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對于一個心存遠方的人來說,新疆旅行,代表著一段豐盛而深刻的經歷。
【我的新疆游記】
到了新疆,才明白什么叫做“大”。在這一片占我國國土面積六分之一的土地上,每個城市之間動輒就是上千公里的距離。
在新疆旅行,電子地圖只能做為自駕游導航的輔助品,而紙質地圖是必備品,以至于新疆旅行那兩年,我熟練地掌握了一個技能——在幾分鐘之內,畫一幅手繪的路線,做有準備的行程計劃,就像這樣:
【一列火車引發的旅程】
第一次去新疆旅行,我坐了一列4天3夜的火車。K1661次,從江西鷹潭到新疆喀什,途徑江西、湖北、河南、陜西、甘肅、新疆等6個省份的15個省會和地級城市、45個大小站點,共計72個小時。
我還記得在車上的最后那個下午,乘客已經下得七七八八了,我看到乘務員小姐姐開始將窗簾和床單等布制品悉數摘下,坐在窗邊,一條一條地認真疊好。
我問她:你們這是要大掃除嗎?
她說:不是,這個車次要停運了,你們坐的是今年的最后一班。
于是這一次的新疆旅行,成了那一年最幸運、最難忘的一段時光。
而今天這一篇游記,我主要記錄這72個小時里,我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風景、收獲了哪些心情。
【第一天】
我從北京出發,先坐高鐵抵達江西鷹潭。那是我第一次去江西,也是第一次認真地記錄旅程。
在路過浙江一帶時,我發現沿途有很多漂亮的小“洋樓”,當時我很感慨:江浙滬果然有錢,富人都扎堆蓋別墅。后來我才知道,那不是別墅。
之后的一年,我走遍了浙江的幾乎每一個城市,而那些小別墅,也僅僅是浙江的村子。
在浙江,哪怕每一個普普通通的村莊,都擁有著依山旁水的漂亮。當然這是后話,在我寫過的浙江游記中,也都有過詳盡的記錄了。
到了鷹潭,從高鐵站直奔火車站。
鷹潭留給我的印象,是一個雜亂、潮濕的城市,車站對面的雜貨店里碼放著滿滿當當的廉價飲料和零食,背著編織袋的務工人員像棋子一樣散落在候車大廳的各處,座椅間的過道狹窄、濕濁,座椅上坐著一群靡央央的候車人。
匆匆忙忙在站前廣場上留了個影,便開始了我的新疆之行。
開車時間是晚上8點05分,我睡在左側的下鋪,對面的是一個瘦瘦的女孩子。簡單聊了幾句,她得知我的目的地是喀什,很興奮地告訴我,她是生在喀什的漢族人,喀什是“最有新疆味兒”的城市,一定會不虛此行的。
“新疆除了沒有大海,什么都有”,在我們的交談過程中,記憶最深的就是這句話。
【第二天】
醒來已是清晨8點鐘,火車駛入河南境內。我迎著一縷刺眼的陽光探出頭,看到乘務員已將前一晚和這一早的垃圾裝袋、整理好,車廂里干干凈凈。每到一個新的站點,就又換了一批新的乘客。
我才意識到,原來這一趟列車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去新疆,有的人只坐一晚,就下車了。而唯一會陪伴我們全程的,是那些年輕的乘務員小伙子和姑娘。
這也是我第一次近距離地接觸乘務員這個職業,他們是蠻辛苦的一群人,尤其是在這種長途列車上。他們每天要完成清晨的打掃、午間的巡視、夜里的“查房”,在我們全天享受愜意旅程的24小時里,她們的每一秒鐘,都在工作。
乘務員的房間很狹小,有一個窄窄的座位,寬度大約30cm-40cm的樣子,只能放下一部分的屁股,無法斜躺,更不能倚靠。在工作的間隙,她們就在這狹窄的空間里簡單地休息一下,然后起身,接著去工作。
她們的飯食也很簡單,一趟長途旅程,陪伴這個女孩子的不是零食和美味,只有一碗腌制的咸菜,還有幾包粉狀的甜味沖劑,再就是窗外不斷變換的風景,但是她們沒有時間欣賞。
這一天下午4點鐘左右,火車駛離河南,到達陜西,拍下這張照片的時候,已經臨近西安。
火車在陜西境內整整行駛了5個小時,晚上8點多到達寶雞,古稱雍州,是炎帝陵所在地,就是“炎黃子孫”的那個炎帝。此時距離我上車已過去整整24小時。
【第三天】
第二覺醒來,火車已經駛入甘肅境內。此時窗外的地貌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從這里開始,我再也沒有見過繁茂成林的樹木,取而代之的是一馬平川的堿性土地,以及若隱若現的連綿遠山。
這一天午后下了一陣小雨,嘉峪關的塵土和泥沙撲到車窗上,說不出的崢嶸和滄桑。
車廂里始終保持著26度左右的溫度,所以盡管所有人已經2天2夜沒有洗澡,但是空氣依然清爽,并沒有我此前擔心的汗臭味和傳說中的“各種復雜味道”。
每到一個大站,比如寶雞、蘭州,火車會停車20分鐘以上,大概是為了提供補給,上水、上食物,以保證此后的行程順利。下午4點鐘,掛著對講機的乘務員小姐姐再一次巡視過我們這一節車廂之后,火車到達玉門站。
