,會莫名遇到一些非常大的機會,足夠讓每一個年輕人都感到人生起飛就在這一刻。

如果你也遇到了這種事,恭喜你。

這意味著,你要背鍋啦!

《食人魚》是一部模仿《大白鯊》的跟風作品,但是它跟的比較好,拍出了驚悚效果,以至于以70多萬成本贏下了1600萬票房。

既然賺了錢,不趕緊趁著熱度蹭一波都對不起羅杰的名聲。

于是羅杰就聯系了意大利的一個制片人,打算聯手拍一部撈錢續作。

總投資16萬美元,去牙買加拍,當地開支便宜,低成本快進快出,撈一筆就跑。

卡梅隆作為這部電影的特效師隨劇組去了牙買加。

電影開拍沒多久,兩個導演就相繼提桶跑路,然后公司一紙調令,要卡梅隆接手這個項目。

卡梅隆非常激動,自己入行才兩年就能拿到導筒,真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這還不大干一場?

他不知道,這里面的水很深,他把握不住。

羅杰找到的這位意大利的制片人名叫奧維迪奧,是一個專抄名作的營銷高手。

羅杰·科曼看中了他優秀的預算管理能力,打算讓他接手這個電影項目。

但是因為奧維迪奧名聲太臭,不適合放在電影導演這一欄,羅杰專門和他定合同,要求這部電影的導演必須用好萊塢的人。

奧維迪奧這個人雖然人菜,但是癮很大,他覺得這部電影自己必須要全權負責,所以先后踢走了兩位導演。

作為一部小小成本影片,好萊塢實在沒心情再空投一個導演到牙買加,于是就在劇組里看了一下,順手提拔了在組里做特效的卡梅隆。

卡梅隆興高采烈地接過導筒,然后發現,這不是話筒。

是個鍋。

6

年輕的卡梅隆是個耿直的暴躁老哥。

正常人看到劇組里全是不會講英文的意大利人,什么事都是制片人說了算,早就意識到自己是個皮套了,偏偏卡梅隆沒這個意識。

很快,他就和奧維迪奧大吵了幾架,然后果斷被開除了。

開除的理由是“能力不行”。

從整個電影歷史上看,這個制片人差一點就改變了電影行業。

因為初出茅廬的卡梅隆真的被打擊傻了,他開始懷疑,是不是真的我能力不行?

要知道,那個時代,電影還是用膠片,并沒有現在數字化時代拍完立刻重放一遍看看效果的美好場景,拍出來到底是什么東西導演自己都不知道。

所以,雖然但是,有沒有那么一種可能,自己真的拍了一堆特別爛的素材,才會被一腳踢回美國?

還好,作為一個朋克,卡梅隆不會靠自閉解決問題。

他決定飛到意大利,去看看樣片,看看自己到底行不行。

行,就繼續干電影。

不行,改行。

他花光了幾乎所有錢,飛到了羅馬,去求見意大利片方,想看看樣片。

意大利片方在辦公桌后面冷落了他半天,最后實在拗不過他,丟給他一份樣片。

卡梅隆看了樣片,整個人直接支棱起來了。

因為他發現,雖然電影就是一坨奧利給,但自己拍的鏡頭,行。

自己拍的東西都是正常的,可用的,自己懂電影。

雖然自己背了鍋,但自己,是不粘鍋。

電影變成奧利給,主要是制片人后來自己放飛自我瞎拍了一堆奇奇怪怪的東西。

卡梅隆試圖挽救自己的電影,向制片方要求剪輯權,而制片方也非常果斷地拒絕了他。

但是,作為一個脫離世俗的朋克,卡梅隆很明顯不理解這些骯臟的彎彎繞繞,他覺得之所以出這樣的事,是因為制片方不相信他,不知道他可以把電影剪成什么樣。

如果我貼臉硬上,展示一下我的實力,說不定他們就接受了呢?

