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書店的鬼魂 | 王士躍

Advertisements

悉尼鎮(Sidney)是加拿大溫哥華島上的濱海小城,面積約五平方公里,人口近萬,卻一度擁有十二家書店,照人口比例來算,這是個不小的數目,不但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也是加拿大境內最大的書城,號稱“加拿大書店之都”(Bookstore Capital of Canada)。小城與我家隔著富卡海峽,須乘渡輪才能到達。兩年前適逢圣誕節去溫哥華探親路過悉尼鎮,我連人帶車花了一個半小時航程從華盛頓州來到了溫哥華島。

從維多利亞港登岸通關,接著驅車穿行于這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首府的大小街市。維多利亞市曾是加拿大英屬殖民地時期的西部文化中心,如今許多建筑物仍留存著維多利亞時代的面貌,省議會大廈門前還矗立著維多利亞女王的銅像,手執權杖遠眺天邊業已消失的大英殖民版圖。優雅別致的英式花園宅邸錯落街區,它們像保養極好的婦人,雖年華滄桑卻依舊風姿綽約。不少英國人偏愛維多利亞市,他們說到這里定居一來過的是加拿大人悠閑自得的生活,二來則可故國神游,聊解鄉愁。

悉尼如海島的大拇指,從維多利亞市的掌彎伸到哈拉海峽里去,驅車不到半小時便抵達小鎮。悉尼和維多利亞一樣都是加拿大的度假勝地,當地百分之六十的居民竟是來自加國內陸省份的退休老人。北方苦寒加拿大人喜歡冬天移居南方,有些人搬去美國加州和佛羅里達,冬來春去被美國人戲稱為“雪鳥”。還有另外一部分人卻來到溫哥華島貓冬躺平。“悉尼是加拿大最溫暖的地方”,這是一個加拿大人告訴我的。這里冬季氣溫不低于冰點,極少下雪,看看那些坐在岸邊曬太陽的加拿大人,在點點波光的折映下瞇著眼睛,一副逍遙自在的神態。

燈塔大道是小城的主街,所有書店則坐落在大道的北側,一路漫步地查訪過去甚為便捷。我最先叩訪了燈塔書店(Beacon Books),這是悉尼規模最大的一家二手書店。門臉雖不顯豁,可是里面卻曲徑通幽,低矮的書室彼此勾連、拐繞延伸,蜿蜒成迷宮。空氣中彌漫著舊書味,幽暗的光線令人仿佛置身于淘金尋寶的洞穴。在我的印象里北美但凡有規模的、且上了年頭兒的舊書店,大概都有這么一種類似坑道尋寶的超現實感,逼仄掣肘之間碰落歲月塵埃。藏書分為人文地理、科學自然、文學藝術、地域文化等眾多科目,涵蓋了形形色色的版本,淘書者們盡得其樂。

書店老板克萊夫·坦納(Clive Tanner)是悉尼舊書市場的傳奇人物。上世紀七十年代他在悉尼鎮開張了第一家書店,其后四十年間又陸續增加了數家分店。據說他最初是受到了英國威爾士著名書城瓦伊河畔海伊小鎮(Hay-on-Wye)的啟發,看準了悉尼的老年讀者的市場,和幾個志同道合者決意打造出全加拿大讀書風氣最濃的島上文化,鼎盛期他和同業者一共擁有十二家書店。可是書店的初創時期歷經艱辛,許多情況下可說是坦納手把手地教那些創業新手,為他們出謀劃策,選址選貨,大包大攬,也因此他變成了當地商界有頭有臉的人物。悉尼后來躍升加拿大的書店之都,雖未實現二十五家書店的終極目標,但達到當時的數量已是十分可觀。其后由于紙質出版受到網絡新媒體的沖擊,原來的書店關的關,賣的賣,全鎮目前只碩果僅存了四家書店,而坦納的書業帝國也萎縮到眼前唯一的這家門市而已。

我挑選了幾本書,包括在美國難得一見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歷史圖畫集》,屬絕版的早期加拿大西部邊疆的自然素描和蝕刻版畫集錦,由加拿大銀行家兼收藏家沃爾皮所編,幾百幅珍貴的歷史繪圖多為來西部采風的英國畫家們所為,深具史料和藝術價值,標價三十加元,算是公道。

