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隨著現在網絡生活的普及程度的提升,有人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在城市生活里,想讓一個人廢掉其實很簡單,只需要給他一個不大的空間,再給一根網線,如果再加上一個外賣電話,俱備了這三樣東西,那墮落往往就開始了。
乍看這句話似乎說的過于夸張,但仔細想想,身邊好像已經有了這樣的例子。習慣了三點一線,短暫的溫馨與舒適,很快能磨掉一個人的棱角,開始變得矯情,變得沮喪,好像世界上不痛快的事情都找上門來。
已經步入社會的我們,想一想,有沒有這樣的同感呢?
0 1
畢業以后,與很多同學的聯系越來越少,我曾是一個稍微有點自卑的人,所以當時腦海里總是這樣鞭策自己: 與同學朋友們許久未見,別人一定都在悄悄的努力與拔尖,而我也不能落于人后,等下次見面,我也一定要讓他們刮目相看。
也正是靠著這樣的自我鼓勵,我沒有放任自流。除了那一份自卑,其實我的心里還埋藏著一份不屈與好勝,我不允許自己變成別人眼中的 “不能成事”的那一類人。
離開學校兩年后的同學婚禮上,我們很多人又重逢。然而,滿心期待的我收獲了滿滿的震驚。當年在學校里優秀的同學,短短兩年時間變得差點認不出來,他似乎與世隔絕了兩年。閑談下來我了解到,他現在的薪資其實并不算低,但 判斷一個人的標準卻從來不止看他的薪資水平,他 身上沒有了年輕人的那種活力。畢業后,因為工作穩定,自己租了房子,每天就是工作,外賣,游戲,吃各種垃圾食品,兩年時間,身材發福,眼鏡度數上漲,眼神失去了靈氣。
這時候我才意識到,這種人,不正是契訶夫筆下那個 “裝在套子里的人”嗎?他在自己營造的一個舒適區里,把年輕人的斗志消磨的一干二凈,不愿意走出舒適區,這樣子用不了多久,即便不廢掉,但想讓他重拾活力,便比登天還難了。
0 2
曾有個周末,閑暇之余,我去了市圖書館。拿到自己喜歡的書之后,我坐在一個角落里,身邊是一個男孩,年齡不大,像是個大學生。我翻開書的時候,他擱下了筆掏出了手機。沉浸在書中文字的時候,我用余光看得見他,期間他放下手機好幾次,又拿起手機好幾次,然而,學習的時候總體還是比不上看手機的時間,要走的時候我才發現,原來他在玩游戲。
回去的路上我就一直在想,這分明是兩種理念的碰撞。 一種是短期的快感,另一種是長期的投資。游戲、微博、視頻等等很多東西,確實玩的很舒服,因為很快就可以獲得反饋,人喜歡這些乃是正常現象。學習、讀書、提升工作技能、健身,這些都需要漫長的反饋周期,大家沒有耐心去堅持也正常!
但問題是人得學會控制自己,眼光需要長遠一些,充實自己,遠比充實時間艱難,然而收獲的也更多。時刻謹記: “毀掉我們的不是我們所憎恨的東西,而恰恰是我們所熱愛的東西。”
0 3
曾經有個濃烈哲學味道的問題:『假如你只剩下1天,你想做些什么?』其實很多人大概第一反應不會是要做些什么,而是這些年都做過什么,然后一對比,才會發現很多事情還沒來得及做。
人生是一列單向列車,每個人都有自己綻放的時候,而作為一個教育行業的工作者,看到這個命題,我只會覺得肩上的擔子又重了幾分。
上面的這些話,相信很多人也進行過思考,但是,有沒有想過要去改變呢?
青鳥做的是 職業教育,當我們的畢業學員即將邁入職場時,我們要從多方面為學員鋪好路, 既要做好IT技能方面的培養,也要做好職業素質方面的訓練。
職場對于一個員工的衡量標準也會從多方面來考慮, 光有技能沒有職業素養,或是光有好的素質沒有好的技能,企業對這個員工的綜合能力都是有所懷疑的。很多時候,學生的很多綜合性能力,是從學生的職業學習生涯就開始培養了,所以, 職業教育的每一個環節都是重要的,都是不能錯過的。
多年來, 北大青鳥職業教育一直致力于培養全面的、優秀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為企業輸送亟需的緊缺型IT行業人才,這樣的學員走上工作崗位,會給自己帶來希望,也會給家庭帶來希望,更會給教育帶來希望!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情感驿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