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每周一下午5點半,是小葉子的鋼琴課時間。
上周,剛好看了花時間分享的果果學琴和爸爸吵架的故事,想著我家這位學琴也是各種波折,花花分享的方法挺好的,甭管孩子啥狀態,我應該鼓勵、鼓勵、再鼓勵!
結果當天就翻了車……
實在是“氣”啊:
是這樣,一節課一共45分鐘,剛坐在鋼琴前、按老師的要求復習上節的曲子,小葉子就開始“噘嘴”了,隔了一周,音階、拍子、手勢……忘的忘、錯的錯,老師不滿意,孩子也很沮喪。
因為不熟悉,需要再彈……老師問知識點,她支支吾吾,剛教完的換了一行譜,又忘……這一晃兒,半節課過去了。
終于開始學新課了,小葉子沒了大半興致,遇到卡殼的地方,她一會說要喝水,一會兒又想上廁所,還問老師,“再彈幾遍能下課?”
呃……看著這個一上課就在盼著下課、平時在家想不起來喝水上廁所、一到鋼琴課就賊積極、續課時信誓旦旦說想學、實際學又這幅樣子的娃,我,忍不住——怒。了。
感受了一下,這份“怒”,有好多好多層:
首先是心疼錢,跟打了水漂一樣,一節一節的出,這倒也不要緊,效果呢?不求進展多飛速,但總倒退,是啥意思嘛?
其次是著急,孩子對待“挫折”的態度,不是“迎難而上”、多多練習,而是不樂意更進一步、想逃避。
最最最糾結的,是關于這門課到底該不該繼續學,我真的很希望她堅持,體驗一下“我能行”;覺得就這么放棄特別可惜,更擔心以后遇到同樣的事兒,她也會隨隨便便放棄不懂“堅持”……
打住打住!唉,為人父母,就是容易這么“災難化”所有的“后果”……和老公吐槽,他有句話,在當下特別的火上澆油,但又真的是,靈魂拷問,一下把我給整愣了:
“你能接受,孩子不學鋼琴課嗎?”
對哦,半年前還完全沒這煩惱,我是怎么“想不開”,在暑假的時候開始給娃報鋼琴課來著?
想起來了,是因為小葉子說對鋼琴有興趣,我也喜歡,就琢磨著“多一個興趣”、“嘗試看看”,以后多個熱愛。
當時完全沒指望孩子未來考級、靠這個加分、走專業路線啥的,還發圈提醒自己“謹慎入坑”,結果呢?
入著入著,就想“一坑到底”、不允許孩子“出來”了——嘿,說好的“嘗試”呢
我反思了下,其實這么想讓孩子學琴、又特別擔心她隨便放棄,有我自己的“私心”,攪合在里面:
我在小葉子這么大、也是幼兒園大班的時候,學過快一年的電子琴,但上小學后,我的爸爸媽媽擔心我學業壓力大,就把課停掉了。
(小時候彈琴的我)
這件事長大后,就成了我的一個遺憾情結,“都怪爸媽替我放棄了”,于是我不停地美化學琴的回憶,想象自己如果能繼續學,得老厲害了……
所以,當小葉子一排斥不想彈,我就會本能地想起這件事,不想因為我沒能及時“輕推”孩子一把,長大了也變成了她的遺憾。
但其實,這份擔心是我自己的,不是孩子的:
未來人生中,如果真的有興趣,可以有無數契機繼續學,在香港上班那會兒,我就陸陸續續利用周末學了一兩年,現在不也還是跟著孩子又在撿了……
(13年那會兒,我在香港,下班時間學鋼琴)
所以啊,不上綱上線,想著一個決定就耽誤孩子終身啥的,真是既放過了孩子,也放過了自己。
至于投入錢讓孩子學,就更沒有責怪孩子的理由了,明明是我一次次主動掏錢,孩子從沒逼我。
有時忍不住想和孩子叨叨“你知道一節鋼琴課多貴、你得好好學啊”的時候,就會想起這張攝影師劉濤抓拍的照片:
當時這個媽媽在路邊使勁兒打小孩說,“300塊錢一節課你給我考成這樣,看我回家怎么整你”,看得好難受啊,為什么要這樣去“羞辱”孩子呢?
