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名大學生被滅口案,真相令人深醒:為什么我勸你做事要留一線?

Advertisements

文/桌子先生

來源/桌子的生活觀(ID:zzdshg)

大家好,我是水木君。

當年轟動全國的“馬加爵”事件相信很多人都知道。

我們先簡單回顧一下。

2000年,來自廣西的馬加爵,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云南大學。

但家境貧寒,且生性孤僻的他,一直以來都敏感易怒,跟同學的關系處理得并不是很好。

他在大學期間,也就跟同宿舍的幾個室友熟悉一點。

然而,2004年2月的某一天,昆明市公安局接到報警電話,稱在云南大學某學生寢室內,發現了4具被鈍器擊打致死的尸體。

而這4個人,都是馬加爵的同學。

逃之夭夭的馬加爵,成了最大的嫌疑人。

落網后,他對自己的殺人行為供認不諱,且一心求死。

但當年的報道,對他殺人的動機,卻沒有做出詳細的公布。

為什么高考的學霸,如今卻成了殺人犯?

為什么父母眼中的天之驕子,卻淪為了階下囚?

馬加爵的案件,因為性質極其惡劣,且顛覆認知,一直成了人們腦海中揮之不去的陰影,然而他的動機卻一直隱隱晦晦,模模糊糊,沒有明確答案。

很多年之后,李玫瑾教授作為當時案件偵破的參與人,也是公安部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家,再一次聊起馬加爵殺人動機的時候,一番話發人深省。

很多人以為,馬加爵殺人是因為和同學打牌起了紛爭,才起了歹意,但其實那只是表面現象。

李玫瑾教授說:很多真相是不能拿出來說的,因為會傷害到別人。

馬加爵的性格并不是很好。

他敏感,易怒,性格陰晴不定,這些一直是他在交友方面的阻礙。

而另一方面,他聰明,勤奮,好學,這些優點,也使得他身上有著難以磨滅的傲氣。

自卑又自傲的他,其實在班上,并不受歡迎。

甚至,會遭到同學的排擠。

有同學過生日的時候,其他人都邀請了,但單單將馬加爵排除在外;

馬加爵唯一還能說得上話的人,就是他的室友,馬加爵把自己的很多隱私和秘密都告訴了室友,可是沒有想到,他的室友后來竟然當著很多人的面把他的隱私“抖”了出來,遂讓他起了殺心。

馬加爵的隱私是什么呢?

李玫瑾教授后來回憶到,在馬加爵進監獄后,她曾問過他一個問題:

你在那一年的寒假,有沒有過性行為?

馬加爵當時的回答是:有,在校外,很多次。

而當時,沒有女友的馬加爵,且正處于大學生的性成熟時期,他到哪里去尋找性伴侶呢?

答案大家隱隱約約都可以猜到。

而這個當時看上去并不光彩的隱私,被他室友知道后,抖了出來。

在一次爭吵的過程中,他最要好的同學當著所有人的面,無情地揭開了這個口子。

一時間,當時在宿舍的幾個人,都知道了這件事。

這給當時敏感自卑的馬加爵,帶來的憤怒和震撼,是空前的。

他內心覺得,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而他的隱私不應該被人當眾揭穿。

這就相當于將他的面子扯下來,放在腳下痛踩幾腳,他的尊嚴被別人無情踐踏。

他今后怎么做人呢?

他怎么在這個大學繼續讀書?

他怎么繼續完成父母的期望、自己的夢想?

于是,他恨極了室友,仇恨的火種瞬間燃起,再加上曾經的小矛盾累計,讓他痛下殺手。

最后,舍友們失去了生命,而馬加爵自己,也受到了法律的嚴懲。

今天說這件事,并不是為了要替馬加爵辯護。

只是,想從李玫瑾教授的這個角度再聊一下這個案件,談談它發人深省的地方是什么。

馬加爵殺了4條人命,固然是罪無可赦,他也為此付出了寶貴的生命。

可是,那幾個室友本不該遭遇這一切。

如果他們在當時吵架的時候,留一絲情面,如果他們不當眾去揭短,也許不會發生這樣的慘劇。

這個案件的真相時隔多年之后公布,著實讓人唏噓和感嘆。

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說:有很多人,他可以做那個事情,但是他不愿意讓大眾知道,你把這個隱私拿出來“炒”,讓大家都知道了,你讓他出去怎么做人?

把別人逼到絕路,做事不留一絲情面,這往往是悲劇的來源。

有一句話說得很好:

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

在人前,給別人留一點面子,也是給自己留有余地。

做人留一線,日后好相見。

留一線,留的是什么?

是善良,是憐憫,是慈悲。

對落魄的窮人,留一些自尊給他,不要在別人落魄的時候極盡奚落和打擊;

對熟悉的朋友,留一些恭敬給他,不要因為熟了,就口不擇言,當眾揭短。

即使對合不來的人,也要留一些慈悲,不要因為兩個人心有芥蒂,就圖窮匕見,傷他要害。

這是人生難得的智慧,也是一種高貴的善良。

馬加爵這個事件,讓我想起發生在我們老家農村的一個往事。

一個鄰居說話從來不留情面,每次跟別人發生爭執,總是撿最難聽的說,因此,他也落下了個“刻薄嘴”的名聲。

一次,因為一點小事,他跟別人爭吵了起來。

他們的聲音越吵越大,引來了許多圍觀的人。

他見自己攻擊對方的理由越來越充分,洋洋得意,便開始在眾人面前大聲羞辱對方身體上的隱疾。

這本是一件很私密的事,其他人并不知道。

但就是這一次爭吵,他毫不留情地將事情抖落了出來。

果然,對方不再爭吵,他的臉紅一陣白一陣的,沒有再吵下去,就羞憤地離開。

鄰居吵贏了,很是得意。

可是他并不知道,那個被他羞辱的人,當天晚上帶著一把刀,把他和家里的小孩全部捅傷,幸虧救護車及時,要不然后果不堪設想。

那個人,把他家人捅傷之后,他家的車子還被劃爛,家禽被毒死,辛苦種的菜也在一夜之間被毀。

可以想象一下,他內心的怨氣究竟有多大?

