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林夕這么多歌,道理都懂,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Advertisements

林夕說,他見過最美的景象,是有一年和一個人去日本,在東京塔上觀景,這時忽然下起了雪,可能此生再也看不到那么美的景象了。東京之行的十年后,他寫下了一首經典《富士山下》,《富士山下》是林夕花了三個小時寫成的,聽眾卻悵然回味了十年。林夕總是能用微妙的言語字眼,描述那些轉瞬即逝無力捕捉的微妙感覺,并且精確、生動,當我們讀到這些詞的時候,回憶瞬間撲面而來,躲都無法躲!

98年左右,林夕皈依佛教,作品開始禪意內化,“Sorrowismeaningless”是《富士山下》的英文名,這首歌林夕想傳達的就是Sorrowismeaningless中的meaningless:“釋懷”。

,旋律間白雪飄飛,覆蓋了情路,也覆蓋了殤痛。林夕在這里用了“攔路雨”、“雪花”、“飲泣”、“凍”、“風褸”等詞帶出華麗而傷感的雪景回憶,營造了寒冷凄清的氛圍,亦鋪陳出整個故事的前序。

回憶是巨大的漩渦,讓人無可奈何又身不由己,最后一次共度情人節,最后一次送她回家,卻無法再送她鮮花,不忍再用這甜美的毒藥繼續蠱惑她的靈魂,留下最后一絲殘存的希望。一生一世的付出與等待,最終換來的也許只是焚心的回憶,這個代價太過昂貴,即使她愿意,他也絕不應允。很佩服林夕的天才詞感,“取暖”、“規勸”、“劃損”這三個詞,不但韻律工整,也和全曲的意境和當時的場景融合得天衣無縫。

“曾沿著雪路浪游,為何為好事淚流,誰能憑愛意要富士山私有”這是全詞的核心思想,從而引申出林夕那段著名的的“富士山”理論:“其實,你喜歡一個人,就像喜歡富士山。你可以看到它,但是不能搬走它。你有什么方法可以移動一座富士山,回答是,你自己走過去。愛情也如此,逛過就已經足夠。”

林夕的詞讓人看了時而遐想留戀,潸然淚下;時而大徹大悟,清醒釋懷。

有人無法理解“要擁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這句話,林夕在一次訪談中談到對安全感的詮釋,他說,越是愛一個人,越是沒有安全感,因為害怕失去,無論是哪一方,一直處于不安的狀態中對雙方都不利,如果能首先做一個心理建設,試著接受失去他的可能,那個時候反而會產生最強烈的安全感,其實更有助于感情的穩定。

這個放開與寬恕的故事,充滿了禪意的思辨,若想擁有,不是靠雙手去索取,而是必須先懂得如何放棄與失去。

只是,林夕的歌聽了這么多,道理都懂,但是依然不能好好過一生,依然在愛情的漩渦里兜兜轉轉,傷痕累累。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