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羅的海三國世界遺產

Advertisements

愛沙尼亞(Estonia)、拉脫維亞(Latvia)和立陶宛(Lithuania)三個國家位于波羅的海東北部沿岸地區,從11世紀開始德國的編年史家們就將其稱為波羅的海諸國(The Baltic states)。

1、愛沙尼亞:塔林老城歷史中心(1997)

塔林的起源可追溯到13世紀,當時條頓騎士團的十字軍騎士們在這里建造了一個城堡, 后來,這里又發展成為漢薩同盟的主要商業中心城市。

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這里雖然屢遭戰火,但許多建筑還是較為完好地保留了下來,公共建筑(特別是教堂)之豪華以及商店內部裝璜之考究充分展示了當時這里的繁榮和富裕。

2、斯特魯維地理探測弧線(2005)

斯特魯維地理探測弧線是一個三角測量鏈,北起挪威哈默菲斯特,南至黑海,弧線穿越十個國家,長2820公里。弧線是天文學家弗里德理西·格奧爾格·威廉·斯特魯維于1816至1855年期間進行測量的測量點,代表著人類首次對子午線長短的精確測量。

這一測量幫助人類掌握了地球的確切大小和形狀,是地球科學和地形繪圖學發展中的重要一步。這個弧線不僅是多國科學家通力合作的一個特例,也是多國君主為科學事業聯袂協作的一個特例。原始弧線包含258個主要三角形和265個測量站點。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有34個原始測量站點,帶有各種不同標記,如巖石鉆孔、鐵十字、堆石標或方尖石碑,其中愛沙尼亞3個(Woibifer、Katko和Tartu),拉脫維亞2個(Sestu-Kalns和Jacobstadt),立陶宛3個(Karischki、Meschkanzi和Beresnäki)。更詳細的信息可以參閱UNESCO官網公布的文件。

3、拉脫維亞:里加歷史中心(1997)

里加是漢薩同盟的一個主要商業中心城市,它同中歐和東歐的貿易在13世紀至15世紀曾一度非常繁榮。

盡管大部分的早期建筑受到火災和戰爭的破壞,但是中世紀中期的城市建筑仍然反映了這座城市往昔的繁榮。

19世紀里加成為重要的經濟中心,在中世紀城鎮之外新增的建筑采用了 “新藝術”風格,里加因而被公認為歐洲最精美的“新藝術”建筑風格的中心。

里加古城有800多年歷史,面積不大,歷史古跡和建筑保存完好。里加老城是里加的地理和歷史文化中心,建筑和街道設計跟西歐國家基本相同。在老城中,你可以發現很多漢薩同盟時期留下的歷史印記,比如黑頭兄弟會之屋等。這里的琥珀首飾很漂亮,人口稀少,但拉脫維亞人都十分的友善,愿意幫助旅行者。里加老城是建筑藝術上的杰作,而如今它正準備著迎接21世紀的游客們的參觀。

4、立陶宛:維爾紐斯歷史中心(1994)

維爾紐斯是從13世紀到18世紀末期立陶宛大公國的政治中心,在文化和建筑發展上對許多東歐國家有著深遠的影響。

盡管城市內的建筑遭到入侵者的破壞,保留下來的那些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和新古典主義式的建筑及其中世紀的布局和自然景致,仍然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立陶宛:庫爾斯沙嘴(2000)

這個延伸出來的沙丘半島長98公里,寬0.4-4公里,史前時代就有人類居住。自古以來,這里受到了海風、潮汐等自然力量的威脅,由于一代又一代的人通過不斷的造林固沙工程與沙嘴的侵蝕進行搏斗,使遺址得以保存至今。

這項世界遺產由立陶宛和俄羅斯共享,更詳細的信息可以參閱UNESCO官網公布的文件。

6、立陶宛:克拿維考古遺址(2004)

克拿維考古遺址位于維爾紐斯西北約35公里處,是從約1萬年前開始至今人類在此地居住的歷史例證。遺址群坐落在涅里斯河谷地,包括克拿維城、堡壘、一些未設防的居住地、墓地和從舊石器時代晚期到中世紀時其他的考古、歷史和文化遺跡。

遺址面積為194.4公頃,保留有古代土地使用的遺跡,還有五個山上堡壘(大型防御系統的一部分)的殘留部分。克拿維是中世紀一個重要的封建城鎮,雖然該城在14世紀晚期受到條頓騎士團的破壞,但是直到現代還在繼續使用。更詳細的信息可以參閱UNESCO官網公布的文件。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