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游瓜塔佩千島湖 做客毒梟豪宅 聽梟雄風云 探秘毒梟傳奇

Advertisements

瓜塔佩千島湖在哥倫比亞第二大城市麥德林郊外,是一個用智慧將村鎮山丘淹沒而成的人工湖,是一個碧水呈奇,千島千姿,風光旖旎的千島湖,她以攀天梯登瓜塔佩巨巖一覽其湖光山色聞名于世。到哥倫比亞必去麥德林,到麥德林必來瓜塔佩。

瓜塔佩千島湖清澈的碧水,像一汪眼淚滴落在安第斯山脈中,至真至純地在群山疊翠中蕩漾。千島竟秀其中的瓜塔佩巨巖鶴立雞群的守望者,守望這堆堆似玉,塊塊如翠競相媲美的千島湖。百萬年的巨巖,斗轉星移間,靜觀天地滄桑,風起葉落,默賞世態炎涼。

“湖光瀲滟坐舟行,玉液傾杯琥珀盈。鷺叫高空親客旅,奇峰秀島似精英”。舟游其中甚如“千島碧水畫中游”。看天上云聚云散,湖水煙波浩渺,群山疊翠環繞,讓人從骨子里產生一份寧靜與純粹。如此山、水、人合一的境界,遠離了城市喧囂,忘卻了私欲名利,滌蕩了世俗雜念,成就了行者忘我的注腳,亦是孤單淡泊的歸宿。

快艇繞過一個個婀娜多姿的湖灣,穿過一個個風景迷人的小島,許多土豪的湖景房漂亮的如天上人間,童話世界。

在這如夢如幻般的世外桃源建一座房子,和心愛的人在一起,過上田園般的生活,應該是很多人的夢想。

眼前這湖灣上是現哥倫比亞著名球星James Rodríguez的房子,大毒梟巴勃羅·埃斯科巴的一處莊園掩映在另一個湖灣上。

哥倫比亞雖說不光有毒梟,乞丐,游擊隊,但來到哥倫比亞不得不提世界可卡之王Pablo Escoba巴勃羅·埃斯科巴,這是一個舉世無雙獨一無二的傳奇人物,現實版的Tony Montana。

哥倫比亞毒梟巴勃羅·埃斯科巴曾被《財富》雜志評選為全球7大富豪之一,在鼎盛時期手下擁有4萬人組成的私人武裝力量,裝備精良程度甚至超過了國家軍隊。80年代的哥倫比亞乃至整個美洲,巴勃羅的名字都是恐怖與財富的代名詞。

狡兔三窟,大毒梟巴勃羅·埃斯科巴在冊豪宅就有96處之多。

在一彎翠綠的水面上我們的快艇靠了岸,岸邊停泊著漂亮的游艇,快艇和帆船,岸上一棟漂亮的半圓形白色建筑映入眼簾。

接待我們的是巴勃羅莊園管理員的女兒,巴勃羅死后原來的管家一直在這里看管著莊園,其女兒也就成了這里的“接待兼導游”,半圓型白色建筑是原來的歌廳,現在管理員一家人居住。

兩條碎石板鋪就的平行小路,中間是類似高爾夫果嶺的短草,雖然沒有修剪,但依舊整齊,平行小路不知是車轍還是上下道,兩側是平行延伸的排水溝,看似簡樸,仔細觀察設計考究,做工講究,路的盡頭一棟白色的建筑掩映在綠色的棕櫚樹中。

這是巴勃羅曾經的莊園,如今雖然現已破敗,但仍能看出當時輝煌的印記。三面環湖的U字形建筑,分別是巴勃羅女兒,兒子及其他家庭成員的房間,廳堂居室區域分配精細講究,主廳正前方的湖灣處是個露天游泳池,U型中間是私用花園。由于毀壞嚴重隨時有坍塌的危險,不能進到里邊一睹內情,我們只能沿湖岸圍著殘敗的建筑轉,聽導游講她的輝煌與滄桑。

80 年代初,販毒集團之間為了利益彼此爭斗,一個販毒集團為了報復麥德林集團,經過周密部署給這里放了200公斤炸藥,幸好麥德林集團提前得到了消息,及時把人撤走了,才沒受到很大的人員損失。看這廢墟的姿態流露著時間的流逝,脆弱嬌嫩的植物在瓦礫上頑強的生長出來,卻掩蓋不了廢墟的滄桑。

