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吃飽喝足倆人驅車趕往索菲亞教堂。這次哈爾濱行游只安排了一天的時間,行程比較緊張,看完冰雪大世界和雪博會就完成基本“任務”了,人文景點沒法安排更多,但索菲亞教堂是必到之處。
圣·索菲亞教堂,是沙俄東西伯利亞第四步兵師的隨軍教堂。該師撤離后,隸屬哈爾濱的東正教會。1907年,由俄商伊·費·赤斯嘉科夫出資6萬盧布在隨軍教堂基礎上重新建一座木制教堂(現已毀)。由于教徒數量增加,1923年又舉行了第二次重建典禮,1932年落成并保留至今。
索菲亞大教堂是目前中國保存最完美的典型拜占庭式建筑,這座誕生近百年的建筑宏偉壯觀,古樸典雅,充溢著迷人的色彩,其建筑采用傳統建筑方法。整個廣場凝聚著音樂的優美旋律與建筑的智慧之光。每年吸引數百萬中外游客來此觀光旅游。
“索菲亞”在希臘語中是“智慧”的意思。公元325年君士坦丁大帝為供奉智慧之神索菲亞,始建圣索菲亞大教堂。該教堂基本屬于拜占庭風格。主穹頂、鐘樓又有俄羅斯傳統的“帳篷頂”、“洋蔥頭”的造型。是由俄國建筑師克亞西科夫主持設計。墻體為磚石結構,建筑平面呈希臘十字方式布置。建筑面積721平方米。整個教堂分成四層,高度53.35米。
圣·索菲亞教堂以它恢宏氣勢矗立于哈爾濱,曾經是哈爾濱的標志性建筑。1986年,市政府將其列為一類保護建筑;1996年又經國務院批準,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為保護國家歷史文物,一九九七年六月,哈爾濱市人民政府決定對索菲亞教堂廣場實施綜合整治。修復后的圣·索菲亞教堂,高聳入云的金色十字架與紅磚綠頂相輝映,顯示出教堂主體巍峨壯美的氣勢,休閑椅、綠地環繞。襯托出教堂廣場的表靜謐安詳;夜晚,歐式庭院燈還會放出宛若一籠輕紗的淡淡柔光。
圣.索菲亞教堂氣勢恢宏,精美絕倫。教堂平面設計為東西向拉丁十字,墻體全部采用清水紅磚,上冠為巨大飽滿的洋蔥頭穹頂,統率著四翼大小不同的帳篷頂,形成主從式的布局。四個樓層之間有樓梯相連,前后左右有四個門出入。正門頂部為鐘樓,7座響銅鑄制的樂鐘恰好是7個音符,由訓練有素的敲鐘人手腳并用,敲打出抑揚頓挫的鐘聲。
教堂的內部表現了君士坦丁堡的索菲亞教堂的穹頂氣氛,教堂巨大的穹頂構成了極其宏偉壯觀的空間輪廓。
從大廳中央向上望去,讓人感覺到由4個大帆拱托起的如此巨大的帶有宗教圖案的大彎頂內墻面富麗堂皇而又高雅別致。
在眾所周知的文化大革命的那個年代,這座曾經滿載歷史見證的文化遺產,遭到了嚴重破壞,教堂主體傷痕累累,7座樂鐘全部遺失6處十字架全部被拉倒,教堂面目全非,人去樓空。
盡管如此,這座精美獨特,宏偉壯觀的大教堂仍吸引國內外各方人士對她的關注。1986年,被哈爾濱市政府列為市級一類保護建筑,1996年被國務院列為第四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因為當時教堂周圍民宅林立,店鋪接踵,教堂內部曾作為材料倉庫,木制品,易燃品堆積如山,火災隱患嚴重,1997年5月,哈爾濱市政府作出了修復索菲亞教堂的決定。用了22天動遷單位,民宅,個體攤位戶,拆除舊建筑,用了15天,籌集捐款1000多萬元,經過80天的晝夜奮戰,將遮蔽了30年,飽經滄桑的索菲亞教堂恢復了歷史原貌,金秋的哈爾濱迎來了一個嶄新的索菲亞教堂。
重生后的索菲亞教堂,重新冠名為哈爾濱市建筑藝術館,館內展出的是哈爾濱各個歷史時期,不同建筑風格的照片,文字介紹及建筑模型展覽,如今這里已成為一座展示,弘揚建筑藝術及歷史文化的基地。
館內系統展示了哈爾濱歷史文化名城的風貌、現代化大都市的嬗變歷程以及城市未來發展前景。
游人通過這些珍貴的歷史圖片,可以了解哈爾濱這座城市的歷史。
關于“哈爾濱”這個城市名,有著多種多樣的解釋,有的說是蒙語“平地”的意思,有的說是什么什么語,是“曬網場”的意思,也有的說哈爾濱是“阿勒錦”的諧音,是一個僅僅不足百年的事情,吵來吵去,到今天也沒鬧清“哈爾濱”究竟是個啥意思,似乎從展覽中的“官方”語言,默認的是女真語“光榮”與“榮譽”的意思。
哈爾濱這座城市,同六朝古都、十代都會的南京不能相比,就連小小的古城蘇州城也不能相比。哈爾濱是一座很年輕的城市,即使是從1896年開始計算,到今天,仍不足百年。同全國眾多的城市相比,哈爾濱還只是一個小伙子,或者是一個女孩兒。但也正是因為她的年輕,才有了如此驚艷的容貌。
哈爾濱不僅年輕,還有些更為雅致的稱號,一是“東方莫斯科”,再就是被洋人稱為的“東方小巴黎”。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稱呼,就是“教堂之國”。用教堂之國來形容早年哈爾濱的景觀,大抵是貼切的。朋友告訴我在哈爾濱有好多個教堂,其中以南崗區的教堂為最,看來這索菲亞教堂真不是哈爾濱教堂的唯一,下次一定找個機會到哈爾濱來個訪古、教堂之旅。
早在中世紀,歐洲的一些城市的布局,像巴黎、維也納、彼得堡、莫斯科等等,大多以教堂為中心,街道從這個中心輻射出去,有一種“霍華特”模式。而后來,發生了一些變化與調整。以至出現了全新的城市格局,對城市建筑的體量、風格、綠化、密度都有了全新的展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法國巴黎拉·德芳斯的建筑格局。這套方法,也被我國許多城市新區的設計所吸收。
哈爾濱有座中外馳名的東正教的圣尼古拉中央大教堂,建于1901年。它位于全市最高點的中軸線上。它的兩翼,是東、西大直街,為哈爾濱的主干道。它迎面的北部坡下,就是那座俄羅斯摩登主義的建筑——老哈爾濱火車站。這座世界最卓越的圣尼古拉東正教大教堂是一座木結構的宗教建筑,整個建筑沒有一根釘子,造型端莊而又雄秀,狀態神圣不可侵犯。在世界上只有兩座這樣的教堂,一座在俄羅斯的莫斯科,另一座就在哈爾濱,它們是出良同一張圖紙。
而哈爾濱這座城市最大的特點就在于它的“歐化”,這也正是它與國內其他古城所不同之處。
現在索菲亞教堂周圍辟建成了敞開式文化休閑廣場,總面積為6000多平方米,具有中世紀的建筑風格。地面以花崗巖為主硬鋪裝,廣場南北兩側設有塊狀綠地,廣場內的每一件飾物,大到廣場綠化樹木小至座椅,圍欄,燈飾都采用歐式風格設計,廣場與教堂相輝映,具有濃郁的歐式風情。現已成為哈爾濱市中心的一大旅游亮點。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