掏錢讓孩子學,本就是為人父母,心甘情愿打開一扇窗、提供一份支持而已……以“愛”之名綁架孩子“必須學好”,這份壓力稍稍換換位,想想如果是伴侶、家人、領導對自己提要求,就會知道有多難受了。
想到這里,當從根兒上、我接受了“孩子可以放棄鋼琴課”,好像接下來的很多事兒,都豁然開朗了許多,也意外的,變“順利”了很多。
我做了這么幾件事:
1、觀察孩子為啥受挫,和老師溝通。
小葉子并不是個“抗挫力”差的孩子,比如編程,聽起來就有點難是吧?她已經整整堅持一年,馬上要升級到高階班了。
那為啥到鋼琴這,畫風就不一樣了呢?我發現,還是難度和回應方式的問題。挑戰如果過大,孩子不但不能從中得到發展,還很容易挫傷原本的自信。
跟課時我特別仔細觀察了,她經常每彈一兩下,就被老師打斷、糾正,關于手型的部分尤其多:
“立個雞蛋”、“手要站起來”……聽起來這么簡單的事兒,但孩子就是很難同時兼顧識譜、節奏,有一兩個手指,老是忍不住翹起來。
換做是我,也挺受挫的,感覺自己老是做不對。
問了老師,她說主要是考級需要,手勢必須標準,再有就是手型標準,彈奏也會省力。
我就在下課后和老師商量,能不能多去示范“手型正確輕松彈琴”的好處,同時表達了我們不以考級為目標,希望鼓勵為主、手勢問題放低要求,給孩子一些成就感。
老師這周就調整了,沒被糾正的小葉子很意外,也很開心,直接積極影響了她整節課的效率和狀態,竟然一次都沒問啥時候下課,連我都吃了一驚。
2、重新核對目標,學的是啥,為啥而學?
我回憶自己學琴的動力,最主要就是,能彈出流暢的曲子,覺得特別美妙,至今,我都還記得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我在學校的藝術節活動上為全班的小朋友們伴奏《小花貓》。
孩子也是啊,小葉子本來很期待,能在鋼琴課上彈出曲子,但是每一節課,我們倆聽到的,都是斷斷續續、聽不出旋律的一個個零散的音。
有天坐她后面聽得我這個痛苦,然后我瞄了下譜子:呀,這不是小葉子會唱的歌謠《Row Row Row Your Boat》嗎?!
之后我就和老師溝通,能不能在進入一首歌的時候,先示范一下“整首曲子”流暢彈下來是什么樣子,讓孩子有個“目標”和“期待”,通過練習原來最終可以彈成這樣。
這首歌也的確讓小葉子眼睛放了光,有了更多的動力,“媽媽,我彈的是《Row Row Row Your Boat》!”
我還邀請小葉子畫了一幅畫,關于——學會彈鋼琴有啥好處。
孩子的內驅力,需要通過熱愛來喚醒,如果彈琴只是枯燥的練習、零散混亂的調調、不停的糾錯,大部分人,都會在這個過程中消耗掉對彈琴的熱情。
我們一起想象,會彈琴的好處、能帶來什么,小葉子說,“能上舞臺表演”、“能自彈自唱”、“能開心”……我補充問了一點,“你會享受音樂嗎?”她點點頭。
享受音樂本身、通過藝術去紓解、釋放、表達內在的世界和聲音——才是學鋼琴的本來目的。
那我們就更沒啥好擔心的了,即使不學鋼琴,也一樣可以熱愛音樂啊。
我想了想,無論是小葉子按到一本音樂繪本書、手舞足蹈地開始指揮:
還是在公園路邊,開心地用撿來的葉子,拉起了小提琴:
又或者是超級興趣地擺弄其他樂器、好有熱情地學唱《let it go》……
她已經,在享受音樂本身了。
3、讓“享受音樂”,成為日常。
元旦的時候,我和老公說要來點儀式感、相互送禮物,我隨口說了句,我要鋼琴,孩子也能彈,他還真下單了個智能鋼琴……
因為不是真鋼琴,我總覺得,這玩意兒彈起來不是那么回事,直到周末連上ipad,發現只彈Do和Re兩個鍵,竟然能合著背景的伴奏,彈出《獻給愛麗絲》,這比吭哧吭哧學很多才能彈到這首曲子,好太多了吧!
小葉子很開心,她一直很向往能彈這首曲子,不過試了一次,發現只有50幾分,又發脾氣了。不管我怎么說,“你記得是二分音符、兩拍,別松手太快”,她都不樂意再試。
管她呢?這不也是給我自己買的嗎?我來!
不想著說教,不想著示范,本來我也有半吊子基礎嘛,我就跟著彈彈彈,錯了也沒關系,《瑪麗有只小羊羔》、《兩只老虎》、《藍色多瑙河》……
一連好幾天。老公也來湊熱鬧。
你猜發生了啥?小葉子拍拍我,“媽媽,你靠邊,我要彈!”
這一次,《愛麗絲》她彈到了90多分,也因為頻繁地練習到Do、Re、Me,新一節的鋼琴課,這幾個音反應都很快,無形中,體驗了一把“練習會帶來進步”的好體驗。
老師夸了兩句,她下課就和我激動地說,“我每天都要練好多好多遍!”
“好呀!”
哈哈,我對這個話的實際執行情況不抱期待,但這一刻她對彈琴的信心,以及她從挫敗到有信心的過程,讓我覺得特別地寶貴。
美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家、心理學家丹尼爾西格爾說,當孩子因為挫敗沮喪、發脾氣時,重要的不是去消除行為,而是去培養能力,幫助孩子更好地去應對。
也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鋼琴,未來仍然可能是我們放棄的第一個興趣班,但我相信,孩子已經學到了,遠比成為鋼琴家更寶貴的東西,而她對音樂的熱愛,也將一直在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