于是,卡梅隆在一個夜黑風高的晚上,偷偷撬開剪輯室的門,打算自己進去剪電影。

至于他到底是剪成了還是被抓了,各種自相矛盾的資料太多,實在也分不清楚。

大概是溜門撬鎖的壓力和不適應意大利的氣候,卡梅隆發了高燒,他一個人躺在羅馬的旅館里,負面情緒涌上心頭。

病痛,被開除的挫敗,心血被踐踏的痛苦,天堂到地獄的失落。

一切交織在一起,編制出熊熊的火焰,火焰中,一個金屬骷髏緩緩向他走來。

他看到了地獄。

7

雖然卡梅隆很努力,但《食人魚2》還是被剪回了制片人喜歡的樣子,然后不出意外的撲街了。

卡梅隆的新人首秀就這樣以一種慘烈的方式收官,以至于很多年里卡梅隆都堅定地拒絕承認《食人魚2》是自己的電影。

但這對卡梅隆來說并不重要,因為他找到了自己現在最想拍的東西,他想把那個火焰中迫近的金屬骷髏放到大銀幕上,讓全世界的人看到。

他迅速創作了一個劇本,講一個來自未來的機械殺手在現代追殺女主角的故事。

定名為,《終結者》。

卡梅隆帶上他的劇本,開始了又一次好萊塢兜售之路。

好消息是,在影視圈踏踏實實地混了兩年之后,卡梅隆已經不算一個行外人了,他著實接觸到了一些實權人物,并且劇本也得到了好評。

但是,作為一個給B級片做特效出身,還剛剛拍砸了1800萬級IP的菜雞導演,沒有人愿意給他一個機會。

情急之下,他找到了羅杰·科曼的助理,蓋爾·安妮·赫德。

安妮·赫德是一個制片人,大卡梅隆一歲,在影視圈多混了幾年,她看了劇本之后表示,劇本還有改進的空間,能拍但是你不能拍,誰叫你是個撲街仔呢?

此時此刻的卡梅隆明顯已經上頭,他為了拍電影已經不顧一切。

于是他向安妮開出了一個條件:只要這電影讓我拍,這劇本我可以1美元賣給你。

安妮·赫德聽了,覺得真香,于是一拍桌子,搞吧。

考慮到安妮·赫德拍完《終結者》就變成了卡梅隆的第二任妻子,我們有理由懷疑這交易里面有其他的秘密。

很快,安妮·赫德就為卡梅隆爭取到了一次會談機會,卡梅隆非常重視這次機會,畢竟好不容易有愿意出錢的冤大頭不能讓他跑了。

他清奇的腦回路在這時又發揮了作用:怎樣才能讓制片方感覺到終結者的震撼呢?

給他們看活的不就行了!

于是他找來了一個演員朋友,發揮自己的特效師本領,給他上了個終結者的半臉機械妝,讓他一腳踹開會議室的大門,闖進了這場會談的現場。

這個非常勁爆的點子顯然給資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畢竟如果不是卡梅隆嘴快,他的朋友可能已經被保安亂槍打死在現場。

資方當場拍板,決定投400萬美元把這個電影搞出來。

400萬美元雖然聽起來很多,起碼比《食人魚2》的16萬多得多,但在好萊塢科幻片這個領域只能算是中小成本。

卡梅隆覺得,就這么個小成本不如就低調點,把錢花在特效上,演員隨便湊合湊合得了。

但好萊塢是什么地方?

你電影沒個明星坐鎮你好意思拍?

發行方很快聯系上了一個筋肉新星,打算讓他出演男主角。

那個新星叫阿諾德·施瓦辛格。

是美國那個,不是常熟那個。

8

施瓦辛格完全不想拍《終結者》這樣的小片,因為他剛拍完2000萬投資的《野蠻人柯南》,馬上要去拍1800萬投資的續作《毀滅者柯南》,誰有興趣看這么一個投資400萬,導演還剛拍了一部撲街B級片的電影?

卡梅隆也覺得,如果讓施瓦辛格這種肌肉猛男當男主,這電影就沒法拍了。

畢竟男主角比反派壯好幾倍,這會讓人分不清到底誰才是追殺的一方。

然而片方很執拗,在片方的壓力下,施瓦辛格和卡梅隆不情不愿地決定見一面,兩人見面之前都打好了腹稿,決定把這次見面攪黃。

卡梅隆甚至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如果實在不行,就和施瓦辛格打一架。

對,和健美先生,打一架。

但在實際見到施瓦辛格后,卡梅隆突然靈光一閃,發現了未曾設想的道路。

他摁住施瓦辛格,用了幾個小時的時間給施瓦辛格洗腦,告訴他他有多適合終結者T-800這個角色。

被煩了四個小時之后,施瓦辛格開出了一個非常苛刻的條件,說如果自己要演也行,但是得等到自己拍完《毀滅者柯南》,你等得起你就等唄。

沒想到卡梅隆是個狠人,說等就等,直接等了施瓦辛格九個月。

態度都到這個地步了,不拍就不禮貌了,施瓦辛格也就接下了T-800這個角色。

在施瓦辛格自己看來,這個小成本電影大概率連個水花都打不起來,就算撲街了對自己也沒什么影響,就當拍完大片度個假。

當然,施瓦辛格自己不會這么說。

在后來的訪談里,他經常吹噓自己早就看中了終結者這個角色,看劇本的時候就覺得自己就是終結者,和卡梅隆是一見如故。

馬后炮,是人類的通病。

9

在等待施瓦辛格的九個月里,卡梅隆接到了兩個新的工作。

之前卡梅隆帶著《終結者》的劇本四處拜碼頭的時候并不算一無所獲。

大家覺得,雖然這個小伙子電影拍的不怎么樣,但是應該是個編劇人才。

于是,這些大佬在籌備《第一滴血2》和《異形2》的時候,就順便給卡梅隆發去了一個邀請,讓他出一版劇本試試。

卡梅隆相當于同時接到了三個工作,《終結者》、《第一滴血2》、《異形2》,而且時間非常緊迫。

卡梅隆這么剛猛的人怎么可能慫呢?