離開燈塔書店后,我去了僅一街之隔的坦納書店(Tanner’s Books)。這便是坦納先生經營不下去而轉賣他人的其中一家書店,卻仍舊沿用了老店名。與燈塔不同的是,坦納書店專賣新書,迎合過往游客和年輕讀者群。許多人到這里尋找旅游指南、地圖與禮品,也有通俗小說和雜志出售。我在新書架上隨手翻閱,比爾·布萊森(Bill Bryson)和皮克·埃爾(Pico Iyer)的游記作品都是暢銷貨,他們是眼下英美最受追捧的旅行題材的作家了。我在洛杉磯曾聽過埃爾的講演,他是當代最優秀的印度裔英語作家之一,曾著有《女士與僧侶》,寫作屬于鬼魅機靈一路。

鬧鬼書店

我接著去逛了悉尼歷史最悠久的老書店:鬧鬼書店(The Haunted Bookshop)。該店創建于上世紀四〇年代,書店名稱得來于小說家克里斯多福·莫利(Christopher Morley)的一句名言,即書店“被所有偉大的文學鬼魂所滋擾”。推門進去,迎面墻壁張掛的是幾幅文豪的畫像,一幅艾茲拉·龐德的素描肖像冷峻地斜視著每一個走進來的人,在他的下方則是葉慈、韋斯特等二十世紀初葉的文人騷客的褪色照片,他(她)們似乎保持永久的冥思之狀,沉浸于逝水華年的追憶。

這家書店專精古籍和珍稀版圖書,客源目標鎖定了教授、學者和民間收藏家,兼售骨董、老明信片和絕版期刊,也收藏不少的法文和德文版的舊籍。一套十九世紀出版的六卷插圖本《彭斯全集》,索價三百加元;十六冊的《布封自然史》,顯示十八世紀初版,要價一千五百加元。

店主人朗夫人(Ms. Odean Long)是一位上了年紀的女士,鼻梁架著一副墜鏈眼鏡,目光從鏡片上方凝視著客人,輕聲細語地聊天。她年紀雖長,一旦為客人尋書查貨卻能迅走如風,在小小的門市里快速穿梭。聽她抱怨書店生意大不如前,但是守著絕版書和古籍這一特殊市場,加上大學和一些圖書館隔三差五請她為珍本書鑒定估價,書店目前還能支撐下去。

我隨便和她聊了幾句,順口問她電子閱讀器Nook不再銷售了,這對于紙本書業是否有幫助?朗夫人答道:”電子閱讀根本無法取代紙本書閱讀,你能在電子書上做標記、寫批注嗎?電子書看完就洗掉了,什么都沒留下,可是紙本書和上面所有的筆記還能保留啊。”職業使然,她講話帶著一點學究氣。她的書店自有特色,別人取代不了。我在這里買到了克雷瑟特珍藏版吉爾伯特·懷特(Gilbert White)所著的《塞耳彭自然史》(The Natural History of Selborne),由權威博物學者編注,配以精美版畫插圖,文圖并茂。

告別之后,我又走進了街尾的最后一家書店帆船圖書禮品店(Galleon Bookshop and Boutique),該店禮品和圖書兼售,只見四壁琳瑯滿目,多是精美的瓷器,圖書卻只占了很小空間而已。既然書少我就不再多花時間在書上,反被瓷器吸引不由得駐足觀賞。每樣瓷器式樣精巧、工藝考究,許多是英國的骨董茶具,價錢不菲。店主還殷勤地走來,向我推銷他的瓷器產品,講得頭頭是道,儼然已由書商變成了瓷器專家。

英式下午茶是溫哥華島不可錯過的茶食體驗,尤其維多利亞市更以純正茶品和精美西點而聞名。離開悉尼鎮后,按預約時間我去了維多利亞費爾蒙帝后酒店(Fairmont Empress Hotel)飲茶,也想趁此機會領略一下海島的茶藝。茶具是清一色的英國皇家骨瓷制品,據說還是英王喬治六世當年下榻時帶來的樣式,藍紅暗花襯底,金繪王冠居中(上圖)。茶葉來自世界各地名品,包括中國武夷大紅袍,甜點小食繽紛雅致。酒店還為每位客人預備了迷你沙漏,泡茶的濃淡可隨個人口味定時。世傳這里“比英國還要英國”,實不為虛,茶室竟然懸掛多幅維多利亞女王的畫像,在此飲茶真有一種時空顛倒的感覺。

作者:王士躍

編輯:安 迪、錢雨彤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