很多人有時候,只顧自己嘴巴快活,可是你根本不知道,你的嘴巴會給自己招致怎么樣的禍害。

人生在世,很多道理都是這樣。

看破不說破,留一些情面給別人,也是留一些余地給自己。

語言是最能殺人于無形的。

那些毫不留情的貶損,不留余地的羞辱,就像一把火種。

不知道哪一天,會點燃別人內心仇恨的火苗。

當他爆發的那一天,第一個傷及的,就是你。

《弟子規》有言:“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

“面子”這個東西,最是脆弱。

有時候,若你在不經意間毀掉了別人的面子,也許,得到的便是無妄之災。

相傳,朱元璋早年出身貧苦,經常挨餓。

有一天,他正饑腸轆轆,好不容易得到一碗土豆,他立馬狼吞虎咽,結果卻被噎著了。

幸虧邊上有兩個小伙伴,立馬遞了一杯水給他,這才救了他一命。

后來,兩個小伙伴得知朱元璋已經貴為皇帝,就前來投奔求賞。

一個見了朱元璋,也不下跪,先大大咧咧叫一聲:“朱重八!”

這是朱元璋小時候的綽號,帶有羞辱的意味。

朱元璋聽完心里先“咯噔”一下,面露幾分不快。

緊接著,小伙伴又哈哈大笑著說:“還記得那一年你窮的差點噎死吧?沒我的話,你早沒命了!”

他話沒說完,朱元璋龍顏大怒,怕他說出更難聽的話,立馬叫手下人把他拖出去斬了。

另一個小伙伴,深知今天的朱元璋,早已不是當年的窮小子,他先是“噗通”下跪磕頭,又說了下面這番話:

“我主萬歲,想當年微臣隨駕掃蕩蘆州府,打破罐州城,湯元帥在逃,拿住豆將軍,紅孩兒當關,多虧菜將軍;”

一番話說得朱元璋龍顏大悅,立馬給發小加官進爵。

你看,同一件事,不同的說話方式,得到的卻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那個被斬首的發小不懂,他當眾掀開皇上當年的糗事,是在給皇上找難堪。

他這樣做,就好比是當著大臣的面,掌摑朱元璋。

他原本有機會,過上更好的人生,但就因為一張嘴,讓自己不得善終。

著名的潑墨畫大師張大千先生,曾畫過一幅《綠柳鳴蟬圖》。

畫作瀟灑自然,栩栩如生。

他把畫作給另一位大師齊白石品鑒。齊白石見了這幅畫,先是對這幅畫表示了極大的肯定:

“大千先生此畫極為傳神,是一幅上乘的佳作”

然后,他又有點猶疑地說:"不過,我以前畫蟬,曾向一位經驗豐富的農人請教,他說蟬鳴的時候,頭都是朝上的,極少有朝下的情況。

當然,這也只是那個農人的一面之詞,我也沒親自看過,也不一定對。”

張大千把這番話放到了心上。后來,他去山中寫生,突然想到此事,跑到屋外仔細觀察,發現蟬果然是頭朝上的。

后來,他把這番經歷告訴了齊白石。齊白石釋懷地笑笑,說:“我也觀察過!”

張大千這時才明白,原來根本就沒有什么農人,而是齊白石在糾正他錯誤時候的委婉表達。

怕拂了張大千的面子,這才撒了個善意的謊言。

不得不說,齊白石的做法真的讓人驚艷。

大師之所以會成為大師,除了作品雋永之外,他們的人品,更是后世的榜樣。

常常我在想,為什么會有人說話一直委婉,謹言慎行,照顧到別人的感受?

其實,這體現的是一個人的同理心和悲憫心。

他知道這個話說出去會對別人的傷害有多大,他做不出來。

為什么一個人要常懷同理心和悲憫心?

因為有了同理心和悲憫心,你才會懂得自己的渺小,對萬事萬物心生敬畏,才會謹言慎行。

在馬加爵的案件中,有一個細節。

一起5個舍友,他殺了4個,放過了一個。

因為那個舍友從來沒有當眾詆毀過他,在他生病的時候,還照顧過他,給他帶過飯,一直在善待他。

所以,在他的人性被罪惡吞噬,被仇恨填滿的時候,這一絲絲曾經得到的溫暖,仍然沒有泯滅。

那個舍友,因為一次善行而挽救了自己的生命。

這個強烈的對比,實在讓人唏噓。

每個人都有一道最后的心理防線,一旦我們不給他人留退路,就會激發出人心里最深的惡意,最后自己也被灼傷。

“人活臉,樹活皮”,給他人留有余地,就是等于給自己留下了余地。

這是一種智慧,更是人與生俱來的難得的善良。

利不可占盡、福不可享盡、勢不可用盡,留三分余地給別人,也是留給將來的自己。

記住:

路不是你一個人在走,你一念之間的善行,也許就是一粒種子,假以時日,就會長成參天大樹,為自己遮陰蔽日!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情感驿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