他表示來啊,你們齊上我卡梅隆何懼?

然后給自己定下了非常詳細的工作計劃,每天只睡兩個小時,剩下時間全力輸出。

終于,在這種地獄一樣的極限壓榨下,他明白了一件事:

人類是有極限的。

工作太多真的做不完。

《第一滴血2》的劇本交上去了,但是史泰龍看了一眼覺得不行,得改,于是卡梅隆撂了挑子。

《異形2》的劇本沒寫完,直接交了個半成品上去,給自己留了個伏筆。

只有《終結者》,作為卡梅隆的核心項目,他用盡全力,籌備萬全,只等開拍。

某種程度上,卡梅隆是一個賭徒。

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壓在了自己的原創劇本上,為此放棄了兩個明顯更好的機會。

如果他的豪賭失敗了,這部中小成本的科幻片撲街,哪怕只是不溫不火,他都可能永遠失去導演的機會,被好萊塢徹底踢出局。

但他賭贏了。

10

1984年,《終結者》上映,以650萬成本狂砍7848萬票房,讓卡梅隆一夜成名。

人只要成功了,干什么都是對的。

史泰龍撿起卡梅隆寫的《第一滴血2》,突然覺得這個劇本好像不是那么無可救藥,后來的《第一滴血2》就在卡梅隆的劇本底板上改了出來。

福克斯看著卡梅隆那沒寫完的《異形2》,也突然發現怎么看怎么順眼。

雖然他劇本沒寫完,但是誰會放走一個剛剛拍出了一部回報率超過四倍的爆款電影的新秀導演呢?

于是他們找到了卡梅隆,表示卡哥,之前是我們講話太大聲了,你之前那個《異形2》的劇本我們看了,這個編劇呢我們覺得你不合適,不如干脆連編帶導一起干了吧。

作為一個科幻迷,卡梅隆當然不可能錯過給《異形》系列拍續集的機會,而他也沒有辜負這個IP。

雖然《異形2》的拍攝過程非常不順利,臺前幕后都充滿了沖突,且工期超時,差點讓配樂猝死,讓他被英國媒體封為“片場暴君”,但它還是成功了。

在那個續作就是賣情懷狗尾續貂的年代,大家從沒見過這么給勁的系列續集,甚至有人評價《異形2》為有史以來最棒的商業片續作。

這種破天荒的成功讓福克斯樂瘋了,福克斯高層表示,好兄弟,你繼續拍,要多少錢我給啊。

那時候大家最想看的電影其實是《終結者2》,不管是資方還是影評人還是他的小伙伴,都在瘋狂催他拍第二部。

施瓦辛格每半年都會打電話找卡梅隆敘舊,說著說著就會突然說:

“對了,阿詹啊,你《終結者2》的劇本寫得怎么樣了呀?”

而卡梅隆卻有不一樣的想法,他覺得,自己要整個大活,為自己的興趣愛好拍一部電影。

這部電影的名字叫《深淵》。

這部片子把所有人都拖進了深淵。

11

卡梅隆從小就喜歡潛水,在那個不能上太空看宇宙的時代,水底是卡梅隆最想探索的未知世界。

可惜,卡梅隆愛水,但水不愛卡梅隆。

他拍過九部電影,其中四部和水有關。

三部翻了車。

第一部是《食人魚2》,第二部就是《深淵》。

福克斯非常信任二連勝的卡梅隆,大氣的一甩手,直接丟了4700萬給卡梅隆,讓他拿去隨便花。

卡梅隆也不客氣,直接把預算燒到了7000萬。

然而,這部電影過于追求特效,故事講的并不好,起碼沒有《終結者》那么好,最后票房連本都回不了。

7000萬打了水漂的福克斯很憤怒,卡梅隆看了看,覺得這個事情好像不太好收場。

于是他一拍腦門,撥通了施瓦辛格的電話:老施啊,我們去拍《終結者2》吧。

雖然剛搞了個翻車大作,但是卡梅隆終于愿意組局,這么大的噱頭電影資本肯定不會放過。

卡羅科影業非常干脆地丟給卡梅隆一億美刀,讓他可勁造。

大概是童年時候沒有看到互丟核彈的場面讓卡梅隆感覺非常遺憾,卡梅隆在《終結者2》里專門拍了一段核彈洗地的壯觀場景,核爆的沖擊波摧垮大樓,掀翻汽車,將人類的血肉從骨骼上剝離,成了影史經典的末日景象。