沒錯,就是“春風不度玉門關”的玉門,一個多民族聚集的西北城市,一個經常出現在紀錄片里的歷史久遠的“關卡”。玉門有著舉足輕重的地理位置,乃“西境之襟喉也”。
在古代,出了玉門關,就算是西域了。
此地緊挨著另一座歷史文化重鎮敦煌,距離新疆最東部的城市哈密只剩500多公里。
過了這一站之后,窗外的黃土地逐漸過渡為黑褐色,天地之間除了突兀的電線桿子,已是寸草不生。
各類水果在這里顯得彌足珍貴。
我發現甘肅這個地方雖然少有綠植,但山卻很漂亮,忽而是黃黃綠綠,忽而是紅里透著黑。
這幾乎是我在整個旅途中見過的最精彩的一段風景,忽然間天就變長了,傍晚的5點鐘依舊烈日炎炎,一點也沒有個太陽快要下山的樣子。
一路有無數類似化工冶煉或者油井的建筑劃過,還有滿載貨物的運輸車。在這茫茫的大西北,不知有多少人的青春揮灑著一路芳華,伴著孤單和寂寞。
據我所知,在甘肅的所有縣城中,玉門的人均GDP是最高的,不知道是不是和它“油城”的特別身份有關。
直到晚上8點鐘,火車依舊行駛在甘肅境內,太陽終于覺察到自己該下山了。于是在這一列西行的火車上,在這段旅途中不經意的那一晚,我看到了今生中迄今為止最美、最絢麗的一次夕陽。
紅日很快就落了下去,完全消失在地平線只用了1分鐘左右的時間,天空變幻著各種各樣的色彩,讓人眼花繚亂。
晚上9點多,天地只余一線光亮。我知道從這一刻起,我要開始一個新的作息習慣了,習慣太陽比平時晚落2-3個小時,習慣新疆的晚上8點不再是“晚上”。
【第四天】
火車在前一夜終于進入了新疆,此時我的行程還剩24小時。
都說新疆很大,到底有多大?從最東邊的哈密,到最西邊的喀什,在火車上的24個小時,是我親身體驗過的“大”。這一夜火車路過了哈密、鄯善、吐魯番、和碩、焉耆、庫爾勒……這些存在于記憶中歷史課本上的陌生名字,今后我將一個一個地去打卡,一想到這些,內心控制不住地興奮。
火車過了庫爾勒之后,天地間突然冒出大片的綠色,遠山還在,但街市一片繁華似錦。
在后來的旅行中我才知道,庫爾勒是新疆綜合實力非常強的城市,僅次于烏魯木齊。還有,庫爾勒的梨很有名,聞著香、吃著甜,一到秋天,滿街都是那個香梨的味道。
火車在阿克蘇站停車20分鐘,上來了一個媽媽帶著兩個寶寶,車廂里的氛圍一下子輕松了起來。
我和這個小妞子玩了好半天,捉迷藏、唱兒歌,把她逗得咯咯笑,以及帶著一絲絲快要到達目的地的期待和甜蜜。
我們在阿克蘇境內行駛了整整一個下午的時間,過路的站牌上開始出現漢語和維吾爾語兩種文字。這里的站牌名稱很有趣,就像是來援疆的老一輩人隨口給孩子起的“乳名”一樣。
之后火車進入南疆,窗外的山和水變得“滾燙”了起來,我想起了小時候看的《西游記》,孫悟空拿著大蒲扇點著的,似乎就是這個顏色的山脈。
這一段風景里的山脈就像隨時隨地都在冒著熱氣一樣,讓人感覺到口渴,白色的“鹽堿”幾乎要爬滿了整座山體,黃土干干巴巴的樣子,硬得像是水泥。
對面床上的喀什小妹妹告訴我說,外面那一叢一簇的綠色植物名字叫“紅柳”,維吾爾族人民會拿它來串肉,放進馕坑里烤著吃。
在此后的兩年中,我曾無數次在路邊吃過這種烤肉,很香、很美味,10塊錢一串,一串管飽。
倒數第二站是阿圖什,這里的天空非常藍,風沙卻很大,路邊上那些整整齊齊的網格是防風擋沙的利器,別看它們矮,對抗沙漠化的土地,可靈驗得很。
最后一個小時的路程才又看到了久違的綠色,褶皺一樣的山體下也出現了淙淙的小溪。
綠植一直纏綿到火車行駛進喀什境內,大片大片的葡萄架映入眼簾,至此,這一段四天三夜72個小時的行程抵達目的地。
【后記】
①,K1661這趟列車,我再也沒有見它開通過,至于今后還會不會開通,我也不知。
②,如果它再也不開了,如果你也想體驗這一段旅程,可以將路線一切兩段,調整為:
出發地-寶雞-喀什,或出發地-哈密-喀什。
我在新疆旅行了兩年,去了大大小小很多個城市,有的城市還去過不止一次。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獲,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心情,但讓我記憶最深的,永遠都是第一次。
有些感覺一生中只出現一次,即便你再回到那個地方,即便還是原來那群人、那些故事,但最初的那種感覺,不會再有第二次。
我是大紅姐姐,有聲電臺旅游頻道主播,職業旅行玩家,專注小眾玩法,分享冷門目的地。旅行不是一種態度,而是生活本身。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