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詩評家霍俊明認為,在21世紀已經過去20年之際,有必要對20年的詩歌及其對應的社會現實和文化語境做出一番考察。從媒介革命、跨界傳播、炸裂的電子化詩歌生產,到傳統期刊、民間詩刊,再到電子云圖、倫理寫作與“詩歌現實”……勾勒出21世紀詩歌整體化的內部演化以及詩歌現象、生態結構和“歷史流變”。
《詩刊》社主編李少君談到,創新與建構是新時代詩歌的雙重使命,只有建構目的的創新,才不是破壞性的,而是真正建設性的。據他介紹,新時代詩歌的首要大事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各地紛紛以詩歌紀念,僅《詩刊》社發起的征文就征集了13萬首詩,數量空前;第一個重要事件是突發的疫情,從起初本能的情感宣泄,到后期相對理性節制的反思,引發了詩人們天下一家、全球同體的情感;第三件大事,是眾多詩人親身參與了脫貧攻堅,精準扶貧、鄉村建設振興,這些偉大奮斗中涌現的健康美好的情感,是真正發自內心的。
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副主席吉狄馬加表示,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決戰決勝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如何認識這個時代,是每一屆新時代詩歌北京論壇的主旨。無論是古典詩歌創作,還是新詩創作,都要跟上歷史進程的腳步。
北京詩詞學會會長李福祥則指出,北京詩詞的特有滋味雖然日漸濃厚,北京詩人在北京滋味的集體意識、集體實踐、集體收獲方面雖然有了可喜起色,但比起飛速發展的時代需求,和人民群眾的呼喚和愿望還有很大距離。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