卡梅隆將這互丟核彈的一天設定為1997年8月29日,影片里將稱這一天為“審判日”。

這個命名其實非常朋克。

在宗教語境中,“審判日”是一個象征意味非常強的意象,象征著人類的終結,不得救贖者將被投入火海消滅。

《終結者2》中那天火焚城的景象,就如同圣經上所預言的末日。

如果發動“審判日”的是天網,那么天網的象征無疑就是上帝。

打不死,拆不壞,不斷迫近,不斷摧毀你熟知的一切的終結者,就仿佛是命運,是死亡本身。

人類面對上帝的毀滅意志,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反抗,被灼燒的廢墟殘骸中,人類依然頑強的站起來,頑強的斗爭,并最終奪回了自己的命運。

你可以從中看到卡梅隆看待世界的態度。

也許,就像他那對過于硬核的父母一樣,卡梅隆從未畏懼過末日。

他心心念念的,是在跨越末日之后,這個世界還會剩下什么。

12

《終結者2》贏的毫無懸念。

在上映前,這部投資過億的電影就回了本,海外版權、錄像帶版權、電視播放權,各種周邊授權,直接就賣出了一億美刀。

影片上映后更是風靡世界,全球票房超過5.2億美元,徹底取代了《異形2》那個“商業片最佳續作”的名頭。

但這些對老朋克卡梅隆來說并不重要,他關心的是一些技術上的問題。

對卡梅隆這種人來說,你用電影賺了多少錢不重要,你能在屏幕上看到什么很重要。

早在《終結者》時代,卡梅隆就想要搞一個能變成液體的機器人,但是當時的技術完全做不到這一點,當電腦特效出現后,卡梅隆第一時間擁抱了全新的技術。

為了做這個液態機器人,卡梅隆的團隊專門弄了一個軟件,用來對影片進行后期加工。

這個軟件后來經過修改,變成了一個做圖軟件。

名字叫Photo Shop。

電影上映第二年,卡梅隆成立了一家特效公司數字領域,并撰寫了一份《數字宣言》,其中預言了數字技術對電影行業的改變,預判了動捕技術和綠幕合成在未來的應用。

用當時的評論說,

《終結者2》將電影特效帶入了21世紀。

這是卡梅隆第一次改變電影行業。

13

在這個階段,卡梅隆很像一個正常的導演,拍片頻率密集,出手就水平不凡,而且熱衷拍片。

他先翻拍了一部法國喜劇,拍出了一部《真實的謊言》,擼了3.78億美元。

之后他又盯上了《蜘蛛俠》,打算拍一個暗黑版蜘蛛俠,讓施瓦辛格來演章魚博士。

不幸的是,這個版本因為合同糾紛最后沒有拍成,關于這段故事,之前《蜘蛛俠的奇幻漂流中》提到過。

眼看卡梅隆兩部電影都大火,福克斯覺得卡梅隆應該是不會再隨便翻車了,于是決定找卡梅隆再拍一部電影撈個錢。

但是,在過了一段不用冒險的日子之后,卡梅隆剛好又有了追求藝術的想法,他決定再潛個水。

福克斯都哭了,你不能可著我一只羊薅啊?就不能換家公司追求藝術嗎?

卡梅隆表示,別慌,這次一定給你整個大活。

他決定拍泰坦尼克號。

很難想象福克斯的高層當時是出于什么心態同意了卡梅隆——這個以特效和槍火爆炸出名的導演,去拍一部歷史題材的災難愛情片。

好萊塢就是這么簡單純粹,店大欺客,客大欺店。

甚至如果你的咖位到了卻不耍大牌,你就會被人欺負,被人看不起,被人當成軟柿子拿捏。

卡梅隆不是軟柿子,他是暴君。

14

福克斯同意拍愛情片可能有一個重要因素:他們覺得愛情片不會花那么多錢。

愛情片再怎么大制作也不太可能超過《終結者2》的過億預算吧?

事實證明,他們想簡單了。

卡梅隆并不是要拍一部以泰坦尼克號為背景的愛情電影。

他是要把泰坦尼克號從歷史中摳出來。

為了還原真實的泰坦尼克號,卡梅隆決定親自潛水去拍攝泰坦尼克的殘骸。

把船開到泰坦尼克號沉沒的遺跡再潛下去需要10個小時,潛到目的地后只有12分鐘拍攝。

這樣的收集素材工作,卡梅隆總共干了12次。

以至于有人懷疑,卡梅隆這個家伙是不是就是想公費潛水玩?