我們腳踩著碧綠的衰草,無聲的數著歷歷在目的花崗巖石柱,他們頑強的支撐著昔日的豪宅,幾十年過去了,裸露的花崗巖地面和精雕細琢的柱腳依稀可見當時的奢華。

巴勃羅在1993年12月2日被擊斃前,每年可賺200億美元,據說只是老鼠的啃咬就讓他損失10億美元。

上世紀70年代,鼎盛時期的巴勃羅一天就能收到6000萬美金。

那時,正是美蘇爭霸的時代,“第三次世界大戰”似乎隨時都會爆發,兩國都儲存了大量核彈頭,彼此都具有摧毀對方的能力,史稱“冷戰”時期。

機緣巧合之下,巴勃羅開始接觸可卡因生意,野心勃勃的他將毒品販賣到了隔海相望的美國。當時,美國無暇顧及南美小國的毒品流入問題,巴勃羅的生意越做越大,致使美國邁阿密毒品泛濫淪陷成了一片地獄。

那時的巴勃羅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史稱最囂張的毒梟。逮捕他的警察,不出3天就被人射殺;審判他的法官,妻子被輪奸,沾滿精液和血液的內衣被直接寄到法官辦公室;通緝他的哥倫比亞總檢察長,被他反過來懸賞1億美元捉拿,最后橫尸街頭。1987年,他的兄弟奧喬亞被捕,負責審判的哥倫比亞最高法院院長先后辭職,司法部長不得不取消逮捕令。

我們邊走邊聽邊看,看到這里,真的太佩服哥國人的藝術細胞了,在波哥大,麥德林及我們所到的城市無處不有的涂鴉,無處涂鴉不栩栩如生,可就是不知道這涂鴉在此的寓意。

巴勃羅一方面是殺人魔王、野心家,為了利益和權勢,他不惜高舉屠刀大砍大殺,鏟除一切擋路之人…

另一方面,他又深愛著自己的家人,面對家人他有血有肉,有情有義,他是一個孝順的好兒子、深情的好丈夫、溫暖好父親。

上一分鐘他還在冷酷指揮殺人并將尸體擺好造型吊上大樹,下一分鐘他就能立刻變身愛心先生,護送嬰兒車和焦慮的母親。

巴勃羅的母親是個虔誠的教徒,母親的話他言聽計從;他情婦無數,卻一直將妻子置于神圣的地位,為了女兒他曾經逼迫情婦墮胎,因為他答應過女兒不會再要其他孩子了;為兒子建的動物園超過了哥倫比亞國家動物園。

他除了揮金如土為自己消費外,還接濟窮人,在街頭直接給窮人發錢,發吃的。為他的家鄉修建了32所幼兒園,23所小學,11所私立中學,7所公立中學,2所大學,600棟設施齊備的住房、教堂和醫院。當時哥倫比亞平均百分之13的文盲,而他的家鄉恩維加多市目不識丁的現象已成為歷史。他被當地老百姓稱為:拉丁美洲的羅賓漢。

“羅賓漢”把販毒得來的錢在街頭一筆一筆發給老百姓,驚愕的電視媒體,簡直無法理解這種行為,但很快就屈服并與之合謀了。在一個女記者兼情婦的幫助下,巴勃羅謀劃進入政壇,金錢和子彈都要有,他要俯身控制這個國家。他開始操縱選舉,1983年,他先后被選為恩維加多市議員,哥倫比亞眾議院候補議員,想當總統的毒梟,逼走了票數領先于他的候選人,而且幾乎要成功了。

巴勃羅不愧為頭號毒梟,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以更加富有雄辯力的言詞答道:“我們的行動是替國家分憂解難,是彌補政府的無能。我們的存在,正是給廣大的工人和農民提供機會、帶來實質利益,反而有人要消滅我們!我們對國家、對民族,到底是有罪、還是有功?”

為了美化自己的犯罪行為。他將自己的毒品生意美化為:反抗美帝的正義行動。他四處宣揚:哥倫比亞人民終于拿起了打擊美帝國主義的有力武器,我對美國的2500萬吸毒者不負任何責任!而他所謂的“打擊美帝的有力武器”正是可卡因。在當地人眼里,巴勃羅是一個英雄。

面對洶涌而來的毒品和每年數百億美元的流出,社會秩序和經濟都瀕臨崩潰邊緣,美國政府終于坐不住了,美國政府評論他和他的販毒集團:是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兇惡、最危險、最殘暴、最大膽,也是最有錢的犯罪組織,與這個組織比美國的黑手黨就是個小學生。

想除巴勃羅,這談何容易。1984年3月,在美國軍事顧問的指揮下,5000名哥政府軍乘坐大力神運輸機直搗麥德林集團的老巢。在數十架美制F-16戰斗機和阿帕奇直升機的空中支援下,打死150名毒販,俘虜了上千人。但是,巴勃羅的反擊也異常犀利。僅過1個月,哥倫比亞禁毒總指揮——司法部長拉臘被槍殺。

