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沖擊“重男輕女”思想牢籠,給無數父母深深上了一課

Advertisements

電影主要講述因意外車禍失去父母的姐姐安然,在追求個人夢想,和撫養從未謀面的親弟弟之間,進行的難以抉擇的情感斗爭。

影片對“重男輕女”的思想牢籠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心靈的觸感久久未散。

“重男輕女”仿佛是這個時代的心頭痛,但更讓人難以釋懷的,是這樣的悲劇仍舊在重演。

01、“宿命”已經是跨時代的“折磨”

影片中有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姑媽

女主的姑媽是一位為了弟弟嘔心瀝血了一輩子的“姐姐”。

為了供弟弟上中專,她放棄了已經獲得的師范錄取資格。

她說:“我是姐姐,從生下來那天就是,一直都是。”

仿佛,為弟弟付出一切本就是姐姐的宿命。

但最終由于丈夫臥病在床,讓姑媽沒法為弟弟榨干最后一滴的價值。

所以,她將重任瞄向了下一代“姐姐”,即本片女主安然。

姑媽一開始堅定的認為,女主必須撫養弟弟。

她對安然說:“長姐如母,你現在首要的任務,就是把你弟弟好好養大。”

安然當然不依,便用行動反抗著姑媽想給她戴上的道德枷鎖。

安然的一次次反抗,似乎打動了姑媽固執的思想。

影片最后,安然與姑媽和解催人淚下。

姑媽與安然的和解,不僅僅是親人的理解,更是兩代姐姐之間的和解。

而姑媽的轉變,讓我們清楚意識到,她對重男輕女的思維不是認同,她只是認命。

別無選擇地認命,讓姑媽在潛意識里要求下一代的“姐姐”也是如此,沒意識地成為腐朽思想的幫兇。

但安然的反抗和決絕,讓她看到了“選擇”,從沒有別人告訴過她的“選擇”。

02、親情悄然而至還是道德屈服

影片的結局,安然沒有直接在送養協議上簽字,而是拉著弟弟踢了一場足球,這個結局引發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

有的網友說,姐姐最后還是選擇留下收養弟弟。

有的網友眼中的結局則是,姐姐陪弟弟踢了最后一場球,當晚坐飛機去了北京。

一邊,是姐弟關系在相處的過程中逐漸升溫。

弟弟從“吐口水”“哭喊著要媽媽”到對姐姐的依賴,到為了成全姐姐的夢想主動打電話給送養家庭。

另一邊,是自己向往的生活和夢想,是這么多年一直努力追尋的目標,安然曾堅定的說“我要離開這個地方”。

當然,也有網友對影片中“姐姐更傾向最后還是撫養了弟弟”表達了不滿和憤怒。

影片劇情都在聚焦“姐弟關系”,其實安然也是在逐漸釋懷。

所以,如果最終安然決定撫養弟弟,我想也是親情悄然而至,并非是堅強的安然對道德的屈服。

03、悲劇雖在繼續,反抗亦沒有停止

“重男輕女”“為弟弟犧牲”這樣的事情在現實生活中并不少見。

甚至許多女孩像安然那樣,也擁有一個灰暗的童年。

但意外的降臨,將生活的重擔全然拋給了24歲的姐姐和6歲的弟弟。當獨生子女20多年的姐姐,如何接納這個冒然出現的弟弟?編劇的靈感和出發點也來源于此。

電影給無數父母深深地上了一課

而這種“潮流”,已經不僅是對子女的不負責任,更是為子女的未來增添了負擔。

而這部電影,不僅僅是為反對“重男輕女”思想而發聲,更是預見“年齡差過大時,年齡大的孩子對年齡小的孩子,所應該具備的義務和責任”這一問題。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情感驿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