后來電影《泰坦尼克號》開篇時的那段深海下的泰坦尼克號殘骸,大部分就出自卡梅隆的親手拍攝。

卡梅隆想要讓觀眾看到真正的泰坦尼克,那作為一個電影人,怎樣才能完美還原歷史上的泰坦尼克呢?

這不超簡單,咱們再造一條不就完事了么!

卡梅隆直接在墨西哥邊界找了個港口,現場造了半條泰坦尼克號出來。

唯一的問題是,等到造完的時候,他們發現自己弄反了。

泰坦尼克號出航的時候,是左側對著碼頭。

而他們造了船的右半邊。

對這種重大烏龍,卡梅隆做出指示:反過來拍。

不要覺得這是很簡單的一件事,反過來拍,意味著在整個場景中,出現的所有圖案、服裝、文字,都要反過來,這樣在鏡頭左右對調之后才能變成正常的場景。

如果你搞錯了一個場景,觀眾就會因為畫面銜接上的不自然而出戲。

等到拍完這些左右對調的鏡頭后,片場工作人員紛紛出現了閱讀障礙和方向認知錯位。

這邊還在布景,那邊福克斯已經坐不住了,你這預算花的是不是有點多?

他們專門派了人去片場核驗預算,核驗人員到現場看到正在造的半只船,回去直接表態:他已經花的夠省了,按這個花錢速度,等著追加預算吧。

卡梅隆絲毫沒有節制的意思,畢竟他從開始拍電影,超支一半就是常態,現在自己都這么大腕了,多超支億點點有什么要緊?

很快,電影預算就追加到了1.4億元,并在持續追加,為了要錢,卡梅隆甚至放棄了自己的片酬。

福克斯被卡梅隆的花錢速度嚇尿了,這又是一個《深淵》?

福克斯努力計算了一下,即使《泰坦尼克號》的表現超過了記憶中最成功的三小時電影——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與狼共舞》,制片廠仍將損失 7000 萬美元。

這不行啊,這么大的虧不能讓我自己一個人吃,于是福克斯想盡辦法忽悠了派拉蒙來一起投資,打算分攤一下風險。

這個決定后來讓福克斯后悔地滿地打滾。

15

卡梅隆愛水,但卡梅隆自己是一團火,一團總在水下燃燒的火。

這團火的感情如此熾烈,以至于可以燒盡一切阻礙,照亮電影的天空。

據說在《泰坦尼克號》拍攝后期,卡梅隆在自己身邊放了一把剃刀,上面放著一張紙條,上面寫著:電影不好看就用它自殺。

老卡對自己都這么苛刻,對手下人更是毫無人性,小李子和凱特·溫斯萊特被老卡逼著天天泡在冰水里拍戲,幾次患病。

凱特后來評價說,自己當時特別想直接殺了卡梅隆,并表態:

以后打死都不會和卡梅隆合作了。

除非加錢。

而小李子沒有說卡梅隆的壞話。

因為他直接就和老卡互刷了仇恨聲望,老死不相往來了。

電影拍到后期的時候,一邊是資方的壓力,一邊是超時的工期,一邊是精益求精的導演,整個劇組都彌漫著火藥味。

在某一天的晚飯時間,劇組成員出現了大面積中毒現象,事后查出,是劇組晚飯的湯里被人下了毒,兇手至今沒有找到。

然而,下毒的人顯然低估了一個追求極致效率的老朋克做事的果決,在發現食物有毒后,卡梅隆鎮定自若地把手指伸進喉嚨,當場嘔吐加吞碳,成了當天晚上少數幾個沒有在急診室過夜的人。

所以第二天還得開工。

1997年,《泰坦尼克號》上映之前,影評界對卡梅隆一片罵聲。

影評人們太懂電影了,他們一算就算出來,《泰坦尼克號》這個成本,根本沒有回本的可能,就是賠多賠少的區別。

《泰坦尼克號》的首周票房也確實不理想,只有2800多萬美元,似乎坐實了卡梅隆撲街的事實。

然后,就像所有現象級電影一樣,它的票房開始節節攀升,連續霸占北美周末票房冠軍15周,最后硬是砍下了18億美元的全球票房,超過了過去所有電影的記錄。

那是,26年前。

熊熊烈火燒沸海水,化作洶涌的蒸汽,推動電影的巨輪向前進發。

《泰坦尼克號》證明了電影市場的容量,以及電影技術的更多可能,就此拉開了大片時代。

這是卡梅隆第二次改變電影行業。

在藝術上它也得到了極高的成就,1998年的奧斯卡上,《泰坦尼克號》直接斬獲十一項大獎。

卡梅隆站在領獎臺上高舉獎杯,喊出了電影中杰克的那句臺詞:

“我是世界之王!”