后來發展到進攻司法部大廈,連地對地導彈都用上了......戰斗一直持續到深夜,直到哥倫比亞國防軍加入戰斗,毒販們才帶著5名法官和1名警察局長離去,留下34具警察和11名法官的尸體。

1989 年,美國航天局動用最先進的偵察衛星和紅外熱像儀定位了埃斯科巴的位置,哥倫比亞政府發動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緝毒行動:200名特種隊員從天而降,國防軍精銳數千名官兵左右合圍,動用50架F-16戰斗機對巴勃羅的毒品基地進行轟炸…但是,巴勃羅還是奇跡般地逃了出去…

1991年,哥倫比亞政府接受了巴勃羅的招安條件:建一座專門監獄以確保他的生命安全。

為此,他為自己建了一所豪華監獄,有私人套房、辦公室和水流按摩浴缸…

1992年7月22日,巴勃羅害怕被引渡到美國受審成功逃獄,他的入獄和越獄,不但使哥國人為之震動,而且美國及其他一些國家也為之坐臥不安,巴勃羅創造了新的傳奇越獄神話。

他和家人躲避到一個山洞里時,因女兒說冷,他打開一箱美元焚燒為女兒取暖,一晚就燒掉了200萬美元。

1993年12月2日,巴勃羅終被哥倫比亞軍方擊斃,他充滿傳奇色彩的罪惡人生,終于畫上了句號…

回望這已成廢墟的豪宅,曾經和和美美的一個家,斑斕的墻面似乎記錄著這個家的親情與愛情。

巴勃羅的妻子名叫維多利亞·海瑙(昵稱叫維基),1974年他們相遇時,巴勃羅24歲,維基13歲,她是他好友的妹妹。兩人很快墜入愛河。維基不顧家人的強烈反對,與巴勃羅私奔了,兩年之后結婚。1977年,他們的兒子出生;1984年,他們的女兒降臨。

直至1993年巴勃羅被擊斃,他們的婚姻持續了17年,巴勃羅雖然有過多個情婦以及不斷的出軌,但他與妻子間情深意重。

巴勃羅被擊斃后,各種恐嚇和威脅紛至沓來。維基帶著兩個孩子輾轉流亡多國,都被拒之門外。終于阿根廷政府愿意為他們提供庇護。在換了身份后,他們居住在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公寓里,雇傭多位傭人,過起了平靜的中產階級生活。

2000 年,維基和兒子胡安因為洗錢的罪名被拘捕,傳言她為在阿拉圭的哥倫比亞毒梟洗錢。律師還意圖把包括運毒在內的其他罪名按在他們身上。母子倆在監獄里度過了 15個月,這比巴勃羅在他自己建造的監獄里呆過的時間還要長,但最終因證據不足阿根廷政府將他們無罪釋放。維基說,她之所以會淪為階下囚,僅僅是因為她是巴勃羅的妻子。

這里有巴勃羅當初藏錢的隧道,據說巴勃羅喜歡到處打墻挖洞藏錢,錢多的自己都不知道哪里有了,每年霉變,老鼠咬就損失無數,聽說現在哥國還有人在到處尋找寶藏。

巴勃羅的兒子胡安,他被擊斃時才14歲。不同于其爹的殘暴,胡安是個和平主義者。出獄后,一直從事建筑師的職業,過著普通的生活,但內心一直對父親犯下的罪行感到不安和愧疚。2009年,他回到哥倫比亞拍攝了紀錄片《我父親的罪行》,胡安還和哥倫比亞前司法部長羅德里戈·拉拉·波尼拉、前總統競選人蓋倫(這 兩人都為他父親所殺)的兒子見了面,胡安說:“我們都有共同點:我們都是孤兒。”

雖然胡安做的這些事情,跟巴勃羅的恐怖行徑給遇難者及其家人所帶來的傷害相比,無法及其萬一。但他至少這么做了,這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上一代人生活在殺戮和犯罪的陰影里,只希望這一代人能夠擺脫陰影,擁抱和平的環境。

巴勃羅的女兒曼努埃拉是個大美女,巴勃羅死時年僅9歲。二十多年來,她一直遠離媒體,對她的現況無人了解。當年巴勃羅極其寵愛這個女兒,作為全球第七大富豪的女兒,她什么都不缺,唯獨缺了一個安定的成長環境。現在能做個淹沒在人群里的普通人,也是極不容易的了。

樹影婆娑的湖灣,平靜如絲的湖水,清幽,靜謐、美好、自然…都是詩的代名詞,這里應該有詩一樣的生活,詞一樣日子。怎么能和殘暴,瘋狂,無所顧忌,為所欲為,心狠手辣,毒品,爆炸,槍殺...等字眼聯系在一起呢。這就是馬爾克斯筆下的現實與魔幻中的哥倫比亞,現實與魔幻中的巴勃羅。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