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環境治理和保護是如今全世界都極為關注的問題,而填海造陸因為大大破壞了當地海洋的環境,常常被人們詬病,而且填海造陸成本也非常高昂,所以要不是迫不得已或非常需要,一般是不會填海造陸的。
去日本旅游的朋友應該會發現,許多日本的知名大城市,比如東京、大阪、名古都,市區雖然緊靠大海,但幾乎找不到風景優美的海濱沙灘,不是很美觀,近海部分全是一片片填海造陸建成的港口、工廠,其實這在日本非常普遍,通過查看地圖就不難發現,日本沿海的填海造陸有多嚴重。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島國,山地和丘陵超過了國土總面積的70%,而且河流短小,水流量不高,因此沖積平原往往比較狹小且零散分布,面積最大的關東平原也僅有1.6萬平方公里,但是日本人口眾多,接近1.3億人,農業、工業、居住都要用地,怎么辦?填海造陸。
東京
名古屋
大阪
北九州
鹿兒島
廣島
可以看出,日本大中城市基本全部是港口城市,尤其是幾個大的都市圈,市區沿海基本全部進行了大規模填海造陸,這才建立起了港口、化工基地。最著名的東京灣,接近90%以上的海岸線都已經被填海造陸,東京羽田機場、名古屋中部國際機場、大阪關西國際機場都是填海造陸形成。
據統計,僅1945年到1974年間,日本填海造陸的總面積就接近12億平方米,相當于整個中國香港的面積,可謂是相當瘋狂。雖然現在日本并未停止填海造陸的步伐,但是規模和力度已經小了許多,畢竟在當時整個社會對環境保護并不算重視的情況下,如此大規模的填海造陸未引起社會強烈反對,而今時不同往日,想要繼續瘋狂填海造陸已經不太好辦了。而且如今隨著技術的進步,糧食產量提升較快,工業產品也有些過剩,填海造陸也不是那么迫切了。
比較有意思的是,日本昔日的第二大湖泊——八郎瀉,因為當時火熱的造陸工程而消失,成了日本人揮之不去的痛。
八郎瀉是一個咸水湖,面積有220多平方公里,南部和日本海相連,為了增加水稻耕種面積,千葉縣在1957年開始進行圍堰填海,但采取的是荷蘭的做法,先將內部湖水抽干,再填充泥土改造成農田,雖然工程量小了很多,但是這也導致農田低于海平面,1983年日本海大地震引發海嘯,海水涌入,這片農田和里面的村落遭到了滅頂之災,日本又不得不花費大量資金整治。
但可悲的是,工程完工不久,農業技術提升,日本稻米產量開始過剩,當時造陸種田如今就顯得毫無意義了,而且日本消失了第二大湖泊,這個代價也算是一種懲罰吧。
八郎瀉現狀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