16

如果將泰坦尼克當成一個小世界來看待的話,我們會發現《泰坦尼克號》也是一部末日片。

不同的地方在于,《終結者2》展示的是未來的末日,而《泰坦尼克號》展現的是過去的末日。

卡梅隆這一次站在末日之后的視角,試圖從殘骸中尋找到末日前的美好。

他就像一個探險家,拼盡全力去尋找那些被隱藏在歷史中的碎片。

星空也好,深海也好,歷史也好,卡梅隆對那些隱藏在大眾熟知世界背后的未知充滿了向往。

這種向往并不一定要以電影的形式表現出來。

有一份世界潛水記錄TOP10,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各國工業的結晶,大國科研的成果。

而卡梅隆,排在這份榜單的第二位。

他是世界上第三個潛入10000米以下深海,在馬里亞納海溝的挑戰者海淵探底的人類。

也是第一個單人潛入馬里亞納海溝的人。

在拍過《泰坦尼克號》之后,卡梅隆就開始思考自己的下一部電影,而在拍夠了深海之后,他將自己的下一個研究方向放在了太空。

有理由懷疑,這個老家伙想要公費去太空旅游。

人人都知道馬斯克想要上火星,但大部分人不知道,卡梅隆比馬斯克早幾十年就已經開始研究怎么去火星。

卡梅隆本人是火星協會的成員,熱衷于和協會中的科幻作家、宇航員們探討殖民外星球的故事,他批評當時的NASA,說,

“作為一個社會群體,我們正在變得肥胖和安逸,并失去了應有的鋒芒。”

還說:

“2012年之前火星上至少要有個麥當勞吧。”

為了上火星拍電影,他為NASA設計了火星登陸探測車和挖掘機,還自己出資設計了一臺輕到能帶上太空的3D攝像機。

2000年的時候,他曾經和俄羅斯航天局簽了一份協議,在俄羅斯進行了一系列太空生存訓練,打算帶著他的3D攝像機坐俄羅斯的火箭上天,在國際空間站呆上30天,然后出艙行走一番,再搭乘美國宇航局的航天飛機回家。

這個計劃因為911被打斷了,卡梅隆沒能去成太空。

去不成太空,那就接著研究大海吧。

接下來的幾年里,卡梅隆沉迷潛水,還拍了幾部海底紀錄片,只在中間稍微拍了一部短片《白蟻兄弟》,用來測試真人和CG互動的效果。

這么折騰到2005年,卡梅隆發現,一般的大海已經沒有辦法滿足自己了,于是他做出了兩個決定。

第一,我要去世界最深的地方看看。

第二,我要拍一部太空電影。

17

攀登珠穆朗瑪的人很多,而進入馬里亞納海溝的人很少,事實上,自從1960年兩個探險家駕駛美國潛水艇潛到探險者海淵后,再也沒有人嘗試過這么做。

主要是因為,和登山比起來,潛水太太太太貴了。

卡梅隆為了進入馬里亞納海溝準備了七年,從2005年組建團隊,一直到2012年才搓出一艘潛水艇。

在同時代,最好的潛水艇是中國的“蛟龍”號,載人深潛記錄達到7020米,而他要挑戰的是10000米以下的深海。

這里面的花費足夠讓很多大企業都望而卻步。

做這一切并沒有什么意義,也不能賺錢,他只是想要下去看一眼而已。

用自己的眼睛好好確認一下地球最深處的風景。

3月20日,團隊將船開到預定地點,但天氣非常糟糕,計劃不得不延期。

在海上等待五天后,海面依然波濤洶涌,難以執行下潛計劃。

3月25日晚上,他叫醒了所有團隊成員,要求對潛水艇“深海挑戰者”進行最后檢測。

船長崩潰地問他:

“你都等了七年了,就不能再等一天嗎?”

可以等,但是那不是卡梅隆的脾氣。

凌晨5點,他穿上潛水服,告別妻子,然后將自己放進內徑只有1.1米的駕駛艙里,被丟進10908米的深海之中。

當超過200米時,海面上的陽光就已經無法穿透海水,圍繞潛水器的只有一片黑暗。

潛艇的探照燈可視距離只有幾十米,在燈光的盡頭,未知的世界包圍著他。

黑暗中可能有龐然巨物正在窺視,也可能有不可名狀之物在低語。

而卡梅隆要在這樣未知的黑暗中等待,陪伴他的只有妻子在海面上送來的些許安慰。

兩小時后,潛水器碰到了大海的底部,在他的頭頂,是1097個大氣壓壓強的海水,如果潛水器破裂,高壓水流會在一瞬間將他切斷,然后他的尸體將在幾秒內被壓成指甲蓋大小的脆骨肉丸。

