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在馬來半島南端和蘇門答臘島之間有一段狹窄的海峽——馬六甲海峽,該海峽是世界最著名的海上交通咽喉之一,中國、日本、韓國等地到達印度洋的船只就必須要經過該海峽了。每年,大約有10萬艘船只從這里經過此地,海峽旁邊的新加坡就利用交通優勢打造成為了世界性的大港口。
然而,從印度洋經過馬六甲海峽,再進入南海的航道相對還是繞路了。人們觀察地形就發現,在泰國南部有一段克拉地峽,其最窄處僅為56公里。如果在這里開鑿一條運河,就能夠溝通泰國灣和安達曼海。如此,從印度洋到南海的航程可以縮短1200公里左右,大量的船只就很可能拋棄馬六甲海峽而選擇走克拉運河,泰國也可以從中得到大筆的過路費,并帶動運河兩岸經濟的發展。
早在17世紀,泰國就已經出現了開鑿運河的設想。在近代,泰國的拉瑪五世(1868—1910年)曾經提出了開鑿運河的計劃,但是由于經濟基礎差,技術薄弱而沒有進行。到了二戰時期,日本也提出了開鑿運河的計劃,但是還未實施,日本就戰敗了。二戰結束后,泰國國內依然人提出開鑿運河,但是一直沒有得以推行。
從技術上來說,開鑿一條地峽運河早已不是什么難事,早在百年前,人類就開鑿了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從資金上來說,泰國的經濟發展在東南亞算比較好的,是可以拿出資金修建的。況且開鑿運河還能夠帶動國內生產,提高就業率,有利于國民經濟的快速運轉。就算沒有資金,泰國也可以和周邊國家進行合作。那么泰國為什么遲遲不動工呢?
最大的原因就是擔心分裂。泰國南部地區是穆斯林聚居區,這里原本不屬于泰國土地。二戰時期,泰國投入到了日本這一方,日本一高興,就將馬來西亞的一部分土地劃給了泰國,也就是今天克拉地峽以南地區。后來泰國眼看日本即將戰敗,又立馬倒向同盟國,如此才免去了國際法庭的追究。而日本劃給泰國的土地,卻依然保留在泰國了。但是該地區一直都有獨立的傾向,他們對泰國缺乏認同感。
泰國地圖
也有人認為:開鑿一條運河,反而帶動了南部地區發展,有利于加強地峽地區民族的認同。如果在運河上修上橋梁,也就是十分完美了。但是對于這件事,泰國可不敢輕易冒險,畢竟還是有前車之鑒的,這個前車之鑒就是巴拿馬的獨立。
原本巴拿馬是哥倫比亞的一部分。當時,美國的經濟迅速發展,美國人非常渴望在巴拿馬地峽開鑿運河,于是美國就在巴拿馬地區搞經濟滲透,并試圖拿下運河的開鑿權。而哥倫比亞認為美國根本沒有開鑿運河的誠意,只是想借開鑿運河來控制哥倫比亞的經濟,于是就和法國談判。1882年,法國正式開工巴拿馬運河,不過很快就失敗了,因為這里的地形遠比蘇伊士地峽復雜,當然也有美國的阻攔。
1889年,法國洋際運河公司宣告破產,運河成為了爛尾工程。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用盡各種方法試圖控制運河的開鑿權,但是都被哥倫比亞拒絕。這時候,美國人就用上非常陰險的一招,讓巴拿馬獨立。1903年,在美國的支持,巴拿馬搞起了獨立運動,哥倫比亞的軍隊來鎮壓,被美國海軍阻止。隨后,巴拿馬宣布獨立,美國則第一個承認。
巴拿馬獨立后,美國順利地拿下了運河開鑿權,并且簽下了美國永久控制運河的權力。之后,美國全面進入了運河的開鑿工作。1920年,巴拿馬運河正式通航。運河開通后,美國東西海岸的交通更加方便了,這也加速了美國經濟的發展。為了加強對運河區的控制,美國在此設立南方司令部和14個軍事基地。美國對巴拿馬運河的控制權一直到1999年才結束。
哥倫比亞的教訓真夠慘烈的,不僅沒有收到過路費,連國家都搞分裂了。試想,如果泰國開鑿運河,那么世界主要的大國就會參與到競爭中來,而沒有拿下項目的大國就有可能從中作梗,支持克拉地峽一帶的分裂勢力,再次上演巴拿馬的故事,最終控制運河。如此,泰國就損失大了。
當然,東亞的大部分國家都是希望克拉運河能夠開鑿的,如此就不必依賴于馬六甲海峽,在航運上還能節約時間和運費,何樂而不為呢?對于中國來說,克拉運河的開通能夠打破馬六甲的困局嗎?我認為這是不能的,因為克拉運河開通后,船只還是會經過印度的安達曼海區域,這里是印度尼科巴群島的控制范圍。而且,附近還有美國的軍事基地。因此,想要打破馬六甲困局,必須還得靠自身的實力,而不是寄望于哪一條運河。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