卡梅隆打開探照燈和攝像機,開始拍攝海底的風景。

遺憾的是,他沒有看到深海巨怪,也沒有看到海綿寶寶,更沒找到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他只看到了一片荒蕪的廢土。

用他自己的話說:

感覺像是到了另一個星球。

在長達三個小時的觀察和等待中,他感受到的只有無盡的孤獨。

18

雖然在卡梅隆的人生中無處不能見到一種霸道的賭性,但卡梅隆的本質并不是賭徒,而是一個冒險家。

他在乎的不是輸贏,也不是刺激,而是冒險探索帶來的成就。

注意是成就,不是成就感。

卡梅隆認為,有些冒險是值得的,有些冒險只是為了冒險而冒險。

像是坐飛機去跳傘,只是為了刺激而刺激,對他來說毫無意義。

“我不這么做也能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力,我要的冒險是創造美麗的新事物。”

卡梅隆曾經說過,

最喜歡的是“蔚藍的大海和浩瀚的星空”。

他用了半生追逐這兩個神秘的領域,想要去看看那些未被人類踏足的地方到底有什么。

他喜歡收集歷史,喜歡學習知識,喜歡科學研究,喜歡記錄那些壯麗的奇觀。

在他潛入馬里亞納深處的時候,他曾經對團隊說:

“登月不是為了證明火箭可以到達那里,我們從深海帶回的每一樣東西,對科學界來說都是寶貝。”

雖然卡梅隆的人生中,和電影發生了無數精彩的故事,并深刻地改變了這個行業,但電影更像是他的副業,他的主業一直是一個冒險家。

電影是他冒險的一種方式,順便還能給他賺點冒險經費。

在這些廣博而神秘的世界中,卡梅隆深深地認識到了人類的渺小。

渺小的人類,在無情的世界面前能留下來什么?

這個問題貫穿了卡梅隆的作品。

只不過,從馬里亞納海溝歸來的卡梅隆,似乎將自己的冒險家之魂留在了黑暗中。

19

2005年,卡梅隆開始拍《阿凡達》。

在《阿凡達》之前,雖然已經有綠幕合成技術,但電影的大部分鏡頭都要靠實拍,布景、道具是電影不可少的一環。

而在《阿凡達》里,卡梅隆幾乎將整個電影都交給了特效公司來制作。

它成功為好萊塢打了一個樣,讓其他導演知道,電影可以完全數字化。

面部捕捉、動作捕捉、虛擬攝影、建模合成。

我們后來看到的那些好萊塢大片,尤其是超級英雄全家桶,都建立在這套技術生產體系下。

《阿凡達》對院線技術升級也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2007年時,全球有280個IMAX影院,其中只有一半是商業電影院。

到2012年,全球IMAX影院數量增加到731家,2016年增加到1215家。

3D更是成了那段時間電影的標配,別管什么電影,都要出個3D版。

這套技術和3D IMAX院線,讓電影行業又多吃了十年的飯。

這是卡梅隆第三次改變電影行業。

在這些跨時代技術的推動下,《阿凡達》豪取27億刀票房,一舉打破《泰坦尼克號》創下的記錄,成為當時的影史票房冠軍。

這個記錄一直到2019年,才被布局了十年的漫威用《復仇者聯盟4》超越。

這兩次突破電影票房歷史記錄的戰績更是讓卡梅隆成了電影界的傳奇人物,在評選電影之神的時候,卡梅隆絕對不會離開候選名單。

20

其實卡梅隆是一個很典型的“為醋包餃子”型導演。

《終結者》是為了火焰中的金屬骷髏,《終結者2》是為了液態機器人,《深淵》是為了展示水下世界,《泰坦尼克號》是為了拍沉船。

連《異形2》都有一個“母親大戰母親”的執念在里面,片尾女主角開著機甲站擼異形皇后,怎么看都是當初那個十二分鐘的小短片時就有的點子。

做好了,是神仙。

做不好,難免淪為自嗨。

在實際的劇本建構上,卡梅隆一直不喜歡玩什么花哨的敘事,很多影評人噴他的時候都會說他故事老套。

在20世紀末,他每一次在視聽上的突破,都會直接擊穿觀眾的預期,讓他的故事顯得沒有那么套路。

而在21世紀,大眾對于視效和故事的閾值明顯變高了。

《阿凡達》在獲得技術上的好評同時,在故事上一直為人詬病,這放在幾十年前是好故事,放在2009年就未免有些老套。

而隨著視效技術的邊際效應越來越嚴重,大眾對奇觀的敏感度也大幅度降低,很多人無法意識到潘多拉星球的奇觀有多壯麗。

《阿凡達》時,這些問題就已經出現苗頭,《阿凡達2》帶來的技術變革并沒有改善這些問題,反而還催生了一件很尷尬的事:

強行3D。

雖然阿凡達帶起了3D熱潮,讓IMAX屏幕普及,但是會拍3D電影的并沒有幾個。

大多數3D電影根本就沒有用到3D攝影機,也不會制作強調3D沉浸感的鏡頭,只是簡單地2D轉3D,毫無必要地強行3D化。

這樣做的唯一價值就是能多賣點電影票錢,卻毀掉了大眾對3D電影的信心。

當大眾感覺3D電影和2D電影觀影體驗差不多的時候,3D技術就白進化了。

而最危險的地方在于,卡梅隆的世界觀發生了一些微妙的偏移。

過去的卡梅隆更在意末日之后的東西,他并不抵觸毀壞這個過程,甚至熱衷于將毀滅本身展現給大家看。

他,享受毀滅。

但也許是多年的冒險家經歷讓他看到了地球上眾多事物的美好,他開始抵觸毀滅,甚至變成了一個環境保護主義者。

這件事就很離譜。

電影工業最主要的推動者,技術論的核心人物,前沿科技的應用先鋒,竟然開始產生了技術恐懼。

一切變得微妙起來。

21

2012年,也就是卡梅隆從海底回來的那一年,卡梅隆突然變成了一個素食主義者。

水終究包裹住了火焰,壓低了他的氣焰,讓曾經熱情四射的化作無火的余燼。

暴君不夠暴躁了,也不夠朋克了。

他逐漸,有些害怕末日。

此時此刻,好萊塢又一次迎來了巨大的挑戰。

這一次的挑戰來自網絡,來自短視頻,來自Netflix的網絡電影,甚至來自疫情。

當大家都已經習慣用小屏幕看視頻,看一個又一個展開瘋狂,跌宕起伏的故事的時候,我們要怎么把這些人騙回電影院?

下一個時代,下一個十年,電影應該是什么樣子的?

這個問題讓所有的電影人迷茫。

自然而然的,大家會想起那個三次改變電影市場,每次都能為好萊塢奠定十年路線的男人。

然而,這個帶著全家,甚至要求整個《阿凡達2》劇組吃素的男人,真的還能拯救電影市場嗎?

答案,我們都已經見到了。

22

在《終結者》的時代,每一點技術進步都能肉眼可見的提高觀影體驗。

極致的技術,可以為觀眾帶來從未見過的視覺奇觀。

而在現在這個時代,互聯網和各種特效大片連番轟炸,已經無限降低了視效在感官提升中的重要性。

一切回歸了故事。

些微的技術提高在普通人的眼中如同蒼蠅翅膀上的雕花,很酷,但毫無意義。

偏偏在這時,卡梅隆搞砸了故事。

當故事都無法觸及合格線時,那些看起來前沿的CG技術,自然都成了鏡花水月。

《阿凡達2》作為商業投資,是成功的,影史票房僅次于《阿凡達》和《復仇者聯盟4》,再往后是《泰坦尼克號》,影史前四卡神獨占其三。

但作為電影救世主,這一次,卡梅隆沒能救下電影。

這不怪他。

真正令人難過的是,卡梅隆身上的霸氣好像散去了。

那個“要么成要么死”的猛人,似乎不夠猛了,再也無法見到那種在末日盡頭尋找光明的霸道。

當然,也許這只是短暫的休憩,朋克有一日會重新歸來。

朋克老了,也還是朋克。

很早之前,卡梅隆就開始穿一件T恤,用來表達自己的態度。

T恤上面寫著:

“時間在創造力面前毫無意義”

卡梅隆一生都在做他自己認為是對的事。

從拍電影,到潛水,到探險,再到環境保護。

也許他從來沒有變,也許他一直都是那么犟,只是我們對他的理解出了問題。

也許,早在那個陪著父母一起準備核戰廢土避難所的夏天,他就已經領悟了一種極為高深的生命哲學:

向死而生。

浮云種種,陣陣煙聲,不過是這位老邁冒險家走向命定結局前,隨風飄過的一陣沙塵而已。

他要去哪里?

天下。

全文參考資料來源如下:

【1】.《天神下凡——詹姆斯卡梅隆的電影人生》

【2】. 《終結者2》電影幕后故事 全球首部成本超過1億美元的電影.號角電影幕后

【3】. 《Man of Extremes:The return of James Cameron.》.Dana Goodyear.紐約客

【4】. “終結者”誕生記 詹姆斯·卡梅隆拍攝終結者前的日子.號角電影幕后

【5】. 詹姆斯·卡梅隆訪談:回顧創作生涯

【6】.《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

【7】.《阿凡達幕后制作訪談》

【8】. 《卡梅隆獨闖世界深極》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